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看B站解说经典影视剧的怀旧情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3

从传播学角度看B站解说经典影视剧的怀旧情结

佀淑情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重庆 400000)

摘要:很长一段时间,电视传媒作品中蕴藏着很多怀旧元素,无论是重塑经典场景打破时空回归的“怀旧类”综艺节目,亦或是翻拍经典影视剧掀起的“怀旧热潮”,都不同程度地创造了热门话题,引起人们的讨论和关注。而在多元文化平台哔哩哔哩弹幕网的影视区最近也出现了许多“考古”经典影视剧的视频内容,在一众紧跟时事热点的视频生产中别具一格。本文尝试基于传播学角度,从B站影视区创作者重温经典影视剧的视频选题探析怀旧语境,分析其中的原因进而归结观众认可的怀旧价值。

关键词:影视解说 怀旧 使用与满足

一、B站影视解说中的怀旧表现

哔哩哔哩弹幕网(以下简称B站)影视区板块占据着一席之地的影视剧解说视频,是一种常以短平快的形式来解说影视剧大致剧情内容的视频,“根据弗里曼·提尔顿的观点,解说是在使用最原始的语言,由解说者自身的经历、习得的知识和思考产生的想法,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来展现事物的存在价值的教育活动。”[1]这类视频融入了视频生产者的思考和观点,借用原剧集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创作,在选题上一般会紧跟热点,选取近期上映的新剧和电影进行解说或吐槽,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观众在观看解说视频时也可以实时将自己的评价和感受通过弹幕或者评论的方式展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交流与互动。网络环境赋权下,创作者和受众可以将原本不可能在同一评价体系中出现的电影、电视剧放在同一个空间里等量齐观[2]

近段时间,在这些影视解说创作者的视频选题中出现了一些“考古”以往经典影视剧的作品,B站更是推出了“影视综考古大赛”创作类目,激励视频生产者用花样多元的视角考古经典影剧综,挖掘经典作品中曾被忽视的趣梗以及逐渐被遗忘的优质佳作。这其中有老少皆知的经典喜剧《武林外传》、《乡村爱情》,有影史留名的里程碑影片《东成西就》、《暗战》,有席卷80、90后青春时代的古装偶像剧《仙剑奇侠传》、《风云》,也有记录真实犯罪案件的刑侦剧《红蜘蛛》、《中国刑侦1号案》等,即使是大多数年轻观众不曾熟悉的电视剧,但由真实案件改编所建构的影视空间也能牵扯出不少记忆。这些经典影视剧创作时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并不影响B站用户的浏览与喜爱,仅是B站上这一个影视考古话题便已经有了6200多万的浏览量,而从创作生产角度,同一个创作者的“考古”视频和他的其他视频比较而言并不逊色,甚至还有更好的流量成绩。因此,无论是创作者表达出对这些影视剧的回归与记忆,还是用户在重温经典后的认同与反思,都在诉说着当下影视剧解说领域中蕴藏的怀旧情节。

二、B站影视解说中怀旧语境的原因探析

 聚焦在B站解说视频中重温经典的作品,可以从供需两方面深究怀旧元素被大众喜闻乐见的原因。                                                                                                                                                       

(一)创作者平衡创作下的最优选则

在B站影视解说区视频生产者们进行创作选题时,一般会首选当下正在热播的、赢得大众较高关注度的影视作品为素材,这样不仅可以和原剧集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扩大原剧集传播范围的助推作用,而且也能和正在追剧的观众们进行双向互动。但这样的选题难免会造成内容同质化现象,在B站影视区形成规模效应却难以突显创作者的个人特色,或会带来过度竞争的问题,同时也不利于用户粘性的维持。因此创作者不仅要做能够赚取流量的选题,还要经营能够形成长久口碑效应的剧集类目。而近几年的影视剧生产虽然可以保持良好态势,除去几部制作精良的新主流影视剧收获高口碑高播放量,其余类型的则鲜有破圈之作,工业生产流水线化、剧本打磨不精细、演员的选取并不贴合剧中角色等问题屡屡发生,以至于B站创作者在进行新片解说时更多的是一种戏谑、吐槽的方式。虽然“戏谑”的目的并非单纯地使人发笑, 而是在解构的基础上更多地体现出民众对于某一个事件的强烈情绪[3],使用“戏谑化”的表达风格可以更好地拉近与观众的差距,但长此以往,新鲜的优质素材取之有限、靡然成风但略显单一的表达方式会让创作者陷入创作瓶颈期。因此在现实条件下,重温经典影视剧挖掘其中的时代意义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保持创作频率中略显新意,还可以平衡优劣作品的解说。

事实上,在以往的众多影视剧中做选择也并非易事,观众自身会主动选择一些“经典永流传”的影视剧进行翻看,而优质冷门的影视剧也需要足够吸引观众的要素,如何让观众在面对先前影视剧的解说视频时仍旧保持观看欲望是创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这些难题,根据创作者自身的统觉背景进行经典影视剧的选取成为破冰之道。因此在B站影视解说视频的怀旧选题中,有结合当下热播剧去重新翻看主演们之前代表作的,对比昔时今日感慨岁月峥嵘;有介绍当下影视生产较为缺乏的犯罪刑侦剧的,复述真实案件引起观众兴趣;还有匹配当下社会热点议题的类似剧情作品,更加深刻地引发思考。在“怀旧”搭配“悬疑”、“搞笑”等其他类型元素的多重加持作用下,马太效应显而易见。

(二)观众情感皈依上的主动观看

学者戴锦华曾谈到:“作为当下中国之时尚的怀旧,与其说实在书写记忆,追溯昨日,不如说是再度以记忆的构造与填充来抚慰今天。”[5]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带来了科技的发展创造以及新颖的生活体验,社会结构与阶层不断变化更新,资源和利益重新分配组合,人的本真性被消解难以自我定位,难免会造成一部分人产生焦虑不安、迷惘无措的精神情绪。变幻莫测的物质世界与日渐冷漠空虚的精神世界相撞,追忆以往的美好似乎成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有效方式,人们开始通过怀念之前的生活事物来聊以慰藉。“圆满、统一、和谐、完整,都是每个人向往且原本应有的本真性生存状态,然而在物质社会和现代人理性的极端发展下,原来完整的本真性被消解成碎片化的日常生存状态,于是怀旧行为便是起到修复碎片,弥补人分裂的生存经验的心理作用。”[6]

影视解说中怀旧选题的发酵,也在无意中成为观众主动选择的情感皈依。影视解说视频创作者重温经典影视剧,将以往的剧集生产特点、与现在生产模式的对比以及注入自己回忆的内容内爆于现在观众面前,虚拟的影像空间以及在观看过程中所衍生的感性情感和回忆体验使得“怀旧”具备极大吸引力,观众亦随之牵扯出自己回顾往昔的情绪反应,与创作者或者其他视频观看者形成情感共通,衍生出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主动追忆美好的积极效用使得观众对于怀旧类主题视频情有独钟。

三、B站影视解说中怀旧的“使用与满足”价值

影视解说通过怀旧情结的呈现以及怀旧意义的生产实现着视频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共振反应,从观众角度而言,他们对于怀旧主题的影视解说视频的选择观看会基于一定的需求动机。具体来说,B站影视解说中怀旧对于观众的满足价值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讨论。

(一)心绪转换效用:修复性补偿的情绪排遣

B站影视解说中呈现的文化特征,不论是戏说老剧新梗的娱乐消解,亦或是挖掘冷门经典影视剧的新题细讲,它们实际上可以被视作为在现实生活中未被满足的感性经验投射。在怀旧经典影视剧的解说视频中,创作者并没有对现在影视行业所面临的缺乏多元类型的优质影视剧的现实之困进行直接点破和讨论,而是相对讨巧性地虚构了一个理想化的对话空间,通过回忆以往观看的优秀影视剧牵扯出过去的人、事和心情,从而在现代化转型和生活模式转变的急流中变形为一种修复性补偿。比如解说东北乡村题材喜剧《乡村爱情》的“刘老师说电影”创作者,他本身就是东北人,《乡村爱情》系列故事对于他来说不仅是可以形成解说合集的选题素材,更是一个不可抹去的成长符号。剧集中主角们的生活变化映射着大多数东北人经历的环境变迁,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使得“刘能”、“谢广坤”等形象深入人心,创作者以东北人的视角领读极具地域特色的影视剧使得观众更有代入感和亲近感,而解读诸如此类既带有纪实意味、怀揣家园乐土怀想,又轻松愉悦、诉诸感性情感的影视剧无疑就是从情感层面上给予观众修复性、积极性的安抚。观众在观看这类解说视频时,“不是从理性上去学习和认知某一个确切的思想精深,而是在整体的视觉体验过程中,重新获得一种现实无法给予的感性经验上的满足。”[7]而在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中,怀旧连接了过去事物与现在情感,观众重新编排过滤痛苦的往昔回忆,借而排遣消极情绪,给现在不尽人意的生活状态带来慰藉。

(二)自我确认效用:个人经验与集体意识的合流

存在主义作为以人为中心、关注人在当下世界处境、尊重个性与自由的哲学流派,对于自我的个人(此在)以及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他者形成的联结关系(共在)有着深刻地讨论。从存在主义学说代表人物海德格尔的视角看来, 与他人共在乃是此在的本质性规定[8],也就是说个人的“此在”状态是通过与他人的“共在”过程中得以真实展现的。因此,“此在”与“共在”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可以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交织呈现。

而在解说视频的对话空间中,观众个体的“此在”状态与怀旧选题的“共在”情感互通中也有十分明显的表达。在浏览到解说视频时,观众对于怀旧的经典影视剧选题倍感熟悉,无论是自己曾经直接观看过亦或是通过父母朋友间接了解的,都会引发观众兴趣与好奇。对解说视频进行浏览评论一方面可以针对解说视频的内容观点进行评价,主观性的观点输出塑造“此在”的实时看法,与其他观众的观点表达一起创建“共在”的舆情反映态势,具备一种多元观点交织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对于经典影视剧的回忆与反思牵扯出观众“此在”的情感抒发,与视频解说者意图激起的情感共鸣之间的“共在”互动构成了集体认同的共通性。“怀旧不但是个人的情结,也是集体的经验。”[9]就是在这样一种独立而又共通的状态中,观众不仅有直抒胸臆的畅快,还可以有情感上的共鸣体验。正如对于《东成西就》、《暗战》等经典电影的解说,这些高质量影片中不仅记录着世纪之交刘德华、梁朝伟等一众明星的精彩演绎,同时也是港片辉煌时代的有力证明。视频创作者将带有个人主观喜爱因素的影片重新引入大众视野,在“警匪港片”、“童年回忆杀”、“无厘头喜剧”等一众标签的催化下,使得对这些影片同样印象深刻的观众群体自然而然地产生怀旧情感,趋向于一种共鸣式的集体认同感,加强着个体与他者的社会维系。“怀旧将过往的记忆客观化,它是一个由主观个体记忆到客观、集体历史意识的反应过程。”

[10]

(三)环境监测效用:消费文化下的理性反思

鲍德里亚曾经指出,现在的消费已经远远超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阶段,商品也不再只是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而且增添了一项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满足感和身份感的符号价值属性。借助于索绪尔符号学意义上的能指与所指,鲍德里亚认为商品在被消费之前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消费商品的过程就是消费符号的过程,“商品超出了它本身的物质性而带着某种信息或者含义。”[11] 在这种符号消费的理解下,怀旧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有逻辑地消费着。近年来,经典影视剧的翻拍现象层出不穷,但空有经典IP的外壳,内容叙事完成度较差、制作工艺水准不及格的问题层出不穷,再加上脱离了现实生活逻辑,盲目化、极端化处理怀旧符号,无视现实与过去的复杂关系而用力营造怀旧氛围的做法并没能赢得大众认可,在B站的影视解说视频中也可以发现大多数翻拍剧被放在“吐槽”系列里供人娱乐。“于是一些能够满足观众在怀旧的同时,启发并承接历史性和现实理性思考的影视作品有了被创作和欢迎的广阔空间。”[12]

根据真实刑侦案件改编的《12·1枪杀大案》、《中国刑侦一号案》、《红蜘蛛》等影视剧被B站影视区创作者作为系列选题进行视频生产,作为我国近几年少有的犯罪刑侦剧,这些带有“恐怖悬疑”、“童年阴影”符号标签的影视解说视频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影视解说者不仅描述出影视剧集的故事情节,还将改编为电视剧的真实案件分享给观众,既打破时空利用影视空间刻画了真实犯罪案件,还以当下理性思维分析了现在剧集制作水准提高了但叙事逻辑欠缺的问题。观众在追随视频生产者的逻辑会因为真实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而回顾往昔,不管是否对这些案件亦或是影视剧有所印象回忆,都会产生适度的紧张情绪,期待视频生产者继续更新此系列的解说,从而借以怀旧景观和理性反思形成良好的消费互动。

四、小结

B站影视解说作品里怀旧情结的突显不仅是一种创新选题下的创作策略,更是与大众情感和心理需求的完美配合。而怀旧作为不只是单一个体所触动引发的文化现象,而是成为一种可以合理运用的元素普泛化,正如博伊姆所说:“怀旧不永远是关于过去的;怀旧可能是回顾性的,但是也可能是前瞻性的。反思与向往、疏离与温情并行不悖。”[13]我们期待视听业界可以更好地把握怀旧价值创作更多佳作精品。

参考文献

[1]付晶,高峻. 解说缘起、发展与研究方法进展[J]. 旅游科学,2017,31(01):86-95.

[2]林凌. 为什么应该支持谷阿莫?——互联网“速食电影”与文化权力空间开拓[J]. 电影评介,2018,(17):48-53.

[3]郑满宁. “戏谑化”:社会化媒体中草根话语方式的嬗变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05):18-23.

[4]戴锦华. 隐形书写[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庄宫萃. 怀旧情结与现代视听消费浅析[J]. 电影评介,2010,(08):86-87.

[6]林磊.戏谑、怀旧:流行综艺娱乐节目的文化策略[J].当代电视,2019(05):35-38.

[7]马小虎. 海德格尔与亚里士多德的共在论比较[J]. 道德与文明,2018,(02):51-58.

[8]付李琢.记忆、认同与消费——论当代影视剧中的“怀旧”潮[J].东南传播,2015(12):111-112.

[9]姜申.电影怀旧与消费社会[J].电影艺术,2008(6):52-55.

[10]欧阳谦. 消费社会与符号拜物教[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9(06):66-74.

[11]赵静蓉.怀旧 永恒的文化乡愁[M].商务印书馆,2009.

[12](美)斯维特兰娜·博伊姆著.怀旧的未来[M].译林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佀淑情(1999-01),女,汉族,河南濮阳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影视文化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