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加强养成教育常态化建设途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新时代高校加强养成教育常态化建设途径探析

蔡璐 ,许惠施 ,袁昊

齐鲁理工学院  山东济南  273100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以及民族发展的希望,需要有意识的提升自己,明确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才可以更加坚定不移的跟着党走正确的发展道路。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长期推动教育常态化建设,这也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养青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养成教育;常态化;建设途径

前言

    怎样解决当代大学生思维意识中存在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能力素养参差不齐、提升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各个方面关注的重点。很多高校已经积极研究学生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方式,满足新时代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及立德树人的任务,创设更适合学生全方位成长的氛围。

一、养成教育概述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也是教育者从行为训练方面着手,应用多种教育方式,强化培养学生知、情、行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过程。高校开展养成教育就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注重思想导行,侧重学生自律能力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经过思想引导、行为训练等方式,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以及主体能力,以此将大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塑造大学生坚定的信念以及良好的道德习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1]。换句话说高校的养成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即可完成的,这就是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因此需要有计划的推动,但是必须要基于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基础上开展。

二、新时代高校加强养成教育常态化建设途径

    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需求,受当下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思想认知已经发生错误,甚至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养成教育现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方面通过大学生养成教育常态化建设,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关注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需要具备的能力。深入挖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计划的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形成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系列化以及常态化,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需求。

(一)用实践推动养成教育

    为了使学生体会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教育者考虑将实践融入在养成教育中。实现养成教育的知行合一目的,融入实践之后,使学生更多的接触行为养成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接触更多行为养成活动,吸引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弘扬中国精神,将爱国的情怀与实际行动相融合[2]。此时高校方面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机会使学生接触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开展帮助学困生以及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共渡难关,营造出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内心世界,切实改变学生行为习惯,使其拥有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意识。

(二)规范管理加强养成教育结果

    用制度约束养成教育开展,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使学生在校学习、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将规章制度的思想以及导向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引导以及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推动学生思想行为与纪律观念内化为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强化法治教育以及纪律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高校学生规范知识,使学生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反校规校纪,需要承担责任。对违反规章制度者严惩不贷;如果是明知故犯者承担更重的职责。研究日常管理中的养成教育因素,不断完善制度,将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构建养成教育的常态化反馈体系。

(三)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推动养成教育

    调动学生党员以及学生干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的积极以及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将多名优秀学生组成日常管理队伍,明确学生参与日常管理以及服务的主体性,创设出民主管理的环境,使学生树立全面成长的思维意识。高校经过构建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学生日常管理值班检查制度,纪录学生上课、出早操、晚自习情况,将学生干部的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职能发挥出来,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以及为学生服务的能力,提升其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除此之外,学生党支部要经过开展党员、学生干部亮身份做出表率活动,将学生党员以及学生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发挥出来,弘扬正能量,推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借助环境养成育人

    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身心健康、道德品质,高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有更高的重视,努力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净化学生心灵,推动学生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除此之外,高校可以经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大学精神教育影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高校定期组织学雷锋示范班的活动,开设名师课堂、辩论活动、学术讲座、正文比赛等等活动,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以及陶冶情操氛围。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我约束。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的接班者,教师需要明确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变化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引领性作用凸显出来,实施精细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构建养成教育常态化体系,形成良好的校风以及学风,创设更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主动性,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红梅. 高校思政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研究[J]. 决策探索(下),2021,(12):62-63.

[2]王飞. 中小学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的学校制度建设[J]. 现代教育,2020,(10):7-9.

[3]王蓉. 以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助推职教强国梦——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例[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8):123-125.

作者简介:蔡璐,女,1986年10月,汉族,山东济宁,硕士研究生,讲师,齐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