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传统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贺三美,刘华清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笔者查阅了近些年偏头痛行中医疗法相关的诸多研究成果,同时开展系统归纳,旨在帮助相关医师高效利用中医应用于偏头痛治疗的优势,从而在临床与科研上给予偏头痛中医疗法的应用以指导。

关键词:偏头痛、传统医学、认识、治疗

偏头痛属于一类多发病、常见病,在20岁到50岁女性患者中多见,可将其理解为一类慢性多因素机能障碍症候群,存在神经、非神经系统诸多症状,主要为偏侧发作性搏动性头痛,合并畏光、呕吐、恶心等表现,黑暗环境、无噪音、入睡有助于头痛症状的减轻,经一段间歇期后可再次发病[1]。本病在传统医学中的归属为“厥头痛”、“头风”、“头痛”等。“头痛”此命名的首次出现是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东垣十书》中“内外伤辨惑论”篇首次提及“偏头痛”此命名。该专著中,头痛存在外感、内伤头痛之分,前者的致因主要是六淫邪气侵犯人体,后者的致因则是肾、脾、肝等脏腑机能失调。传统医学中的针灸、埋线、方药、耳穴、推拿等主要手段能够大幅降低偏头痛病人的发作程度与次数,同时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反应(AR),可发挥提升病人生活质量(QOL)等优势,备受病人以及临床医务工作人员的肯定,因此,临床领域开始广泛采取传统医学疗法治疗偏头痛,下文围绕传统医学对于偏头痛的认知与治疗现状加以归纳。

1病因病机

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与内伤,以感受外邪,情志紊乱,不当饮食,久病瘀滞引发肾、脾、肝等脏腑机能失衡,以风侵脑络,痰浊淤堵,瘀血阻络作为主要病因病机。偏头痛属其内伤头痛的范畴,现代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各执己见,吴林等[2]提出偏头痛的主要病因是:风、瘀、寒、痰、湿,同时相关脏腑(含胃、肝、脾、肾等)机能紊乱,外邪入侵;关于本病病因,陈杰等[3]的观点是,主要为风痰瘀虚,一般为实证,病机主要为“风痰入络”;石青[4]提出,偏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风邪犯体、肝郁气滞、痰浊中阻、血瘀结络,大部分患者的发病与诸多因素同时相关。陈福成[5]将偏头痛发生的主要致因归结为风、痰、瘀、火、虚,大部分是内伤,临床以本虚标实、虚实互结为主。王珏认为本病由瘀、风、痰、火,还有肾、脾与肝等脏腑机能失调引发,病基为脏腑机能、阴阳、气血紊乱,发作期以实证为主,缓解期虚实共存。

2、中药内治法

2.1中成药

中成药大多是中医的经方或是后来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发明的组方,疗效肯定,剂量准确,便于掌握适应症和服用,对偏头痛的疗效也很好。欧世会发现运用银杏叶片4mg/日口服与氟桂利嗪胶囊5mg/日口服联合应用2个月偏头痛疗效达到90%,而对照组仅口服氟桂利嗪胶囊2个月偏头痛疗效为76%。李小玲在实验中,将头痛宁胶囊用于45名偏头痛病人的治疗,将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用于对照组病人的治疗,在干预后的总有效率(ORR)方面,上述2组各是95.6%、82.2%,前者在疗效上具明显优势。

2.2 经方治疗

对偏头痛采取经典辩证疗法,可获得突出效果:如天麻钩藤饮、补阳还五汤、川芎茶调散常用来辨证治疗偏头痛。王彦芹41位偏头痛(肝阳上亢型)比个人行“天麻钩藤饮”化裁疗法,42位对照病人则行尼莫地平干预,待3w(即3个疗程)干预结束,观察到在ORR方面,对照组、治疗组各是69.05%、92.68%,后者优势明显。任彬彬对39名气虚血瘀头痛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味疗法,另32名对照组病人行尼莫地平疗法,待一个月(即1个疗程)干预结束,中药疗法实现了93.31%的ORR,表现较好;张国妮等以63位偏头痛病人为实验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干预用药为川芎茶调散,结果显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人数依次为34人、8人、15人、6人,呈90.48%的ORR,疗效肯定。

3、中医外治法

3.1针灸推拿、拔罐治疗法

针灸推拿、拔罐是祖国医学一大重要特色,运用经络及自身调节原理,通过外部刺激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极大有助于偏头痛的治疗。

3.2刺络放血疗法

此疗法属于一类传统外治法,通常经由毫针(也可为三棱针)对体表经络穴位行浅刺,见少量出血,由此实现有效治疗,遵循《内经》“血实者决之”、“菀陈则除之”思想,作用为疏经通络,同时行气止痛化瘀。近几年,刺络放血疗法临床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青睐,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刘艳等对偏头痛发作期患者采取刺络放血拔罐治疗的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西药组行双氯芬酸钠口服疗法,刺络组对太阳穴及其周边体表络行脉刺络放血拔罐疗法。在临床疗效方面,2组未见明显不同,都可快速有效缓解病人发作期的偏头痛症状,但后者在AR方面更具优势。

3.3穴位埋线疗法

通过此法对顽固性偏头痛施以治疗方面,以辨证选穴为主,有效激发经络气血,实现调节阴阳、扶正祛邪效果,由此帮助病人尽快康复。此疗法整个操作期间,涉及到组织治疗、穴位封闭治疗、刺血治疗、针刺治疗等。埋于腧穴内的羊肠线产生刺激信息通过脉络传到体内,具有调整机体的功能而达到止痛效果。

4、小结

总之,在临床治疗偏头痛方面,传统医学疗效理想,体现出自身优势,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中医治疗偏头痛可获得确切疗效,同时花费低、疗效迅速、耐受性好、AR少。今后,应提高研究偏头痛中医药疗法的深度,依托现代科技,基于先前成果挖掘更方便、安全、快捷且有效的药物与疗法,使中医药在偏头痛治疗方面充分释放自身优势,提升此病中医药干预的水平。现今,尚需要深入剖析偏头痛的病机,其机理、药物治疗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研究,获取更多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1]郭述苏,薛广波.中国偏头痛流行病学初步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3,14(2):102-105

[2]吴林,李鹏.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238-239

[3]陈杰,王永生.搜风剔络法治疗偏头痛述要[J].山西中医,2010,26(4):59-60

[4]石青.偏头痛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29

[5]陈福成.顽固性偏头痛论治体会[J].甘肃中医,2004,17(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