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

汪青华 

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一中学校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强调的并不是知识的一味传授,而是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获得正向的学习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式教学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够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不足之处,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收获到良好的体验,疏解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在相对健康和平稳的水平线上,提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围绕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展开论述,希望为有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

引文:体验式教学可以分为情境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亲自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初中阶段正处在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尚未完全稳定,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生很多都迈入了青春发育期,心理问题的出现较为常见。为了预防学生心理负面情绪得不到疏解,最终积压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必须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经过探索和实践可以发现体验式教育方法融入其中能够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课程感受,加速对课程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优势

(一)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

体验式教学能够突出生活化的教学特点,包含了生活化元素,能够和学生产生共情的效应,也会让学生借此收获到更加深刻的学习体会[1]。体验式教学过程的内容更加丰富,海纳百川的教学素材会让学生的记忆力变强,更为关键的是在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可以自由的为学生创造自我接纳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场景,学会大胆的表露自己的真实面貌,正视心理问题,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共同出发,解决问题。体验式教学虽然属于情境类教学方式,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情境教学法,相反它可以在教学的空间中加入自主化的元素,实现课堂的个性化转化。不同的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法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无论是何种感受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都是显著的,它不完全寓教于乐,而是让学生加强体验感的确立,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才是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让学生走进自我内心,直面问题和困惑。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缓解情绪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相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大,初中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并不复杂,但初中生年纪毕竟上小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打磨,在进入到学习状态中的时候未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积少成多,如果得不到疏解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影响到健康状态[2]。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打造成体验式活动场所能够加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无论是和同辈之间的交流还是和教师之间的谈话都可以借此机会构筑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师也可以趁热打铁,为学生讲解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学生的心理压力消解于无形之中得到释放,也让学生在整体学习过程中感到温暖和鼓励,转化成鞭策自我的动力,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建议

(一)选择体验式教学主题

选择合适的体验式教学主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展开体验式教学的第一步和前提,为了真正意义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率,需要科学的选择体验式主题。要注意的是教师尽可能不要选择一些勇气、自信等常见的词汇作为教育主题,因为这一部分的词汇相对空泛,对学生起不到吸引力,相反教师可以耐心分类,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之所在,将主题细化,便于激起学生的共情感,还要把主题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比如把自信这一主题幻化成自己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勇气幻化成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哪些挫折。这一类型的主题就能够勾起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回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站在第一视角,谈一谈自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怎样处理。接下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成因、问题的表象以及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决,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倾诉能够帮助他们快速释放压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心理素质。

(二)通过交流互动,引发情感共鸣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改变传统素质教育的教学载体,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课本内容交互互动,产生心理共情感[3]。只有做到这一点,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才会变得鲜明,教师可以在和学生的互动中真正窥探到学生内心的心理状态,运用知识给予指导,教师需要结合体验活动的教学主题,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展开组内交流,谈一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选出小组长,学生讨论完毕之后小组长需要总结出本组的大致观点并上报给教师,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能够培育学生的情感转移思维和共情思维,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通过思考和总结完成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全过程。

(三)突出课堂的个性化

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能够让学生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内心深层次展开对话,从而达到有效的体验式学习效果。在初始阶段学生很难做到这一点,面对自己的内心未免会产生一种恐惧感,但这是个性化人格形成的初始阶段,学生必须要在这一阶段坚持下来,认识自己并剖析自己、研究自己,达到改变自己不足之处的目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出现了不良的倾向则要及时干预。教师可以用一些专业的话语和话术带领学生回溯自我的成长经历,抓住敏感词汇,比如挫折、恐惧等,引发学生的联想。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洞悉学生的原生家庭给学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了解该名学生有怎样的心理倾向。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还可以进行辅助指导,为学生留下联系方式,学生今后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倾诉。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展开体验式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释放压力,缓解情绪。教育工作者需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体验式教育主题,通过交流互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除此之外还要突出课堂的个性化特征,帮助学生直面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杜鑫.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9):90-92.

[2]姬俊梅.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99):7-9.

[3]王亚枝.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有效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