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0
/ 2

分析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姚华柱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     4058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病确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中医治未病理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0例:行中医治未病理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病防治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应用可显著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理念慢性病防治效果

慢性病的特点为病程长,确诊患者需长期接受系统治疗,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疾病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危及个体健康[1]。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即通过落实相关干预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复发,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为提升慢性病疾病控制效果在医疗卫生干预过程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2]。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80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以及中医治未病理念干预慢性病确诊患者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40例中医治未病理念干预慢性病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在55岁~82岁、平均年龄(71.32±2.41)岁,慢性病病程在1年~6年、平均病程(3.41±0.14)年,慢性病类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以及其他疾病分别12例、10例、7例、7例、4例。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慢性病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57岁~80岁、平均年龄(71.35±2.40)岁,慢性病病程在1年~5年、平均病程(3.40±0.17)年,慢性病类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以及其他疾病分别11例、10例、8例、7例、4例。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均确诊慢性病。(2)患者均获知本次研究目的、干预措施且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排除丧失自主生活活动能力患者。(3)排除失访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行西医常规诊疗护理,结合该组慢性病类型以及相关检查结果,为患者拟定用药方案,并对患者开展用药指导,在确保患者掌握用药方法的同时关注自身病情,若自觉不适及时入院。

1.3.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1)精神养护,中医认为愤怒、躁动、焦虑等负性情绪可使人气机逆乱,进而影响机体正常气血运行,阴阳失调进而加重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开朗乐观、调养心神,调畅情志以使心神平衡。(2)调整饮食结构,慢性病患者应按四时节令以及身体状况调节饮食,冬季可适量进食羊肉等热性食物,秋季影进食苹果、梨子等去燥润肺食物,夏季应进食西瓜、桃子等清凉甘酸饮食,春季应进食韭菜等扶助阳气的食物。此外,体型瘦弱的患者应进食山药等养阴清热的食物,肥胖的患者应进食粗粮以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3)起居调护,中医认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遵循自然环境阴阳变化以调整作息,冬日白天短夜晚长,应早睡晚起,秋季白天与夜晚一样长,应早睡早起,夏季白天长、夜晚短,应晚睡早起,春季应晚睡早起。(4)运动养护:中医认为适当形态锻炼可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同时达到强筋壮骨的作用,因此,慢性病患者应根据自身运动喜好以及耐受能力,行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包括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各维度评分区间在0-32分0-24分0-48分0-68分该量表总分0至172分,受检者自我护理能力也逐渐提升。36项生活质量评分(36-SF)总分1至100分,受检者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我护理能力

实验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  [χ±s、n=40]

组 别

时 间

自我概念

自护责任感

自我护理技能

健康知识

总分

对照组

护理前

20.61 ± 2.11

12.41 ± 2.38

32.81 ± 2.26

42.45±3.64

110.43±3.54

护理后

24.54 ± 2.15c

18.72 ± 2.33c

38.42 ± 2.31c

50.43±3.61c

132.14±3.56c

实验组

护理前

20.64 ± 2.15

12.45 ± 2.41

32.83 ± 2.23

42.41±3.62

110.48±3.58

护理后

28.43 ± 2.13cd

21.18 ± 2.39cd

42.31 ± 2.34cd

56.54±3.65cd

148.54±3.54cd

与同组护理前比较,cP < 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dP < 0.05

2.2生活质量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36-SF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n/%]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实验组

40

5.42±0.11

1.43±0.05

20.415

<0.05

对照组

40

5.46±0.14

3.43±0.08

26.548

<0.05

t值

1.574

20.543

-

-

P值

>0.05

<0.05

-

-

3讨论

我国卫生部统计中心调查显示,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慢性病正逐渐发展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其中常见慢性病类型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3]。慢性病西医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是对患者开展用药指导,忽视患者情志、饮食、起居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中医“治未病”理论认为脏腑功能失调的发生与情志、饮食、起居等多因素有关[4]。情志不畅为诱发疾病的常见病因,慢性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养神畅怀,避免在负性情绪作用下致使病情加重,此外,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饮食物在为机体提供营养的同时兼具疾病治疗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慢性病患者应结合自身身体状况以及节令调整饮食,同时患者应随节令变化调整起居,并协同规律锻炼以促进全身血液运行,调节各脏腑功能[5,6]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均显著提升,综上所述,慢性病患者中医治未病理念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娜,张树峰,赵辉,等. 中医治未病理念与方法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9):16-19.

[2] 张秀红,张艳,李琴娜.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指导意义[J]. 黑龙江医学,2022,46(12):1424-1426,1430.

[3] 凌俐,欧严.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指导作用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1):148,150.

[4] 缪雪珍,王艳,雷振东. 基于"治未病"理论对中医院老年常见慢性病预警管理的构建[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9):215-217.

[5] 周智慧,陈启亮,章小燕,等.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饮食调护防治慢性病[J]. 福建中医药,2019,50(6):50-52,55.

[6] 沈银凤.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五位一体健康管理在脑卒中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8):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