路径目标理论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路径目标理论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蔡康琴  ,何思雪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路径目标理论,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44名学生。根据教学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2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路径目标理论。比较两组学生考评结果。结果:观察组学生护理评估成绩、疾病护理知识成绩、病历书写能力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基础护理成绩、专科操作成绩、应急处理能力成绩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路径目标理论的实施效果良好,可提高肾内科护理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肾内科;路径目标理论;护理教学

肾内科疾病类型较多,病情较为复杂,主要收治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等患者。据调查显示,全世界范围内肾脏疾病患病人数至少5 亿,且因慢性肾病所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可达到百万人,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在临床治疗时,不仅需要对症支持治疗外,同时对护理干预要求较高,而在以往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形式化严重,对人性化护理重视程度不佳,护士临床实习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机会,且可能产生挫败感、自卑感,严重影响其积极性。路径目标理论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强调结合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明确目标方向,尽量消除不良因素,达到教学目的[2]。因此,本文将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路径目标理论,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44名学生。根据教学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2名。观察组:男4名,女28名,年龄19~24岁,平均(22.76±1.24)岁。对照组:男3名,女29名,年龄18~24岁,平均(22.67±1.32)岁。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带教计划,进行统一的理论知识授课及实际操作教学。观察组患者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路径目标理论,具体方法:(1)明确教学目标,拟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将具体护理重难点作为教学重点;以周为单位,制定教学路径计划,按照路径表执行带教工作;(2)第一周:介绍病房规章制度、相关设施、工作流程,帮助学生熟悉环境,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介绍目标理论路径的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注意事项,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日常护理工作中;(3)第二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评估学生的表现、掌握情况,对易错点、重点、难点反复强调,进行深层次指导,提高其理解、掌握程度,规范其操作行为;(4)第三周: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相关护理操作,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鼓励学生与患者沟通,学会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其实操能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应对突发事件;(5)第四周:指导学生书写病历,拟定护理路径程序,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评。

1.3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评结果,包括护理评估、疾病护理知识、病历书写能力,均为百分制,正向评分。(2)比较两组学生的临床实操考评结果,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操作、应急处理能力,均为百分制,正向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理论知识考评结果比较

观察组学生护理评估成绩为(92.20±4.59)分,疾病护理知识成绩为(93.23±3.43)分,病历书写能力成绩为(92.10±3.68)分,对照组分别为(81.22±5.76)分、(82.78±5.45)分、(80.01±5.87)分,差异明显(P<0.05)。

2.2临床实操考评结果比较

观察组学生基础护理成绩为(93.02±4.11)分,专科操作成绩为(90.22±4.02)分,应急处理能力成绩为(89.38±4.06)分,对照组分别为(83.33±4.34)分、(82.01±4.76)分、(78.39±6.20)分,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肾内科收治患者的疾病症状复杂,疾病知识、发病机制均较为抽象,专业要求较高,不易理解和掌握,临床护理教学难度较大。为帮助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其临床护理能力,需要对传统带教方案进行改良,提高带教效果。在以往的肾内科护理中 ,主要围绕疾病为中心,针对疾病开展对症干预,但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以及优质护理的推广,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新型的带教模式,结合当前的护理需求、护理理念,明确教学目的及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带教工作[3]

为提高带教效果,本文在肾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了路径目标理论,即优化教学方式、内容,明确教学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重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制定目标化、具体化、路径化的带教方案。在开展教学时,以目标教学为基础,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实习的需求,进行理论及实践操作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学生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对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加强教学,以启发式、引导式教学为主,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独立判断,可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此外,该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与患者沟通,学会运用沟通、心理干预技巧,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其积极性,同时可减少护患纠纷。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学生护理评估成绩、疾病护理知识成绩、病历书写能力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基础护理成绩、专科操作成绩、应急处理能力成绩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也证实了路径目标理论的实施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路径目标理论的实施效果良好,可提高肾内科护理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文小燕. 分阶段目标教学应用于肾内科护理实习标准化带教中的价值评价[J]. 中国标准化,2021(10):140-142.

[2] 胡三雅. 路径目标理论在肾病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7):126-128.

[3] 谭学惠,蒲兴梅,卢晶晶,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肾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7,39(6):77-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