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尝试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尝试教学

韦雅真

河池市金城江区河池镇中心小学  广西 河池  547000

摘要:尝试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理念,不少教师还十分陌生。尽管尝试教学法已有较长的存在时间,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未达到满意的效果。究其根源,教师未能转变自身的理念,仍沿用先讲解后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观念,显然对尝试性教学有错误的理解。尤其刚升小学的学生更适用先讲解而后学习的方法,年级越高,学生拥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后,教师需要在数学课上引入尝试教学法,待学生升入高年级后才能在完全运用尝试教学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和当前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让学生学懂知识,促进创新。本文基于小学数学现况,探讨尝试教学法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尝试教学;策略

引言

经调查,很多教师习惯直接讲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做题。然而,这种教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让学生徜徉于数学的海洋。尝试教学,实质上是先学后教、先练习后讲解的流程。先学指的是先让学生尝试,尝试是该方法的关键。尝试教学的本质:让学生在尝试中习得数学知识,得到更大的满足感。实施过程:教师先向学生进行提问,学生结合从前学到的知识进行自学分析,凭自身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而后,教师按照学生在尝试性练习中碰到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枯燥,形式较为单一

教学内容上,以教材设定的内容为主,重点是讲解知识点,而并非反映数学课的各个板块。内容拓展上,无法让学生获取其他领域的知识,内容比较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教学形式上,数学课基本上都是教师单向灌输,对提高数学素养几乎毫无半点益处。教学评价方面,除了学习结果外,也要涉及到学生在每节课上的表现,如举手发言是否踊跃、是否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索、是否按时按量完成数学作业等。多样化评价可以关注学生的各个领域,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让他们有自信去学好这门学科。对应试或是数学成绩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帮助。不过,长此以往反而会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束缚于某种固定公式中,无法挣脱传统模式的束缚。

1.2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小学数学课上,教师习惯将重点教学进度、应试化结果上,并未考虑每位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理解程度。数学学习中,很多教师都是根据少数学生的能力和理解水平进行设定。然而,还有部分学生并未完全地参透这些知识点,其教学效果自然不能符合预期。讲授时,教师只要求学生仔细听,却不注重反馈,其知识和经验得不到很好地印证。学生没有很强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这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十分不利。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方法应具备的条件

2.1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尝试教学方法的运用,需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其中,数学基础是前提和根本。为达到最佳的尝试教学效果,学生需要具备较多的基础知识。学生要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累积经验,这些都是尝试学习的必备条件。

2.2科学设计尝试教学中提出的问题

对尝试性教学方法进行使用时,教师先要向学生进行提问。提问有两类,一是准备性问题,二是尝试性问题。前者设计需要涉及学生之前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准备题中逐步地过渡到尝试题,使准备题起到引入作用,迁移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彼此的联系。数学教师要科学设计尝试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把握提问的难度系数,确保课堂有效性。

2.3充分运用课本教材中的例题

教材中的例题,涵盖了新知识的所有要点,是尝试性练习的宝贵资源。运用对比方法进行推理,有助于解决这些尝试性问题。

3 小学数学中尝试教学的运用策略

3.1引入“教学导入”模式,培养预习习惯

小学数学课上,教学导入是非常关键的的部分,也是激发学生能动性,使其加入教学环节的部分。从长期角度分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体会学习的乐趣。这其中,“导学案”是最核心的部分。某种程度上,能够指引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有些数学老师会反复推敲导入方式,步骤为:先选择拼接法,将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分割成2个不同的形状;而后将分割完毕的形状再次拼凑,得到一个新的形状;三是推导出面积公式。根据如上推导模式,学生也会对数学更加感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此外,数学教师很多情况下还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导学案任务,督促他们养成提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踊跃加入教学互动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3.2 关注数学内容的科学引导

除教学模式外,数学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教学引导上。要允许学生在练习中自由发挥,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数学课上,让学生善于提问,有时要比探索答案还更为重要。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次地尝试学习,秉承梦想课程理念,督促他们形成一种问题意识。以“加法运算定律”为例,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学习方面并没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在课堂上先要列举若干数学实例,如加法结合律中先要求学生自己计算[69+183+27]的结果,而后计算[69+183+27]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两种运算方法进行对比和自主尝试,观察能否找到背后的数学规律。学生尝试探究完成后,教师需要逐步地融入梦想课程,对数学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先反思和总结自己得到哪些启示,鼓励学生自主找出其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等到学生思考后,教师需要从简便运算、换思路上着手,告知学生在看待问题时或许换个思路,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这种科学引导,能够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推动他们的健康发展。

3.3设计尝试性课堂提问

教师切勿将提问作为唯一的目的,要明白问题的次序,抓住问题的要点和难点,找到具体的思维方向。为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每次提问尽量都要问到点子上,把握效率。通常,上课前25分钟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他们的学习状态更为理想。到了后半堂课,很多学生可能会心生疲惫。这种情况下,其注意力也可能会被分散。所以在黄金阶段,教师要懂得抓课堂重点,尽量简明扼要地提问,切勿太过空泛。要知道,提问数量过多,反而会令学生匆匆地应答,没有时间去综合地思考。此时,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就很难显现出来。所以,提问要做到适量。等到学生心存一些疲惫感时,教师可以穿插挑战性较大的提问,活跃气氛,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从这点分析,课堂上需要对提问环节进行合并、简化。既要保证效率,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余地、空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知识水平、能力难免也会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应当要考虑和尊重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提问,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表现自我,从中得到更大的成就感,并踊跃地去探究数学课上的其他问题。在达成预期目标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提问,结合简易程度来明确具体的提问对象,允许学生独立作答、自由抢答,调动课堂的参与能动性。

3.4安排尝试性练习

练习题,实质上也是巩固知识的必要举措,是学习数学的关键部分。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或是课后练习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设计层次丰富的练习题,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让每个人都能有较快的发展。同时,练习题应保持较高的开放性。这种题目既能够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入各类学习活动,这是有效教学的精髓,也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如讲解“梯形的面积”时,我就设计下列一组活动:

3.4.1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

开始新课之前,先带着全班复习前面已经学习完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包括它们各自的额面积公式是如何被推导出来的。利用课件演示,学生也会对平行四边形该如何推导出面积公式形成初步的认知。也就是:将平行四边形顺着其中的某个顶点,顺高开始剪,平移至另一边,将其拼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也可以任作平行四边形的某条高,顺着高将它剪下来,同时平移至另一边,这样也能够拼成一个长方形。显然,我们在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计算时就可以转成长方形。三角形,其公式推导也有些类似,也就是用2个同样的锐角、直角以及钝角三角形拼合得到1个平行四边形。仔细观察后,我们看到1个三角形面积,实际上就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50%。这种方法,是将三角形先转为平行四边形后再进行计算。在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后,很多学生也会对转化思想有新的认知,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3.4.2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先是提问:梯形面积能不能也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图形,计算它的面积?若是可以,你会将它转化为哪种图形?接着,学生开始分小组进行讨论,用上课前就已经准备好的梯形纸片来完成这次实验。大体上,有如下4种不同的操作方法:①将2个同样的一般梯形直接拼成1个平行四边形;②将2个完全同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合得到1个平行四边形;③将2个同样的等腰梯形拼合得到1个平行四边形;④2个任意的其他梯形没有办法拼成平行四边形。汇报自己的成果后,教师可以用课件现场演示“2个同样的梯形能够拼合得到1个平行四边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进行分析、比较,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最后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3.5探究学习与指导

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老师、学生相互的交流、合作,其前提是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爱好、学习水平和能力,从而组织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有助于带动学生踊跃地加入学习,在合作中有充足的空间去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互合作探究,学会互相借鉴并取长补短,在合作式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乐趣和信心。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那些平时沉闷内敛的学生踊跃地加入其中。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课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数学问题,就是植树问题。但是这节课的内容老师并不讲给你们,老师会给你们出一道题目,然后你们大家一起来解答,好不好?”学生:“好。”接下来,教学老师即可向学生出具植树问题的相关数学题目。然后,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开始分组。通常,分组要遵从“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将学习水平和爱好不一样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在合作探究中,老师经常性地巡场监督,了解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和探究思路。假如看到学生在学习中有某些疑难,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提供思维方面的指导,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学老师再将学生们的合作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并以此为基础,面向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数学知识教学。

3.6开设回馈通道,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方法有时会比知识重要的多,教师自身也要持续地创新,注重讲解与传授,让学生懂得提炼、运用方法,全面贯彻梦想课程理念。同时,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利用方法创新来加快深入学习。运用这种线上+线下形式,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也会自主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教师要认识到,我们所开设的尝试教学,其实也是具有其局限性的,因为我们并没有长足的尝试教学的经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对自己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负责到底,不能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样可能会导致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会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知识的真确性,我们一定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学生的反馈后要及时的总结,然后对实际的教学进行调整,保证我们传授的知识的正确性。

结束语

总之,尝试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反复地尝试,自主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在长期尝试中提高兴趣,逐渐爱上小学数学。实质上,尝试教学是教师、学生双方共同的尝试。课堂上,仍旧会有不少问题存在。但不论从教学效率还是质量上看,尝试教学均要比传统教学均要高出很多。因此,我们所做的尝试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尝试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挖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对智力发展有较大的促进意义。利用自主尝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在练习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董善杰.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61.

[2] 易俊杰.探究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下),2018,( 11):102.

[3]王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法中尝试教学法的探讨[J].数码设计(上),2018,(9):23.

本文系河池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县城小学整体推广应用数学尝试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2018A-0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