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管理对CRRT病人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容量管理对CRRT病人的临床意义

黄子林

金华市人民医院EICU,浙江金华,321099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4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管理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实施PICCO将其分为普通监测组(63例)和PICCO组(61例),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以及低血压发生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肾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等。结果:治疗后24h,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8,t=5.333;P<0.05);治疗后24h,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多巴酚丁胺用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5,t=3.518,t=6.724;P<0.05)。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低血压发生率较低,平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间较短,平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日超滤量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4,t=4.139,t=5.540;P<0.05)。两组治疗后7d与治疗前相比,24h尿量提升,血肌酐水平降低;PICCO组治疗后7d与普通监测组治疗后7d相比,24h尿量增高,血肌酐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7,t=5.787;P<0.05)。结论: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减少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同时可更好的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PICCO);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4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管理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实施PICCO将其分为普通监测组(63例)和PICCO组(61例)。普通监测组中男性32例,女性3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2.12±4.28)岁;平均初始血肌酐水平(168.54±25.39)μmol/L;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为(21.52±4.15)分。PICCO组中男性33例,女性28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1.29±4.32)岁;平均初始血肌酐水平(167.28±26.11)μmol/L,平均APACHEⅡ为(21.48±4.20)分。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证,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权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仪器设定参数:滤过器面积为1.25m2,PS膜,置换液量30~35ml/kg,血流速150~200ml/h,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监测结果对每小时净超滤量进行调整。

(2)普通监测组。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

(3)PICCO组。经患者锁骨下静脉建立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将导管主腔连接至温度传感器及换能器进行测压工作。随后将股动脉热稀释导管经过股动脉置入其中,并与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监测仪连接。将10~15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温度保证在8℃以下)注入到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速度需<4s完成,该操作共重复3次,对患者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pleural blood volume index,ITB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 larlung water index,ELWI)以及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等参数进行测量,计算平均值,以此作为监测指标。两组监测时间均需要在7d内,在监测过程中结合各自参数变化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液体平衡进行调整。

1.3观察与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以及低血压发生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肾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等。

(1)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及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2)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多巴酚丁胺用量。

(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情况。包括平均使用时间及日超滤量。

(4)肾功能指标。包括治疗前、治疗第7d后的尿量及血肌酐水平。

2.结果

2.1两组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的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HR及CV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0,t=0.204;P>0.05)。治疗后24h,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HR和CVP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8,t=5.333;P<0.05)。

2.2两组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对比

治疗后6h,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多巴酚丁胺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9,t=0.096,t=1.290;P>0.05)。治疗后24h,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多巴酚丁胺用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5,t=3.518,t=6.724;P<0.05)。

2.3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对比

PICCO组发生低血压2例(占3.28%),普通监测组发生低血压9例(占14.29%),两组低血压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4,P<0.05)。

2.4两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情况对比

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平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间较短,平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日超滤量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9,t=5.540;P<0.05)。

2.5两组肾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相比,24h尿量及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9,t=0.226;P>0.05)。两组治疗后7d与治疗前相比,24h尿量提升,血肌酐水平降低;PICCO组治疗后7d的24h尿量高于普通监测组,血肌酐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7,t=5.787;P<0.05)。

3.总结

本研究在对比肾功能指标时发现,两组治疗后7d与治疗前相比,24h尿量提升,血肌酐水平降低,PICCO组治疗后7d的24h尿量高于普通监测组,血肌酐水平较低。提示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管理中的应用可明显减少肾脏的灌注压力,降低肾脏灌注量,以此促进肾功能获得早期有效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单朝阳,陈强,林俊伟.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启动时机的预测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8):3355-3357.

[2]何慧莹,白科,刘成军.危重症患儿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低磷血症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22,28(10):49-52.

[3]李博,陈庆良,姚博宸,郭志刚,姜楠.中度低温下行全弓置换手术后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2,38(08):476-480.

[4]李京,赵菊馨.不同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脓毒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2,24(08):61-63.

[5]范晓倩,刘凌燕.优质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血流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6):97-100+121.

[6]韩圣瑾,周正武,翁云龙,黄鑫.多发伤患者发生并发症早期采用CRRT的效果评价[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04):32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