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活垃圾市场化分类管理调研[[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重庆市生活垃圾市场化分类管理调研[[1]]

王心怡[[2]],周雪琴[[3]],沈春燕[[4]],李姗姗[[5]]

(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重庆  401120)

[摘要]重庆市自2000年起开始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到如今已经颇具规模,但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痛点难点,为了更好提出解决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痛点难点的方法。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投放调查问卷,采用统计方法综合分析问卷结果,结合在各典型社区进行的实地调查,分析重庆市实施《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两年来的达标度;通过和国内外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比较,并依据重庆市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划的约束,从规划建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资源化利用、社会参与方面提出针对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痛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社会治理;环保措施

一、城市生活垃圾市场化分类管理的现状研究

(一)国内外经验

发达国家与我国发达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通过减少垃圾堆放占地率、完善垃圾分类制度等,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各责任主体良好运行,环境整洁优美,为城市发展留出更大的空间和机会,日本和我国上海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经验丰富,落实良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典范。

  1. 日本:严格分类的管理制度与国民素养提升。

2.中国上海:建立完备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减少居民抵触心理。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增强居民责任意识。

(二)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效果

截至2021年,全市共建成投运59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今年重庆已启动建设铜梁、武隆、秀山、綦江、黔江、合川、垫江7座垃圾焚烧厂,以及涪陵、潼南、忠县、垫江4座厨余厂,分类处置能力2.9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方面,全市分类运输车辆已达3800余辆,其中中心城区1800余辆,分类达标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分类运输。

但是,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运输面临的问题依然险峻。

1.原有垃圾填埋场亟待改建和扩建。实地调研发现,渝北区黑石子垃圾焚烧填埋场处于废弃状态已有近一年时间,废弃的垃圾焚烧填埋场所遗留的渗透液如何及时、快速、轻损失地处理是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运输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2.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浅薄,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度相关性低。根据我们的问卷数据显示,仅31%的居民会对家里的生活垃圾进行有意识的分类,仅31%的居民接受过工会、妇联等社会组织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知识的宣传教育,与60%的政府参与度形成强烈对比,分类投放源头的低参与度让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行更加困难。

3.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偏低。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现状来看,重庆市的垃圾处理技术以填埋为主,焚烧和其他处理方式为辅。就重庆市整体情况来看,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能力分别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的68%和29%(在重庆主城区所使用的处理场共有9座,其中停止使用的有2座,其余7座即将停止使用),其他处理方式占3%。

二、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市场化分类管理的缺陷

(一)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产业链的现状

项目组自2021年7月14日正式开展调研活动,在高、中、低档三类小区分别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实地调研和访谈。以下为项目组总结的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产业链现状。

  1. 重庆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基本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项目团队掌握了重庆市各地区的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的宣传形式、频率以及成效,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情况,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前端现状,得出如下基本认识:

社区

基础设施

知识宣传

居民意识

居民行动

渝北区木耳镇小区

设施完善完善,分类垃圾桶配备齐全

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有较强的垃圾分类意识,熟知我国或我市垃圾分类管理政策

居民能够自发进行垃圾分类

渝北巴山夜雨小区

设施不完善,只有独桶垃圾桶

宣传

不到位

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居民欠缺

垃圾分类行动

江津区雍山郡小区

设施完善

宣传

不到位

缺乏垃圾分类意识,物业代替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角色

居民欠缺

垃圾分类行动

2.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产业链的缺陷

通过查阅重庆市和上海市政策法规、提案文献,设计访谈问题,对木耳镇公租房、回兴街道办事处、巴山夜雨小区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回收有效问卷,了解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态度、各地区典型社区垃圾分类执行力度、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力度。重庆市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推行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生活垃圾分类与居民思想意识存有短期冲突:

①居民缺乏垃圾危害意识;

②居民担心泄露隐私。

(2)物业存在代位现象。

  (3)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建设不完善:

《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中缺失了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规章制度,没有将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全程分类、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空泛的目标难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办法管理落到实处。

(二)目前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市场化运作的效果

《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于2019年1月1日实施以来,按照新颁管理办法规定,重庆市政府将主城区垃圾焚烧处理购买服务从2019年起纳入预算编报,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76657.7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76657.76万元,其中项目支出58200.05万元,比2018年增加6729.06万元,主要用于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的目标,保障城市管理提升、市管设施运行维护和建设整治等重点工作。[[6]]

重庆市虽然初步出现了生活废弃物处理行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管理企业化模式,但生活废弃物处理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生活废弃物处理相关市场化配套政策法规尚不健全、环卫结构改革缓慢、生活垃圾收费标准低、生活废弃物处理行业的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竞争性局面尚未形成。

三、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市场化分类管理核心障碍

(一)居民、社区方面

    居民缺乏环保责任意识。据统计,有40%社区居民认为自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垃圾分类投放的指导。此外,他们认为垃圾处理问题是政府的责任,与自身关联度低。

(二)企业方面

1.企业缺乏利益驱动。企业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在垃圾处理和再利用的过程中,企业因多方情况难以获得理想利润,也因此打击了其对于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的积极性。

    2.企业技术、设备不成熟。目前重庆市内进行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的环保企业的先进的设备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普通企业无力承担。

(三)政府方面

对具体实施缺乏强有力的监管。目前重庆市构建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体系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其中社区与居民联系最为紧密,在整个治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对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极可能会存在“形式主义”。

四、新的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市场化分类管理的机制

(一)关注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各方利益,明确各方责任义务。

关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链条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利益,明确各方责任义务,让城市垃圾分类产业链条自洽运作。

首先,对政府而言,生活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资源的再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利于经济和社会坏境的和谐。同时,生活垃圾分类有利于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减少相关财政支出,提高城市的运营。

其次,对企业而言,垃圾分类推进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企业通过技术推动垃圾分类,同时垃圾分类使垃圾转运车的投入增加,从而推动了垃圾转运车企业的生产销售,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各类垃圾转变为生产材料,用以生产产品或进行垃圾焚烧发电,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循环回收利用。

再者,对于社区和居民而言,垃圾分类能够减少公共污染,提升生活质量。实行按量付费的原则,刺激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热情,减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的经济负担。

最后,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应该明确社会各方的权力与责任,将垃圾分类的具体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分类,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主体,划清责任界限。


[[1]] 项目参属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由西南政法大学支持进行,指导老师杨勇老师、冯蝶老师;

[[2]] 王心怡,(2000.12- ),女,汉族,重庆江津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3]] 周雪琴(2000.12- ),女,汉族,四川达州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学

[[4]] 沈春燕(2000.1- ),女,汉族,重庆潼南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

[[5]] 李姗姗(2000.9-),女,汉族,重庆江津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

[[6]] 数据来源于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政务公开《重庆市城市管理局2019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