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心理护理在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强化心理护理在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中的效果分析

张月娟

呼伦贝尔市中心血站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本站的80名初次献血者为对象,将献血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名。对于对照组,采取常规献血护理方案。对于观察组,则予以强化心理护理。结果:对比两组初次献血者心理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佳,献血者的心理素质更为良好,P<0.05。结论:对于初次献血者,强化心理护理能够提高献血者的心理素质,减少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缓解献血者的焦虑情绪,消除献血者的紧张心理。

关键词】强化心理护理;初次献血者;减少反应;效果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广大民众纷纷加入了献爱心行业,积极参与国家献血工作,缓解了医疗机构血液紧缺问题。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大多数初次献血者对献血常识缺乏全面了解,在献血过程中会因为疼痛和紧张而出现献血反应,像恶心、头晕甚至昏迷。因此,要全面加强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融合人文护理因素,提高献血者的心理素质和忍耐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选用了血站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的80名初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将这80名初次献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献血者。在观察组,初次献血者的年龄在20到49岁之间,有21名男性,19名女性。在对照组的40名初次献血者中,有21名献血者为男性,19名女性,献血者的年龄在19岁到50岁之间。两组初次献血者临床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分析[1]

1.2 心理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献血者,医护人员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的献血者,不仅注重常规护理,而且着重强化心理护理,深度融合人文关怀理念。在献血前,实施必要的人文关怀,做好献血知识讲解工作,改善抽血环境温度与湿度,确保清洁度和视觉舒适感,全面了解献血者的身体状况和基本信息,不让未成年人献血,告知初次献血者,献血血液不得超过体重的7%到8%,每次抽血量在200到400毫升之间,这样不会影响献血者的身体机能,可以对骨髓造血功能予以改善。抽血毕竟伴随着疼痛感,医护人员会引导献血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好心理准备工作,消除献血者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感。在抽血工作中,深度融合人文主义,给予献血者人文关怀,指导献血者放松肢体,摆正最舒适的体位,同时,可以播放柔缓动听的音乐,这样可以为献血者提供审美享受,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在抽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非常注重观察献血者的表情状态,如果献血者表现出疼痛感,医护人员会告知他们 “放松,忍一忍,很快就结束了。”如果献血者出现严重的头晕和肢体抽搐献血,存在比较大的反应,医护人员会立刻停止抽血,让献血者休息一段时间,让他们调整好状态,也会将准备好的糖果、饮用水等送给他们,抽完血吃块糖,喝一杯白开水或者豆浆可以补充身体能量。

1.3 评价标准

血站非常注重初次献血者的满意度评价工作,通过设置评价标准来了解献血者的心声与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改善护理效果,不断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本站针对献血者的心理评价指标,制定了焦虑自评量表,简称SAS量表,血站为焦虑自评量表设置了20个条目,将焦虑程度分为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其中,轻度焦虑得分在50到59分;中度焦虑得分在60到69分之间;重度焦虑得分在69分以上。另外,血站非常注重观察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反应指标有三种:第一,头晕;第二,恶心呕吐;第三,四肢抽搐。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软件SPSS19.0对本次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前者进行(±s)表示,t检验,后者进行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若是组间有差异性,则P<0.05,即组间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显然,观察组献血者的反应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就是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对比分析:

表1 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对比分析[n( %) ]

组别

头晕

恶心呕吐

肢体抽搐

总发生率

观察组(n=40)

2(5)

1(2.5)

0(0)

3(7.5)

对照组(n=40)

4(10)

3(7.5)

2(5)

9(22.5)

χ2

7.236

P

0.012

3 讨论

在献血者献血期间,因为伴随着疼痛,献血者难免会出现头晕、肢体抽搐、恶心呕吐等反应,如果献血者心理素质良好,不存在过度焦虑、紧张心理,献血反应就比较弱。如果献血者过于紧张和敏感,必然会加剧不良反应,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对此,必须强化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秉承人文主义理念,给予献血者人文关怀护理[3]。必须注意的是,在常规模式下,护理干预时常缺乏针对性,医护人员非常注重职业规范操作,却不是非常重视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没有及时引导献血者消除紧张心理和负面情绪。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医护人员非常注重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在抽血前,了解献血者的基本情况与心声,做好献血常识宣讲工作,如果发现献血者虽然有爱心,身体素质并不是非常好,就不能抽血。在抽血过程中,引导献血者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同时,医护人员会随时观察献血者的表情,与献血者及时进行交互,疏导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抽血结束后,医护人员会坚守人文关怀理念,指导献血者注意针眼的日常养护,不能让脏水进入针眼,不可用手来回触摸针眼,保持健康清淡饮食,回家后注意休息,确保睡眠充足。

综上所述,降低初次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必须强化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怀,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抽完血,要引导献血者保持健康饮食,按时休息。

参考文献】

[1] 王晓利 .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分析 [J]. 中国卫生标准

管理 ,2018,9(05):132-134.

[2] 钱新红 .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 [J]. 当代护士 ( 下旬

刊 ),2018(09):138-139.

[3] 谷丽 . 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作用的探讨 [J]. 中国冶金工业

医学杂志 ,2019,31(06):7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