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3

浅析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

刘凤莲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下,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是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巩固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应该做到内容新颖、趣味性强、有效性强。在小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目前的一大发展趋势,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后,老师应该结合“双减”政策的教育发展要求,减少学生作业量,提高学生作业质量,数学教学也应走向联合、发展、整体的教学过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本文主要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分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相应的改进教学方式,推进深度学习。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

引言

在整个数学的教学与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发展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改变数学传统教学模式。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需做好高质量的数学练习设计与实践工作,认识到进行整体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性,将这一目标落实下去。整个教学活动中,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练习、设计环节,做好教学成效的评价工作,这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教学目标。作为数学老师,如何真正落实“双减”政策,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益,设计一份高效的课后作业是横旦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梁。下面文章浅谈几点小学数学高段作业的有效设计。

一、“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

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一些学校为了提高考试的成绩,导致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偏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让学生虽然做了作业,但对知识的把握不够好。为了减轻学生在校外培训的负担,从而实行双减政策。“双减”政策对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今后将要努力的方向。不能简单机械地直接减少作业量,而是应该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学生会的少做甚至不做,只针对学生还没有理解和掌握地不够好的内容布置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再次进行消化吸收,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同时认为,想要真正地做到让作业量减下去,学生在学校的课堂学习中,一定要能做到"吃得饱、跟得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学生都学会了,作为巩固学习的作业量自然就减下去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饱"、原来跟不上的孩子能跟上来了,也就不需要再进行校外培训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整个课堂的数学练习设计工作,教师在练习设计这一个环节,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有针对性对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有所了解,这也是形成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中,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是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的发展趋势。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做好练习设计展现形式,整个教学活动中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体力量,让学生保持全面发展的姿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作为练习的策划者,首先应当尊重学生,保障学生处于全面发展的状态,让学生通过做数学练习,提高数学能力。在练习实践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可以结合生活实践,解决更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是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之下的综合教育发展要求。因此,高质量的数学练习设计工作与立德树人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小学语文作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作业"书本化",没有联系生活,学生的作业方式比较"书本化",数学作业往往是做课后习题,计算数字等等,呆板而单一。这样的作业没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没有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走进真实社会,因此学生也没有办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工作体系,作为学校教研和教师研修重点,做到"无教研不作业",使作业设计质量得到有力保障。作业"短浅性",没有及时探究,但实际上,学生的作业往往都是数学归数学,语文归语文,而且都是单一性的学科作业,没有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综合性作业和长时研究作业,缺少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策略

(一)结合学生自主性设计练习工作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数学的巩固练习,在“双减”政策下,减少了练习的设计环节。为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力量,促使学生朝着全面去发展。因此,老师就应该在整个过程中掌握练习的根本点,需要在数学练习设计这一个环节,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着重于解决学生实际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讲究科学有效性,做到每次设计都有针对性,有重点,有目的。老师在作业设计这一个环节,还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化差异,做好学生自主性的练习设计工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形成解题技巧,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持数学学习良好状态。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为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设计出分层次的作业,给学生提供多样的"种子"。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种子",然后通过施肥、浇水、拔草等方法完成作业。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与要求,做好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工作,老师在进行数学练习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做好作业设计的分层工作,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理念发展背景之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分层练习设计可以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多方面保持一致。“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从实际的学生学习情况出发,针对优等生、学困生、中等生三类学生,做好作业的分层设计工作,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及心理压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激情。作业的分层的设计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综合发展。在作业练习设计这一个环节,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认知为学习的根本动力,这与学生知识水平紧密联系。

比如,在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这一个环节,老师给学生讲解了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运算法则之后,结合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学生,做好作业的分层设计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老师在课堂中提出如下的问题:1.同学们说说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教师通过分层次作业设计模式,难度由浅入深,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教学的练习设计工作,让不同学生都能掌握自己的学习定位,进一步提高综合的思考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模式。按照作业数量分层设计作业是指根据学生们完成作业的速度以及质量设计的不同数量的作业。同一份数学作业中包括了基础作业、提高作业以及拓展性作业内容。但是笔者立足学生们情况,会在数量上提出要求。如A层级学生要完成全部作业;B层级学生完成80%作业;C层级学生完成60%作业。如此数量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不同数量的作业。比如,B层级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全部作业。学习了《圆的面积》内容后,我布置了以下的作业:1.r=cm求这个圆的面积?这个可以它设置为必做题,这样既复习了圆的面积公式又能让学困生完成作业,让他们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d=6cm求圆的面积?3.c=6.8cm求圆的面积?其中第、3题我把它设置成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解答。将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这样学生会更乐意去完成作业,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注重数学实用性设计

数学本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将整个练习过程联系生活,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这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做好数学练习质量,进一步展现“双减”政策的价值。老师给学生讲解长方体的基本判断方法。结合长方体的基本判断原理,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生活中所认识到的长方体有哪些,也可以让班级其他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开展讨论。针对大家在生活中认识到的长方体,判断其是否为长方体。这种就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练习设计工作,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关注自己身边的长方体。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看看身边还有哪些长方体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这其实是一种立德树人背景之下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全面性,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创新。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扇形图统计图》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收集和发现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小组合作调查我们的班同学的体育爱好项目,计算出每个项目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进而制成扇形统计图。根据扇形统计图,说出你的发现以及我们班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建议。学习了《比例尺》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绘制自己心中的房子的平面图,进行绘制平面图比赛。这样的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相符合,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把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去了。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教师也可以融入综合理念,即联系旧知、新知的内容拟写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够串联所有信息,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再例如,教师可根据"多边形的面积"来设计综合作业,即出示与正方形、长方形有关的练习题,辅助学生回顾旧知,强化其计算水平,并设计操作题引导学生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也会发现各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转化、探究等方式进行综合应用,有利于切实提高其课下学习成效。

(四)对学生作业进行反馈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的途径,更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拉近师生关系的桥梁。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既要减少数量、降低难度,还要多使用积极、不同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得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体验中获得情感,丰富学习内容,促使学生的作业过程更加欢乐,避免让学生认为作业很枯燥。所以,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也需要利用评价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在解决与完善中提升自我。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客观、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作业,并认识到作业的价值,通过学生作业积极给学生意见反馈,并根据情况进行奖励或惩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重视,也引起学生对作业的重视,激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比如,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数学教师不仅要指出来,还要找到他们出错的原因,通过作业给他们点拨,让其改正。教师看到学生的改正,如果正确了,说明学生不但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再学习,而且通过教师点拨强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在作业后面画一朵小红花、写两个赞等,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更能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些学生喜欢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完成作业,特别是中下生,对于不会的题目做到不懂装懂。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抽一些中下生的作业,当面批改,遇到错题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同时,可以采用激励性评语,也可以进行"因材施教"的激励性评价。例如,李同学他每次做作业都是比较粗心的,丢三落四,在一次作业中他终于获得了全对。我的评语是"这次你的坏朋友"粗心"终于被你赶走了,你的力量棒棒哒"给他一个大大的赞。此外,可进行学生互评。学生都是自尊心比较强,都喜欢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同学,第一次可以让同桌之间互相批改。然后老师再批改第二次,这样能让学生养成良好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

(五)合理划分层次,组建学习小组

小学数学作业融合分层教学,最主要的是,教师应将侧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不同学生的大脑构造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想法与认识也是不尽相同,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类的想法、身体是相同的。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力就会有不同,他们的解题能力也不同。然而,就当前数学教学实际来说,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容易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果质量不佳。大家都知道,教师开展的学习活动和教学内容,是依据学生实际水平而设定的。所以,教师要利用一切活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和学生互动,以便能够合理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每一位学生在适合的层次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层次划分中,教师要以学生数学基础能力为基础要素,科学划分不同水平的学生。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发现,仅凭某一次成绩是无法充分体现的。所以,当学生初步进入小学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观察,观察学生数字、口算、公式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记录不同学生的表现,以此来判断学生基础实力,并对学生进行层次小组划分。当然,不是说一定要以相同水平为一组,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之间共同爱好、个人特点等方式,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当学生完成合理分层后,教师就可设计相应的作业,助力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

结语

总的来说,“双减”政策的出台,给更多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指导方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将时间归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有效的作业练习中,提高自我的数学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国剑.“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甘肃教育,2022(8):120-123.

[2]张贵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探讨[J].文渊(小学版),2021(07):1203-1204.

[3]郭小敏.双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与有效实施[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4):1516-1517.

[4]郝轶.“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2(09):73-75.

[5]袁校.基于双减政策探索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方法[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04):83-84.

[6]陈欢.基于双减背景探讨如何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37):5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