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杨朝霞

德阳第五医院中江院区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是探讨急诊心理护理在紧急情况下护理病人的有效性。方法:对实施心理护理之前对78名紧急患者和实施心理护理措施之后对78名紧急患者进行了质量调查。结果:令人满意的心理护理措施前护理的结果为80.93%,给予急诊心理护理后护理的结果为95.66%,统计分析结果为P<0.08,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优质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为紧急情况下的康复和与病人和谐相处作出宝贵贡献。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患者;效果分析

在急诊抢救室这个默默无闻的战场中,每天都会接诊抢救各种紧急病人。紧急状况是一个通向广大群众的窗口,是拯救处于危险之中病人的前哨。紧急病人是指患有需要紧急援助的严重疾病的患者。影响健康和疾病的情况包括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因为疾病的严重性,生活在紧急状态中的人们往往感到焦虑、恐惧和压抑,渴望获得最好和及时的护理,心理活动复杂而多样。患者的不稳定情绪会导致压力增加、意志减弱、耐力和抵抗力下降、有害疾病的复发和病人的迅速死亡。一般认为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无需实施心理护理,随着护理要求及护理技术的发展,掌握就诊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等因素对疾病的救治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主要介绍了急诊心理护理对紧急病人护理有效性及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本急诊抢救室有护理人员18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7名,护士8名;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1.2岁;大专8名,本科10名。

方法:对紧急情况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制定详细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详细的调查并比较患者在紧急心理护理之前和之后的满意程度。

急诊患者心理分析。首先恐惧,当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或紧急情况时,过度紧张会引起患者的心理恐惧,因为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就医,紧急设施和操作方法。例如急救措施和医务人员的紧张是造成心理恐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焦虑,对疾病状况和发展水平的焦虑,这往往导致焦虑心理压力。紧张和恐惧的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和个性有关。再就是过激,到达医院时的情绪往往因外部刺激而极度紧张,如不配合救援等行为。最后就是孤独:患者入院后,离开家人和单位,进入完全陌生的环境,加上医院受到种种限制,导致孤独心理产生。在这种特别的情况下,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往往可以站在他们一边,以帮助他们消除这种心理疾病。

1.2.2 急诊心理护理措施:舒适环境:清洁、安静、安全和舒适的护理环境是治疗护理的基础。首先,医生可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心。尽量减少噪音,以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1.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为急诊患者具有特殊性,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护士是最先接触病人的人,护士应谦逊、和蔼可亲,积极主动和热情友善地接受病人,维护与病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

1.2.4 建立充分的信任:急诊心理护理中语言的交流在护理过程中非常,护士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解答问题语音要恰当,给患者讲明紧张患者对病情的不利影响,简明扼要地讲明患者目前的病情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使患者和家属心理上建立充分的信任;给予精神安慰,提高耐受疾病的能力在抢救的同时给患者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潜在的力量,提高应激能力,使患者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机体对缺血缺氧、疼痛等耐受力就会增强,这对争取抢救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1.2.5 建立充分的安全感: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安全感的基础,这要求医护工作者表现出崇高的道德精神,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帮助患者减轻压力和减轻精神痛苦,医护工作者应针对具体情况提供心理指导,原则上,无论病人的期望如何,都应向其提供保障、支持和鼓励。要避免消极的暗示,让病人放松下来,有安全感。

1.2.6 制定心理护理: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由于患者病情、年龄、性格、文化层次、社会背景、经济条件不同,不同类型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类型特点,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情和心理进行反复评估,随时掌握患者不同阶段的动态心理变化,从多个角度给予关怀和安慰,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式,对抢救成功至关重要。

1.3 观察内容:观察实施心理护理措施之前的78个紧急患者与实施心理护理措施之后的78个患者,对护理质量的结果满意程度调查,并进行相关比较。

2 结果

我们对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前78例急诊患者与心理护理措施后78急诊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对急诊护理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并对总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3 结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仪器、急诊人员的熟练技能已经不能体现当下“以人为本”的现代急救理念,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熟练掌握各种医疗器械和紧急救援方案,结合现实病人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营救,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急诊工作的需要。心理护理对提高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急诊患者康复以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必须要重视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高红,李子洋,刘伟.我国心理护理的现状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8,(12):87-89.

[2]王华,孙文利,潘亚英,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3):64-67.

[3]王海珍,江庆,伍万仕,等.负性情绪对冠心病 PCI 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130-133.

[4]黄金洋,荣风菊,张贺,等.护患矛盾冲突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