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

谢甫婷

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       230091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能够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切实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针对小学生体能基础情况和体育教学要求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科学指导体能训练活动开展,培养小学生运动精神和意志品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能帮助学生提高身体体能的唯一方式就是依赖体育课程。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规划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促使他们增强自身免疫力,拥有一个健康优良的体魄。对小学生来说,在生活水平的提升下,日常饮食摄入了大量营养元素,但是没用运动量消耗,促使他们的体能不断降低,连带着身体素质下降的同时,健康问题也逐渐浮现。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训练极为重要。

一、体能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一)体能训练能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发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身体成长期,运动能对其生长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实践证明,适当的科学运动能促进学生骨骼生长,相较于不经常锻炼的小学生,喜欢做运动的学生身体更加挺拔、健康程度更高,而运动本身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促进学生身体发育的方式,且几乎没有毒副作用。

(二)体能训练能让学生适应外界事物

体能训练是一种心理上的磨砺,是一种思想上的提升,参加体能训练能扩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性情开朗,体育课能增加和其他同学结识的机会,是一种让学生广结朋友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能训练,能使学生性格沉稳、坚韧,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勇敢向前,通过体能训练,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能让学生自主、开放。在小学阶段,尽管学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远远不能脱离父母和老师的怀抱,且体育训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通过体能训练能让学生更加开朗活泼。

二、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

(一)制定科学体能训练计划

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秉持着“健康第一”原则,根据学生身心发育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指导教学活动开展。针对中低年级小学生,体育教师制定的体能训练计划时应考虑到学生肌肉神经发育尚不完善、身体可塑性较强等特征,以锻炼学生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为主,体能训练强度和难度不宜过大,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运动负荷过高反而影响小学生正常身体发育,无法取得预期体能训练效果。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体能训练计划基础上增加力量、爆发力等训练项目,根据学生实际承受能力适当增加训练强度,筑牢小学生体能训练基础。以某小学体能训练计划为例,该小学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三项训练计划,分别是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耐力训练计划以提升学生心肺机能为主要目的,为后续其他体能训练项目开展奠定基础。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耐力训练活动主要是往返跑,八字跑活动,对于中年级小学生,耐力训练是四百米跑,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耐力训练主要是八百米或一千米长跑,可适当降低跑步速度,但要保证长跑距离。在力量训练方面,主要包括上肢、下肢力量训练,教师可教授学生拳击等武术动作,或教授俄罗斯转体等运动技巧,锻炼小学生腰腹部核心力量,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力量训练标准可适当调低。在柔韧性训练方面,体能训练计划主要以瑜伽动作练习为主,借助单双杠器材进行训练辅助。

(二)创设多样化体育教学情境

小学体育教师可通过创设多样化体育教学情境,在体能训练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思想道德培养等内容,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发挥体能训练活动的育人价值。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有助于营造轻松开放的体育教学氛围,对于调动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专注力、耐力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促使小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轻松快乐的情绪体验,提高小学生体育教学知识的消化理解速率。体育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构建多样化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小学生武术动作时,教师可播放功夫熊猫动画片段,以动画故事作为背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武术动作兴趣,能够主动向老师或同学交流运动经验技巧,强化体能训练成果。教师可在基本完成动作教学后安排武术比赛,武术动作最标准的学生为优胜者,可以获得教师准备的物质奖励,进一步调动小学生学习武术动作兴趣。若学生在武术动作练习过程中因耐心不足消极对待训练任务时,教师可讲解我国武术名家故事,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激励学生坚持训练,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专注于体能训练活动,达成预期体能训练目标。常见的体育情境教学还包括游戏情境教学,教师可将体能训练内容改编成游戏活动,降低学生对枯燥体能训练方式的排斥程度。例如:学生对于耐力训练中机械跑步运动缺少兴趣,教师可设计比赛活动或木头人游戏将乏味枯燥的体能训练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合理设置游戏活动规则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快乐运动,强化游戏情境体育教学效果。

(三)丰富体能训练活动形式

小学生好奇心强烈,好动性较强,教师应根据此特点设计多样或体能训练活动形式,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增强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吸引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活动兴趣。体育教师需要先对现阶段小学生偏好事物话题进行调查,将能够引起小学生注意的事物话题与体能训练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增强体能训练互动性和趣味性,强化体育教学效果。例如:某小学体育教师通过课前随机访谈得知小学生对《奔跑吧兄弟》这档综艺节目兴趣较大,在进行体能训练活动设计时对《奔跑吧兄弟》中部分游戏环节进行创新改编调整,在体育教学时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分组竞赛方式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此种新颖的体能训练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相似的活动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体能训练活动要求,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能训练活动中去。然后,教师可将原本枯燥单一的体能训练活动转变为具有合作性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通过增强体能训练活动的交互性,提高小学生对体能训练活动的参与度。例如: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时,可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小组人数为三人,三名学生轮换承担计数员、计时员和运动员身份,统计规定时间内学生一次性仰卧起坐个数,三名学生仰卧起坐个数累加为小组成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拼排名。竞赛体能训练活动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促使学生能够专注投入到体能训练活动中去,强化体育教学效果和体能训练质量。小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能够主动学习交流体育运动技巧,增进同学感情,提高身体素质,筑牢体能基础。

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创新原有体能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根据小学生体能发展需求针对性开发体能训练课程,设计丰富多样的体能训练活动形式,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营造良好体育教学环境氛围,赋予体能训练活动活力,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生能够从体育教学中获得运动乐趣,培养运动品格,增强自身体质,掌握运动技巧,达成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巍.体操教学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2):157—158.

[2]白剑行,李心.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23.

[3]安凡.体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