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美术课中的体验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谈小学美术课中的体验式教学

邵文文

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天津 300000

摘要: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要具有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这要求我们从观察、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美术课程特有的性质,使体验式学习作为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强调了身体性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默契程度,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的活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真正让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和学”的正确发生。

关键词:美术课堂;体验感知;学为中心;核心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学生兴趣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当一个人越热爱学习时,学习就变成了享受。体验式美术课堂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合作、交流与探讨,将美术课堂转变为高效的、适应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自由天地。与此同时,美术教学也将变为活泼、生动、和谐的体验式过程,从而实现现代美育理念下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将从剖析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发展性目标、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具体的课堂实践案例进行说明。

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将“传道”放在第一位,这里的“道”虽然内涵丰富,但里面包含了发展性原则。这就使我们更加坚信,制定发展性目标、设计启发式情境、智慧运用发展性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里仁为美”、“无言以教”,说明了讲授不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提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因此,现在的教育教学一再地要求我们教师变更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主张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确立起来。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有效地结合,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教师的职责也应是“越少的传递知识,越多的激励思考”。

二、制定发展性目标

教学活动不仅只是知识经验的学习过程,还应该是在尊重生命独特性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和气质以及价值观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很重视发展性目标的制定,这也是创设体验式课堂的必备环节。在制定时,我们要相信学生理解认识和学习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比如在造型表现类课程中,发展性目标可以制订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交流倾听习惯,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社会化程度。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发展性目标我一般制订为:培养学生开放型思维方式,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感知艺术创作中的人文关怀。当然,还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创设情境,制定更细致更贴切的发展目标。我认为这些更符合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在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素养。

三、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创设体验式课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将教师定位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意见交换的参考着”、“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的人。

美术课深受学生喜爱,美术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先天的优势”,创设体验式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掌握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美术长久的兴趣。在提升学生美术能力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目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开展体验式美术教学,就要让固定的教材“活”起来。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让被动的教材内容成为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到以学生为本。确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要转变自身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主导者、参与者。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一开始导入就借助于现代化视听手段,

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人手,精心设计,使课堂气氛变得宽松、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为了支持学生学习和探索,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和资源。例如在学习《前前后后》一课时,我在课前给班里的同学拍照在课上播放给同学们看,感受两个身高相同的两位同学通过前后位置的变化,呈现出的视觉身高差,从而领悟近高远低的视觉规律现象。因为是熟悉的同学,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美术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体验到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乐趣。

同时,教师还要对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方面提供帮助,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情景重现、游戏模拟、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生活实践、小组合作等。如在《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中,我设计了课前收集资料、骑自行车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程,在骑行的过程中感悟自行车的优势和特点。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素养。为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基础。

在课程环节设计时,我重视环节的有效性、趣味性、参与性、层次性,在教师引导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的设计要有准确性:设计出的问题有层次性、条理性,能够引发思考性、挑战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反思就是那条教师成长的路。学位中心的课堂要求教师做一名反思者:看见自己的教与学。反思一:教师要反思“学生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进一步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去不断认识。反思二:教师要反思“学生的能动学习活动是否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反思三:教师要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教是否真正支持、促进学生的学”。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才能更加保证“教”与“学”的真正、合理的发生。

美术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学术,是一门培养审美情感的课程,美育培养一个人的感知力和表现力,感知离不开体验。如果用丰子恺先生的理论来说: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天生敏感,有丰富真挚的感情。所有妈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小朋友上一秒哭天抢地,下一 秒因为另外件事他又笑出声来,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的艺术特质。我们的美术新课标正遵循孩子的这种心理特质,要求教师要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注重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引导学生从观察、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制作、绘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默契程度、这样的体验式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活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鲍鹏山.教育六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2]李林.挖潜淘金-美术教育者的使命.[J].少儿美术,2016,10

[3]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4]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约翰逊等编著, 2006

[5]胡肖峰.体验式学习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

邮寄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众美青城4-3-802,1301130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