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教学四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1

多文本阅读教学四法

喻莉

潢川县第二中学

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文本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但如何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多文本阅读教学,仍需要研究和探讨。为此,我们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策略。

一、精心选择 合理组文

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精选阅读内容,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研究,我们总结了几种组文方法:

第一,根据文章主题找到切入点进行组文。同样是表现父爱的文章,一位教师以《诫子书》的主题“一位父亲对子女的殷殷教诲”作为议题进行组文,选择《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为一组文章;另一位教师将《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写给女儿的信》三篇文章为一组,以“父爱”为切入点的“殷殷舐犊情,拳拳慈父心”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效果良好。

第二,根据同一作者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组文。比如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进行对比阅读,引领学生感受苏轼的豪迈奔放和婉约深情。

第三,根据文本表达的相同情感进行组文。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登岳阳楼》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可以组合学习。

第四,以其她多种方式进行组文。句式、修辞、写作方法等都可以作为组文的依据和切入点。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曹操的《观沧海》都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可以用来对比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

二、打破边界 优化课堂

教师积极主动思考如何实现“多文本阅读”,整合教学内容,扩展相关文本,打破单篇文本的界限,抓住一个关键点,一篇带多篇,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提升了课堂的有效性。

在多文本阅读课上,课内的文章可以链接到学过的文章,也可以链接到课外文本。比如学生学习鲁迅的《故乡》时,以“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为抓手,明晰文中几组对比关系,感知“对比”这一手法的艺术效果。

通过对比,学生的思维被完全打开。于是,教师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小片段,大家相互交流,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作品为新的阅读材料的“二次多文本阅读”。

三、以读促写 发散思维

在写作教学方面,教师依托多文本阅读教学,引领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文为例,文中取法,结合生活,仿写仿练。

《在烈日和暴雨下》关于“天气热”的描写,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拓展到其她文本中对天气热的描写,然后指导学生使用正侧面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表现“冷”的语段。

此外,教师还在课堂上用多文本阅读的横向思维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课堂上,教师还要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通过这一组文本的学习和问题设计,教师既顾及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又兼顾了学生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四、提炼方法 更上层楼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在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提高操作水平以外,也摸索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方法。

递进纵深式:抓住一个相同点,深入挖掘相关文本,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之间的联系。比如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诗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纵深了解刘禹锡的生平经历,知人论世,研究刘禹锡的其她诗歌和文章,从而形成“刘禹锡群诗群文阅读”课。

对比求异式:抓住文本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有效比较,从而链接相关文本,扩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多个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她们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

齐头并进式:选取共同点较多的作品,让学生一起阅读,拖带组合,形成重合效应,从而扩大课堂的容量。比如,教师选一组表达父母之爱的文章,如朱德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龙应台的《目送》等,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感悟父母深情……

课堂永远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多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新趋势,我们还将带领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继续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写共进的思维方式,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