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水庄,油茶清香——钟山县瑶族“打油茶”文化发展的新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3

山田水庄,油茶清香——钟山县瑶族“打油茶”文化发展的新思路

覃苗1.,陈霖1. ,何庆璋1. ,首芹2. ,庞海潮1,李易津1.通讯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5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广西  南宁  710089

摘要:“打油茶”作为瑶族民俗文化的独特标识,其同时也是我国油茶文化宝库中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瑰宝。对其文化内涵及渊源脉络、制作工序及药用价值、发展现状及现状困境、创新策略及研究价值的探索,是深入挖掘瑶族油茶文化、助力“非遗”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瑶族;油茶文化;传承;创新;文旅经济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有着丰富多姿的饮食文化,瓜箪酒、瑶家腊肉、荷叶米嫩肉、瑶家十八酿、瑶族油茶等。瑶族的饮食文化与瑶族善于研究自然、追求养生的民族习性密不可分,其中瑶族油茶就是其饮食文化中具有独特文化意蕴的文化标识之一,是瑶族文化宝库中的精髓。

一、古老独特的瑶族油茶文化

(一)“打油茶”的文化内涵及渊源脉络

1.文化内涵:

瑶族的“打油茶”是古代晋唐时期“茶粥”与“吃茶”习俗的延伸,钟山瑶族地区有着独特的制作技艺和口味习惯。其是生活在寒林中瑶族先民劳作时的解渴果腹之物具有维系团结、融洽关系、保健益寿、敬畏自然等多重内涵。几百年来,瑶族人始终保留着这些古老的文化内涵,世代传承。

2.渊源脉络:

茶叶的种植和茶文化的发展为瑶族油茶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原料和饮茶习惯。据三国张揖《广雅》中记载:“欲煮茗饮……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说明,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类似油茶的制茶方式和饮茶习惯。两晋南北朝时期已形成了饮茶时尚。据《桂平县志》记载:“盖始于汉晋之间,至唐而大盛。”得知,桂东北部地区于汉晋时期就有了古法饮茶的习俗,最早的侗族油茶文化于唐朝形成。后来油茶文化逐渐推广到了瑶、壮、汉等民族。到了宋朝,瑶族地区发展出了完整的油茶制作体系。明清时期,贺县地区(今贺州、桂林相接壤一带)的瑶族乡就出现了喝“打油茶”的饮食习惯。

据当地老人介绍说,钟山的瑶族人是几百年前从恭城过来的,恭城油茶是钟山油茶的母系。对于恭城瑶族油茶的起源说,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常见的两个说法为“周渭发明说”和“乾隆御赐说”[1]。目前学界还没有给钟山油茶或恭城油茶的具体产生时间和相关事件给出统一的定论。而根据瑶族人口口相传的说法是钟山瑶族以油茶待客的传统已经传承了600年左右。

(二)“打油茶”的制作工序及药用价值

1.制作工序

(1)油茶制作的材料准备:

首先,用清水将茶叶泡制一小时备用,大锅中放入猪骨、加入茶油和食用盐熬制两小时;其次,将蒜米、生姜、葱洗净切块(段)备用,爆炒花生备用。制作“白肚皮”糍粑煮熟备用。最后将木质茶叶锤和茶滤器放开水中浸泡二十分钟消毒。

(2)油茶的“打式”制作过程:

首先,在热茶锅中倒入茶油,放入生姜片反复翻炒直至略微发黄,用茶叶锤将姜片锤打出汁。其次,将老茶叶放入锅中用茶叶锤捶打,打至一分钟后翻过来反复捶打两三次后加速,打十分钟后加入少量清水,而后继续捶打翻炒五分钟。再次,加入蒜米,葱头(可根据喜好决定是否加入),翻炒至起茶胶。然后加入熬制好的猪骨汤,稍稍加大火力,半盖住茶锅烧开。然后用茶滤器将烧开的茶汤与茶渣分离。最后,再把锅烧热,把过虑出来的茶渣加水再熬制半小时便可倒出,用于调制茶的浓度。

“打油茶”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十分考验人的耐性,能否做出一碗好喝的油茶就在于能否运用好调制配料和制作手法这两项最基础的制作工序。

2.药用价值:

瑶族的油茶文化之所以能流程至今,其决定性因素是油茶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茶”是指以植物为主要原料煮烧或冲泡而成的饮食……清热解疲倦、醒神、祛风湿、充饥果腹等功能[2]。茶叶在秦汉时期就被作为中药材使用,经过历代的沿用发展,生活在寒林中的瑶族祖先为了驱寒暖胃、延年益寿,便出现了喝油茶的习俗。

中国瑶医药学科带头人、覃氏瑶医第十三代人覃迅云也表示,瑶族油茶是清热解毒、驱寒开胃、提神醒脑、延年益寿的养生之品,是瑶族老人长寿的独家秘诀。由此可知,其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民俗饮食,更是一种古老神秘的“养生茶汤”。

)钟山县本地瑶族油茶文化的发展现状

钟山县最注重喝“打油茶”的是红花镇、两安乡和花山乡。但其真正会用传统制作技艺制作“打油茶”的人少之又少加上出现大批瑶族青少年不会制作油茶不爱喝油茶的情况可谓是钟山瑶族油茶文化发展中呈现出的重大危机。

    目前,钟山县现有油茶馆(店)22家。其中瑶妃油茶馆、状元阁油茶馆、两安瑶妹子油茶店3家油茶馆(店)最受当地人与外来游客的青睐。但只有红花油茶饭馆、和轩楼油茶鸡等7家油茶馆(店)在创新中力求发展。然而因为疫情及钟山县人口外流严重等因素,导致钟山县的油茶行业逐年遇冷。

二、深陷困境的瑶族油茶文化

(一)技艺传承中的困境

瑶族油茶文化在技艺传承中遇到的首要困境是市场上替代性饮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它们丰富的口味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导致瑶族青少年出现了不爱喝“打油茶”的现象。加上油茶制作过程繁琐、经济效益低,瑶族青少年很少愿意去主动传承其文化,这意味着油茶下一代传承人的减少。其遇到的第二个的困境便是油茶铁质制作器具的出现成为油茶木质制作器具的便捷性替代品。铁制制作工具的简便优势似乎更受年轻一代油茶传承人的青睐,使用铁制油茶制作工具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制作技艺将会逐渐消失。

(二)传播意识中的困境

瑶族年轻人虽然有着游历四方的机会,但他们自觉传播意识不强,对发展本民族文化兴趣不高。加上瑶族地区还保留着祖孙相传的传承意识,对油茶文化进行主动传播的意识普遍薄弱。甚至他们的子孙如果不愿意传承也不会受到强硬的要求,这就导致了瑶族青少年普遍不会做油茶现象的出现。

(三)地域发展中的困境

钟山县瑶族油茶文化的真正传承地基本上集中于红花镇、两安乡和花山乡这三个乡镇;而其地处县中北部山地相夹的盆地处,地域封闭狭小,人口流入量小、人口外流量大,乡镇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加上钟山县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旅资源的开发力度较为滞后,大部分景点未充分挖掘丰富的民俗风情,旅游餐饮行业市场活力不足,油茶餐饮客源市场覆盖面小,客源结构不优,整体消费水平不高,所以目前钟山瑶族的油茶文化也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山田水庄,油茶清香”新思路的探索

(一)新思路的含义与建设策略

1.“山田水庄,油茶清香”新思路的含义;

    “山田水庄,油茶清香”顾名思义就是依托县的一段具有宁静开阔山田风光的高速沿线之处建设出一个可观山水田园风光全景、可入庄采摘茶叶、可体验油茶制作过程、可感受瑶族古老文化、可体验休闲饮茶风趣且距离县城中心近、交通便捷的“瑶族油茶文化庄”。其以打造“钟山县瑶族‘打油茶’文化创新发展、助力全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目标,建设具有增强地域辐射性传播和增强民族内部传承意识、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等多重意义。

2.“山田水庄,油茶清香”新思路的建设策略:

县中心钟富高速与富川江的相交地带是建庄的最佳选址。其原因有三。一是此处为钟富高速与富川江相交的田园地带,具有山河镶嵌、喀什特地貌显著、田园开阔、农风淳厚、土地租金较低等优势。二是此处具有交通便利、客流量潜力大、比邻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县中心等优势。三是此处比邻天仙来福庙与锦绣钟山生态园,具有与其实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等优势。

瑶族传统的建筑风格、特色的文化底蕴与观光养性的相结合是文化庄建造风格选定、项目设施设计的最佳参考资料。要用瑶族原始的建筑材料与室内建设样式来建造吊脚楼、夯墙房、木板房、砖瓦房四种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且房屋中要保留瑶族火塘设计。在项目设施设计方面,首先要建造出四个风格各异且都设有自家特色油茶制作体验的小型“瑶族村落”、一个茶叶采摘区和一个观江茶楼三种特色游玩设施,其次要招用会传统制作技艺的瑶族人来制作油茶、邀请瑶族长寿老人进庄讲述瑶族故事。在服饰、生活器具或劳作器具等方面都要保留瑶族的传统风格。最后在道路建设与其他建筑物建设上要尽量保持自然风。

与周围景点共享客流、沿路而建吸引客源、靠江靠田而建带动经济、依托自媒体传播瑶族油茶文化便是其具有效益的引流机智。首先,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风光是它最大的招牌广告。其次,与周围景点形成文化景区圈,在享受资源、客源共享的基础上也增强了文化景区圈的整体吸客潜力。最后,创建一个“瑶茶康”APP作为瑶族油茶文化的重点宣传阵地。由此,文化庄便可以在吸资引流的过程中保持生命力。

(二)新思路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钟山瑶族油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三大困境,摆脱困境谋求创新发展成了其目前急需解决的生存问题。其次,钟山县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缓慢,有逐渐落于贺州市其他县区的趋势,助力钟山县经济复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了其扭转未来发展命运的当务之急。而“瑶族油茶文化庄”的建设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措施和关键所在,其也是钟山县经济、文化实现更进一步发展的时代机遇。

(三)新思路建设的可行性:

首先,钟山瑶族的油茶文化有着600多年的传承历史,他们保留着传统的油茶制作技艺,可在红花镇和两安乡招用具有传统制作技艺的瑶人入庄工作。其次,桂北区域政府出台相关扶持当地产业的政策和方针,为特色美食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3]。据钟山县融媒体中心文件《贺州市人大调研组到钟山县开展发挥旅游业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重要作用情况专题调研》显示:“深入挖掘利用民族村寨特有的文化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得知,结合乡村振兴政策助力钟山县特色民俗文化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钟山县地方政府所采取的促动经济文化双重发展的重要举措。再者,在钟山县建设一个“瑶族油茶文化庄”是符合贺州市以发展旅游业为特色产业的发展趋势。

四、“山田水庄,油茶清香”新思路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文化庄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的推动钟山瑶族油茶文化的发展,使之能够在保留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实现传承与传播。瑶族油茶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促其发展是对非遗文化保护的强有力措施,在创新中谋发展也必将是传统非遗文化在现代文明中重获生命力的新趋势。而“山田水庄,油茶清香”新思路建设的“瑶族油茶文化庄”正是这一新趋势之中蹦出的激浪。

(二)经济价值

文化庄的建设必然会给当地带来新的经济活力,助力当地经济的复苏和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其也会推动贺州市经济的总体发展,成为贺州市经济总体发展中的一股新生动力。目前贺州市以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为主题,以融合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开发与运行模式为主线的文旅经济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瑶族油茶文化庄”的建设势必会成为其最新颖、最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成为贺州市总体文旅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引力。

结语:

对瑶族油茶文化的深入挖掘,是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相结合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而富有创新和活力的建设策略便是推动其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的新思路与新趋势。加强对瑶族油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是促进当地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侯小涛,郝二伟等.广西恭城瑶族油茶科学内涵及其产业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07)

[2]玉时阶,玉璐.从解渴、果腹到族群符号:广西恭城瑶族打油茶习俗变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06)

[3] 李河山,黎忠欢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南岭桂北民族地区乡土油茶饮食与养生旅游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