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

丁建军  ,刘欣南

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科学教育愈显必要。乡村振兴,关键是科技的振兴。实施好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种植科学基因,对于培育科学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学科;农村小学;课程探索;

引言: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在我校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科学教育占有重要的一席。学校现有8位科学教师,虽然均为兼职,但其中有学科骨干,有市科学学科带头人,经多年来的培养、发展,是一支比较有活力的梯形队伍。

我们一直致力于完善科学教学条件,仪器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等大体上已跟进装备。2015年,在全县小学率先举办“科技节”,延续至今。一年一度的科技节系列活动,都是一场盛宴,让全体师生普遍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非凡意义。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在历届县市级科技节和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我校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此,我们将科学学科特色的打造定位,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目标之一。

我们追求的是,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将科学学科建设成为学校的一张品牌。

一、构建自主探究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四主五步”。“四主”,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五步”,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升,拓展延伸,而科学课的重点在于“自主探究”。

下面从两个课例来说明我们以“自主探究”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例一:刘建华老师执教的科学课《周围的空气》——

将课本第二个吹气球的活动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情景导入,把一个瓶子设计为两类“一类有洞,一类没有洞”,让学生带着所历经过的“吹气球”游戏进入学习,唤起探究动机。在游戏中,让学生产生“瓶子里的气球有的能吹起来,有的则不能吹起来”这一认知冲突,然后分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探究方案,用图表呈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假设性的分析。接着通过小组实验验证新问题,形成新知识。最后,各小组汇报、展示,交流反馈学习成果。

课例二:皮高波老师执教的《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红墨水和玻璃细管的“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激趣设疑:让学生改进上节课用过的装置,使其能够验证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提示:准备借助哪些材料帮助我们“观察”空气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准备用什么方法让空气受热、受冷;猜测可能产生的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探究方案,验证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边实验,一边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到实验记录单。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各小组汇报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论——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说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这些课,都贯穿了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都落实了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让他们体验到科学的乐趣与意义;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也都有着多元性,知识的,态度的、方法的,能力的,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化。

二、探索乡土特色科学社团实践课程

从以前的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发展到如今的社团,我们一直在摸索。社团活动每周三下午集中进行,不断推进科学实践活动的课程化。

以社团活动为牵引,每学期举办一次诸如科技活动月、科技博览周、科普报告会、科技主题班(队)会、科技竞赛、科技讲座等。

我们重点开发并应用了极具乡土特色的《灵心巧手》和《皇图岭豆腐》等校本课程。

《灵心巧手》让学生走近民间艺人,学习本地的布贴、叶贴、剪纸、折纸、竹编、草编等小制作技能。

皇图岭的特产——豆腐,是皇图岭韵味千年,香飘万里的闪亮招牌。皇图岭镇被纳入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其特色之一便定位于豆腐。为积极传承、弘扬皇图岭豆腐文化,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校本课程《韵味千年,香飘万里——皇图岭豆腐》应运而生。

我们取得了镇政府的支持,取得了“世纪红”、“小吴特产”、“皇图岭大酒店”等豆腐企业或经营者的配合,先后组织编写、印发了相应的校本教材,投入近十万元在校园内兴建了豆腐作坊,坚持与社团活动整合,坚持家校协同施教,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真正让豆腐走进了课堂、走进了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豆腐的历史及其流派;豆腐文化;豆腐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走向世界的皇图岭豆腐;皇图岭豆腐的制作与贮藏,烹饪与食用;特色小镇的豆腐品牌打造等等。通过课程的学习,让中高年级学生体验了舌尖上的家乡,从而培植了热爱家乡、繁荣家乡的意识。学生逐渐养成了观察、探究、合作、动手的良好习惯。

课程实施中,我们始终注重指向学生主体的评价功能,着眼于核心素养拓展;着力于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证明,本课程有着较强的地方性、生活性与实践性,生动有趣,切实有效。因此,该课程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先后在课程改革联盟校与株洲市校本课程建设研讨活动中交流。攸县电视台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三、开辟课外探究科学拓展普及渠道

科学教育,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与拓展,做好科学普及工作。

我们始终坚持有序整合,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普及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经历一次较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

每一届科技节都有针对性地开展“六个一”系列活动,即每人有一件科技小制作,画一张科幻画,写一篇科普征文或制作科技手抄报,做一次科普调查,讲一个科幻故事,读一本科普书刊。

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和特色小镇建设等优势,开辟了一块劳动基地。让社团主动承包,开展种植探索。同时,发动、组织学生开展皇图岭镇稻田实行轮作;皇椒、皇姜、皇豆、皇油系列品牌特产以及“皇猪、皇牛、皇鱼”等种、养殖业方面的感知性研究,做小实验,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科技社团开展的“丹陵河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探寻落叶之谜”、“皇图岭豆腐特产的调查研究”等等,学生积极参与,收获多多。其中,“探寻落叶之谜”获得科技实践活动说课大赛市一等奖。

我们的校园内树木葱茏,四季不寂寞。进入秋天,树叶翩翩而落。翩翩而起的则是同学们的思绪。

于是,各种问题纷至沓来——

“老师,校园里能不能全部种上不落叶的树啊?”

“有完全不落叶的树吗?”

“树木为什么会落叶?”

“为什么每片叶子的形状不一样呢?”

“为什么有的树叶到了秋天会变黄,而有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翠绿的?”

……

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孩子的天性。结合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身体”单元教学实际,我们乘机展开以“落叶探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确定问题,制定方案——引发探究之“趣”。这一环节,意在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兴趣,突出综合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积极实践——体验探究之“乐”。学生进行系列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在活动实践阶段,同学们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一起成长,切切实实地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第三阶段:展示评价,分享体验——共享探究之“果”。

整整一周,师生一起走过了一段快乐的探秘求知路。

实践活动中,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解了校内外和居住地大部分花草树木,了解了很多叶子的形状及特征,保持了对叶子探究的浓厚兴趣;观察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通过不同途径查找各种资料,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关于落叶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自己不断地观察发现问题,并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结语:

通过数年农村科学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带动了其他素养的发展。

当然,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一是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目前还难以配备1-2名专职科学教师,轮换性强;二是部分教师、家长对科学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家长最关注的还是语数外的分数,对孩子在科学、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三是学生探究意识、动手能力不够强;四是硬件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例如科技室、实验室、仪器室的建设,目前仅仅是“有”,其标准还远远达不到要求;五是校园科技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缺乏资金及专业打造。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创建学校的特色课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才刚刚起步,但我们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XJKX18B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