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生习作心理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双减”背景下学生习作心理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赵园园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华城实验小学春风分校 

摘要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有三个心理需求。一是期待老师提供个范例,让自己在老师的简约讲解中弄明白“写什么”与“怎样写”这两个问题,二是期待在自己的仿写不是抄袭,而是模仿中有明显的创新,三是期待老师能在批阅的时候看出自己的独特之处,给予表扬鼓励。本文重点对“双减”背景下学生习作心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作了一定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心理调查研究;实践;思考

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的研究中,往往只注重教师“如何教”的研究,忽视学生“如何学”的研究。学生喜欢写什么他们学写作文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学生喜欢怎样的作文指导课,他们喜欢老师怎样评说自己的作文等等,教师心中无数。把“教”与“学”孤立开来,这恐怕是造成当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笔者对139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心理作了问卷调查。

一、作文心理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学生习作兴趣

表一:

调查总人数

很喜欢作文

很害怕作文

想写困难很

139人

30人   占21.5%

6人  占4.3%

103人   74.1%

表二:

调查总人数

没有材料

有话写不出

不懂怎样写

139人

63人   占45.3%

58人   占41.7%

18人   占12.9%

由表一可以看出:“很想写作文但感到困难很大”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那么,困难在哪里呢?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有一种想写而感到困难很大的矛盾心理。首先是“无米之炊”(即没有材料写),这与学生不立于善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和教师不善于指导有着很大关系。

2.学生习作动机

表三:

调查总人数

为今后升学

当作家

打基础

赢得表扬

139人

13人  占9.3%

7人    占5%

117人  占84.1%

2人 占1.4%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习作动机小学高年级已与低中年级有了显著区别。低中年级的学生为赢得老师的表扬而习作的人数很多,这种动机是一种附属内驱力,而高年级学生的动机:提高写作能社会性动机的色彩,这样的习作动机是我们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潜在优势。

3.学生习作的命题心理

表四:

调查总人数

写好人好事

写动植物

写参观活动

写队活动

写课外活动

写劳动场面

139人

36人占25.9%

52人占37.4%

20人 14.4%

11人 7.9%

15人 10.8%

5人 3.5%

表五:学生喜欢的命题形式

调查总人数

老师出题学生做

老师提供范围

学生自由命题   自由写作

139人

23人  占13.5%

69人   占49.6%

47人   占33.8%

表六:学生喜欢的命题篇数(每学期)

调查总人数

15~18篇

不超过8篇

每天写一篇小作文

每周写一篇大作文

139人

5人  占3.5%

1人 占0.7%

45人占32.4%

88人占63.3%

(1)以学生所喜欢的命题形式来看:“教师出题,学生做”这种命题形式,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因为这种命题把学生“框“得太死,常常使学生无话可说。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范围命题和自由命题两种形式,其原因首先不少学生往往有了较丰富积累,但苦于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而教师提供了命题的范围,讲清作文的要求可以起到“一触即发”的作用,使学生内心的“积蓄”流畅地表达出来。其次,自由命题,可以使学生更自由地说话、叙事、抒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这与《大纲》提出的“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八手”,“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的要求是一致的。

(2)从学生们喜欢的命题内容来看:学生喜欢写动植物,喜欢写好人好事和参观活动,容易写。他们不喜欢写少先队,不喜欢写课外活动和劳动场面等内容,这是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不少学校很少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和课外活动。学校劳动教育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生活感受,所以感到无话可说。

(3)从学生所喜欢的命题篇数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喜欢每周写一篇大作文,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每天写一篇小作文{如:观察日记、片断会仿写等等}。学生也感到单靠学期教材中所规定的几篇大作文是不能提高作文能力的。可见,作文要有一个较为客观的“量”的标准。作文是一种技能训练,熟能生巧,需要足够“量”的练习,这也符合《大纲》“作文要多练”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多练”不是加重学生负担的“苦练”,而应该把“练”贯穿语言教学的始终,把讲读与写、说与写、听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练习作文与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4.学生习作的指导心理。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喜欢怎样的指导呢?

表七:

调查总人数

学生先写老师再指导

老师先指导学生再写

老师先写提纲读范文

139人

54人   占38.8%

62人  占44.6%

23人  占16.5%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习作时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这里存在着一个“先作后导”还是“先导后作”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希望自己先尝试习作,然后老师再有的放矢的指导,这是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大部分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特点,作文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作”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助长了学生习作的惰性心理,以致到了高年级还希望老师列好写作提纲后再作作文。

(2)教师往往过低估计学生的作文能力,错误认为教师不先进行详细的指导,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由于教师过多、过细地指导,因而造成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这也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5.学生习作的批改心理

表八:

调查总人数

希望老师大修大改

不希望老师批改

希望老师指出毛病,由自己改

139人

2人   占1.4%

6人   占4.3%

131人   占94.2%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那种“面目全非”式的修改,学生是不喜欢的,他们希望老师批改,但批改的形式应该是教师“批”,学生“改”。这样的批改形式既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的认识心理,又符合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作文心理调查的结果,我觉得改革小学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端正教学思想,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必须进一步端正小学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现代教学思想。教师既要通过精心设计作文练习,增强学生习作的个体性动机,又要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社会性动机——为今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打好写作的基本功。老师必须严格按《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学生的作文基本功训练。

2.顺应学生心理,改革命题作文教学。命题作文是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如何顺应学生的心理,进行命题作文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作文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生长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通过听觉、视觉、触觉,自觉或不自觉的、有指引或无指引的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他们经历着一个由少到多,由模糊到清晰的表象储备过程。在观察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如怎样有顺序的观察,观察时如何通过比较抓住事物的特点。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好观察记录,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2)具备生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作文教学首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知识的获得首先从阅读开始只有读才有所悟才有借鉴。通过阅读才有自己萌发创作的灵感作文更是如此。因此在每次上每一篇课文的知识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课文写作特点的引导。小从遣词造句中至段落结构安排大到文章整体的谋篇布局都要层层深入加以点拨、启发、指导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到作文的基本要求。

3)改革命题的形式,使学生“有话可说”。要克服“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单一命题形式。学生较为喜欢“范围命题”和“自由命题”,因为这两种命题形式学生选材的“自由度”较大,他们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4)加强作文指导,提高教学效率。心理调查表明:“有话写不出”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把命题后至动笔前的指导,当作作文指导的全部,这是一次性的指导,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除了有集中的指导外,还应有写作前、中、后的分散指导。应将作文指导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写作前,教师要作观察和积累素材的指导;在进入写作后,教师要行间巡视指导,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便于有的放矢的集中指导。学生初稿完成后,教师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作文进行作文指导。

5)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学习语文从字、词、句、到段、篇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逐渐增加。如何将积累表达、表现出来就得有一定的技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成长与认知规律又要尊重现行教材的作文编排体系。

6)加强作文训练的计划性,给学生以明确的训练目标。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必须有一定的训练量作保证。除教材中安排的7~10篇大作外,还要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笔记,积累写作的素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大作与小作的比例为1:3较为合理。大作和小作,教师要全面安排,在期初向学生公布全学期的习作计划,使学生明确训练的目标。

3.改革作文批改,提高学自我评价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采取“教师批改,学生看分数”的做法,教师整天被压在作文堆里,很有时间去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作文练习。对于学生来说,反正作文做好后有老师批改,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自我评价能力。解决这上问题的办法是:开设专门的作文批改课,教师典型示改思路,教给学生自批自改的方法,以后逐步入手让学生互批互改。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互仿、互评、互改、自评、自改、评评语激发学生对自己修改作文的兴趣不断强化作文习作过程并延伸这一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文课的效能。教师可以从全局掌握、宏观调控、分别指导、适时点评、鼓励发言

对不同意见通过讨论形成共识对每一次自我评价科学安排、周密布局、精心指导、及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