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与人才吸引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4
/ 3

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与人才吸引机制研究

1.王晓朴,2.刘芮含,3.张丽敏

(1.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3.河北农业大学)

摘要:高等学校教育和城市的发展,其关系显得越来越紧密,二者内在的逻辑也非常的密切。一方面,一个城市区域的发展会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和优质的条件,创造出更好的资源,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会为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后备人才的支持,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吸引机制

一、引言

城市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因素的在于人才的获取。高校作为一个城市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人力资源、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人才,并对城市区域的发展而产生影响作用。一般说来,高校资源的分布区域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资源能力聚集比较强的城市,同样也是吸纳各类高等教育人才的中心。所以高等学校教育和城市的发展,其关系显得越来越紧密,二者内在的逻辑也非常的密切。一方面,一个城市区域的发展会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和优质的条件,创造出更好的资源,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会为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后备人才的支持。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本地流失现象日益明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人才去向地和人才流失的现状也不断的显现,所以如何留得住这些高校毕业生,如何落实相关人才吸引机制和政策,如何把人才吸引机制纳入到城市的目标发展战略里面去,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高校毕业生本地化就业与人才流失现状

1.相关的人才配套政策是否完善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去向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关人才政策的推行若想真正行之有效,就必须配套以切合政策本身的其他政策落地,就业政策若没有良好的运行环境,没有能够吸引人才落户本地的激励政策,或者配套政策不够细致,都容易使政策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偏离其初衷,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一项切实有效的政策并不全在于新,更在于实事求是的创新。比如某些地区的经济资源怎样合理的开发,怎样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驱动力,并不只是单纯以经济为目的,更要挖掘其经济和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自然资源、人文情怀、科技元素有机结合,创新性地将人才吸引政策纳入到本地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非短暂的资源开发道路。

2.经济发展水平的快慢和吸引力,决定了高校毕业生对于就业区域的选择有着明显的倾向性。

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快慢,对毕业生就业地域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些地区高校的位置和一线城市较近,容易产生虹吸效应,所以使得很多毕业生愿意到大城市去发展,寻找自己合适的岗位。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高校毕业生选择去大城市发展,特别是选择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南方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就是这种外部拉力的影响,使得毕业生从中小城市慢慢的流向了发达地区,尤其是选择到了区域位置好、经济效益好的地区。

3.毕业生的薪资和就业预期,影响到了他们对于城市的选择。

     一些应届毕业生之所以往往选择那些薪资水平高、基础条件较为优势的城市,一方面是考虑到了工资水平和待遇,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就业预期抱有非常高的想法。一些发达地区的工作环境、人才政策、生活环境、医疗卫生水平是他们考虑的重点,所以对于就业的选择,往往更加倾向于一二线的城市。那些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不突出、薪资待遇低的地区成为了备选工作目的地。

三、毕业生本地化就业与人才流失现状解决的对策

1.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进氛围。

首先要健全人才荣誉体系,加大人才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批专家型学者型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奖励政策特别是对那些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才进行表彰奖励,以及加大对优秀人才事迹的宣传力度,其次要完善人才工作的宣传,通过网络等媒体,增强人才宣传的力度,及时把最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创新创业政策,及时向社会公布提升和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力。

2.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

实施相应的评价分类体制,以职业道德评价工作能力评价,设置多方面的评价标准,改变以往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方式,科学的设置人才评价的量化,畅通人才评价的主渠道,让人才评价有科学合理的机制。

3.继续提升企业知名度,提升特色,制造业和工业产业提高产品竞争力。

企业的发展作为城市的发展载体,继续加大投资引资的力度,同时要提升城市的特色产业,继续挖掘城市的内涵,把产业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要提高产品在国内和国外的竞争力,让产品继续走入国际和国内的大市场,让企业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一道靓丽的名片

同时,要引导企业进行配套就业服务。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是优质的人才引进,传统的企业招聘不免有些局限,企业做好就业配套服务,不仅能招募到实际所需的人才,促进企业发展,更加为大学生就业明确方向,有效避免职不对位,减少资源成本的浪费。好的就业环境是企业配套就业服务的基础,因此需要营造出一个相对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首先政府应该落实相关的就业政策,切实改善就业环境,政府应主动提供更多就业平台和机会,如开展

求职季”“招聘会等活动,带动企业推出相应的就业服务,加强高校、企业、政府三方的联合协作,实现信息的额融会贯通,逐步实现人才的社会化体系管理。政府更需要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随时关注人才发展与企业的动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其正向发展,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提高人才市场的社会服务水平。

4.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加强校内就业指导,加强技能培训,增加校企合作数量和规模。

首先,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面要设置相对应的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或者有专门的老师对各专业毕业生进行相对应的就业指导,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毕业生的面试指导和择业指导,同时各高校可以联系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深入挖掘,通过校企合作,毕业生可以选择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和见习,最后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目的是为了高校毕业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企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当地留住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的防止毕业生的外流。

其次,毕业生要摆正个人的求职心态,提高自身的就业水平和能力。毕业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空间,把握住对自己能力和水平的认知,同时要摆正个人的求职心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领域,以及个人兴趣提前或尽早的制定就业目标和就业方向。在大学期间要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的,同时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要提升自己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就业的心理,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再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缓解就业矛盾的核心问题在于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培育高质量的人才,完善有利于人才涌现的育才制度。继续夯实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技能培训,教育当先,加大高等教育的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开设相关课程,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提高高校对就业市场的调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促进教育体制机制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构建,与时俱进,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各类人才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满足人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和专业化程度,夯实职业技能基础,维持基本竞争力。

加强职业技能创新的培养,培养创新意识,在职业技能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供需现状,充分挖掘自身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培养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有利于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为今后的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能源。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和高校应该从自身出发,牢铸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创新,增强个性化、特色化培训分流,充分发掘各高校大学生的潜能,弱变强,劣转优。

加强校企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增强职业技能的专向性和对接性,更好的与社会职业需求对接,明确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风向标,充分发挥学校的人力、财力、基础设施等资源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校企之间的额资源共享,有助于形成一个高校企业的就业过渡带,帮助毕业生更好的面对就业迷茫、就业困难等问题,从而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企业所需的人才。学校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社会声望良好,岗位需求技术含量高培训机制完善的大企业作为见习基地,同时密切关注当地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了解人才需求,适时输送毕业生进行实习、培训等活动。通过多渠道深层次的合作,引导毕业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观以及提供牢铸职阶技能基础,同样企业也需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生产实践岗位,增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化,更好的契合本地企业的人才需求缺口,以点带面,形成相应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与企业的对接度,精准狙击矛盾所在,职业技能的培训方向化,更加具体明确,增强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

5.加强政府、企业、学校的就业联动机制,加大就业力度。

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应联合增强就业政策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本地就业创业政策,让好的政策和福利惠及大众,打破信息壁垒,协助毕业生了解、掌握相关政策和资源。运用政策,增强企业的就业服务配套度。通过互联网宣传、线上线下座谈会、广泛推动短信、开展流动宣传、定点集中发放资料、利用自媒体加快传播速度、政策宣讲积极宣传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同时深入用人单位、学校等进行政策宣讲,发放调查问卷,收集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与企业联动,展开相关发布会,使得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信息多向流动,防止信息闭塞,畅通流通渠道,增加交流。搭建信息的交互平台。

四、结语

城市是人力资源、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技术等领域创新要素的中心,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科技、科研创新的主阵地。一个城市和一个地区最重要的就是能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地贡献人才。人才的的引进、选好、用好和留好人才,尤其是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去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城市发展吸引人才的聚集,好的人力资本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人力资源带来的能力对于城市经济和发展有着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充分利用城市发展来发挥人力资本作用,将会成为城市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及针对性策略研究[J]. 安紫瑶,王宏阳,徐瑶,顾书源,刘林.中国市场.2017(05)

[2]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研究现状与展望[J]. 云绍辉.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3)

[3]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研究——基于空间流动网络的视角[J]. 赵晶晶.教育发展研究.2016(03)

课题:本文为 2022保定市社科联项目课题,课题名称:驻保高校毕业生本地化就业与人才流失现状调查及人才吸引机制研究》 (项目批准号:2022068)的研究成果之一。

王晓朴(1982.4-)男,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芮含(2002.3-)女,河北保定人,本科,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丽敏(1983.6-)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