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赋能:岭南文化影像传播的范式革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5G赋能:岭南文化影像传播的范式革新

张晓丹

广州南方学院 广东广州 510970

摘要:5G的高速率实现“随时随地万物接入”,呈现万物皆媒介的特征。数字化赋能影像生产和传播方式,突破用户的审美想象力,为弘扬岭南文化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意源泉。从5G的技术逻辑入手,明晰岭南文化传播的不足,探究岭南文化影像传播的范式革新,增强岭南文化的辐射力将是时代所需。

关键词:5G;岭南文化;影像传播;数字化;沉浸式;

    技术革新总能赋予影像传播灵感和动力。5G技术的普及将开启万物皆媒的时代,为影像传播创造更灵活、多元的场景。岭南文化历史悠久,极具地域文化特色和活力,以其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应对新时期的挑战,在岭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5G时代的影像传播新形态,为广东实现“走在全国前列”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影像技术革新:岭南文化传播新图景

(一)超高清影像革新视听体验

5G网络具有大带宽、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多连接等特性,可打破影像工业的传统生产范式,为海量而超高清画质的实时稳定传输夯实技术保障。“5G时代的影像传播在超高清影像传输、虚拟影像体验、云端影像模式等方面呈现出纷繁多样的发展势态。”【1】

在5G支持下,各种音视频可以更为便捷地交互共享,为影像表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带来全新的方式,重建影像逻辑下的岭南文化传播机遇,强化用户的沉浸式视听感受。2021年,全国首部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刷新了中国戏曲电影的票房纪录,强势“出圈”。经由影像传播的路径,极大丰富岭南文化传承的原生态环境,岭南文化的传播正步入全新的价值时代。

(二)多模态交互革新多感官体验

5G赋能后的超高清视频不仅带来流畅、清晰的视听体验,更可重构人与人的交流空间,使得观影行为打破固定场景的约束,更趋于移动化。5G技术所能实现的不仅仅是身临其境、实时互动的“在场感”,更有将不同时空的人、物、景瞬移到“此刻此地”的“在场感”。用户凭借“在场”或者“不在场”的开关,获得跨越时空的自由,并得到丰富的感官体验。

    如今,多模态人机交互呈现出更为智能化且准确理解用户意图的发展趋势。虚拟数字人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既能针对不同地域的受众进行精准传播,且有效避免文化差异、刻板印象及理解偏见等问题使传播效果打折,让文化更直观,思想更可感,从而提升传播效果。2022年文物守护数字人“凡菲菲”亮相“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她扎着双髻丸子头、身穿岭南传统服饰,服饰上的花纹元素取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永才大师作品《狮舞岭南》,活泼可爱的形象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注入活力。

(三)岭南文化传播的数字化探索

《2021巨量引擎岭南篇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数字化为岭南地区非遗内容传播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非遗创作者通过直播连接文化与消费主体,大大提升了非遗传承的活力。【2】

近几年,岭南文化已然加快数字化步伐,取得一定成果,比如搭建起岭南文化网络数字平台、全球最大的粤语原创音频聚合移动应用——“粤听”APP、建立首个省级实体语言类博物馆——岭南方言文化博物馆、华南地区首家综合性金融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等,但是数字化表达方式较单一,缺少对应数字表达符号,尚未完全融入数字化表达的话语体系。在互联网文化和消费主义相结合的后现代主义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对作为传统文化传承者的“数字原住民”的吸引力不强,这愈发凸显出岭南文化的传承及现代化转型的急迫性。

岭南文化传承的核心是激活。5G时代下,新媒介技术激活岭南文化,满足岭南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化产品向国内外传播岭南文化精神,增强辐射力,呈现岭南文化的现代化图景。

二、影像语言革新:岭南文化叙事新形式

(一)“时空交互”重构叙事框架

AR/VR作为行业最期待的5G应用场景之一,能够营造出介于弱化现实和强化虚拟之间的第三场景,助力岭南文化在叙事过程中发生三重交互:虚拟时空与真实时空的交互、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的交互、文本时空与阅读时空的交互,建构起复杂的叙事超文本框架。

近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广东打造“云上粤博”新生态,探索“口袋文旅”新路径,提升优秀岭南文化的传播力。例如开展“云”上看戏、“云”上旅游活动,“端午线上展播”播出粤剧《谯国夫人》、歌舞集《海上丝路》、芭蕾舞剧《浩然铁军》等;上线文物保护技术、广彩瓷器研究、博物馆学、文物知识普及等线上课程;推出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党建馆、剧场、旅游等VR云游项目,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二)“数字化”提升影像叙事价值

在5G技术高速计算、大存储、强通信能力的支持下,将促成在线协作、移动创作的智能影像生态系统,为岭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创新传承提供新的研究范式。

影像传播遵循“传统文化——媒介编码——市场编码——当代文化”链条,对目标受众进行大数据的精准推送,以崭新的编码方式解读、传播岭南文化信息,将岭南文化转换成当代流行文化,以当时视角观照、阐释历史,将悠久的岭南文化历史文本与当下的现实语境互文,寄寓当代人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与思索。

三、审美范式革新

(一)“虚实”结合之美

5G技术为视听内容生产创新赋能,带来互动影视VR/AR/MR/XR、360度全景等互动沉浸的传播场景的更新。利用5G+AR或5G+VR等技术,可高度还原岭南文化原生态下的文化语境,重构视听新媒体传播的形态、业态与生态,呈现媒介景观的魅力,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沉浸式的审美体验。

(二)“景观再造”重构修辞美学

影像作为一个时代的视觉印记,真实记录、补充与佐证历史、社会、文化意义,具备景观社会价值。数字时代,基于大数据进行内容设计,拓展内容和生产的交互程度和意义生产的人文向度,形成新的传播景观。

数字技术构建出全新的视觉修辞空间,再现岭南文化的“生活美学”的同时,更衍生出智能化、交互化、国际化等形态融合新场域,充分展现岭南文化的独特性。尤其当“数字原住民”主动进入叙事流,参与岭南文化个性化、创造性的现代美学重构,将成为继承和发扬岭南文化精神内涵的“生力军”。

(三)技术赋能岭南美学

影像传播的本质是文化传播,影像的核心机制在于对文化的真实记录。利用影像再现岭南文化经典艺术,重塑岭南文化集体记忆,可以引导文化主体自信、认同与实践,最终实现价值理性的跨越,彰显文化自信与时代力量。

以央视播出的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例,它践行整合式的创新传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美学传播层面。一方面,在技术上实现了沉浸美,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技术,使得戏剧表演在电视节目中的电影级呈现;另一方面,创造“传统文化美学叙事”的叙事范式,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组合叙事,使受众感受历史与人文的厚重,演员与历史人物的相融,精神与时代的契合。

然而,在享受5G炫目新科技的同时,我们需清醒地认识到,当新媒体技术泛化后,所带来的视听冲击将逐渐淡化,影像内容与创意愈发凸显其重要性。我们要重视岭南文化的“精神内核”,凭借更优质的内容、更新颖的形式、更人性化的设计增强用户体验,才能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岭南美学。

总结

从4G到5G的跨越,是直指未来的创新动力。5G持续赋能下的影像创新发展,不仅是新媒体技术带来影像语言生产模式、修辞美学的革新,更是人、物互联的新势态,实现的是从人类视觉到科技视觉,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最终上升到数字人文价值的实现,从而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亘.技术驱动:5G时代影像传播的势态研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21日,第003版。

【2】周佩文.首份岭南地区非遗数据报告发布,粤剧“数字化”表现最亮眼【N】,南方都市报, 2022年2月12日。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州南方学院2020年度广州南方学院校级科研项目《5G赋能:岭南文化影像传播的范式革新》的结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