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画中游——《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人在画中游——《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宋小坤

山东省荣成市竞技体育运动学校

教学目标设计:

《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叶圣陶先生的语言简洁、描述清晰生动,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尤其是江南园林的介绍深入浅出。本着文以达意、文以载道的观念,学习这篇课文,其中的语言与内容均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学生应该关注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另一方面对中国建筑文化(江南园林)的理解也很重要。本教学设计希望融通语言的学习和表达内容的学习,以文为载体,引领学生充分体会中国建筑文化,掌握相当的概念和细节知识,并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语言与文化、语文和建筑艺术的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在课文文本的学习和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园林文化知识的介绍,和实地的观赏体会,丰富增强学生对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认识和对课文的理解。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感悟江南人文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课文学习-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展示问题:

(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标本”的含义,体现苏州园林对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性。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苏州园林的设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梳理文章每段的大意,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1. 语句赏析

教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3—9段,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3)师生互相补充,品读优美的语句。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假山池沼的艺术美;花草树木的映衬美;花墙廊子的层次美;每个角落的构图美;细处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等。

总结: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节,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中注意说明的逻辑顺序,并通过打比方的手段让描述的语言更生动。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了解苏州园林

补充关于苏州园林的背景知识材料,让学生了解:

1.苏州园林的概况:“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2.苏州园林的特点:“人在画中游”

了解框景:框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代表性的造园手法之一。 门、窗或走廊,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画框,看过去,框和里面的各种景观构成了一幅画。框景的营造虽然缩小了视野,但让观赏的人更从容自在。如清代李渔设计的湖舫,两边的扇面窗就像画纸,两岸湖光山色在上面徐徐展开,多么赏心悦目。游人从窗前经过,这是动态的框景,盆栽在窗后静静舒展,是静态的框景。

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形成如嵌入镜框中图画的造景方式。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空间景物不尽可观,平淡间有可取之景。”框景的营造反映的是园林设计者对自然美的捕捉和细心观察生活的闲情雅致。框中景色有动有静,人从框前走过,便是动态的景色,可谓“人在画中游”。

3.园林的自然风景与人工构造的结合: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园林建筑是自然和人工的和谐整体,比如巧妙利用花草树木的映衬,使居所环境更加优美;也可以通过假山池沼和盆栽的配合,创造出一个微型的山水景观;园林的构造不像宫殿,庄重典雅,而讲究不对称的美感,这也是对自然之美的顺应。

......

对于以上知识和问题的探讨,可以加深学生对园林建筑本身的了解,思考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与哲学,在讲解时结合课文原文语句,加深印象,对于课文中所介绍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体会。

第三部分-实地探访-走进苏州园林

以上两个部分结束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实地观赏苏州园林或者所居地附近的园林,带着学习到的知识去欣赏和比较园林建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便利的条件,这一步也可以通过虚拟游览来代替,很多景点的官方网站上提供VR云游的链接,如拙政园:

(https://720yun.com/t/19djOOhfek6?scene_id=3481517#scene_id=3481511);又如全景城市(苏州)(https://www.vrqjcs.com/suzhou)都可以提供清晰、丰富的景观,让学生足不出户而尽可能地领略实地游览的场景。

无论是实地探访还是虚拟参观,为了避免流于形式而影响学习效果,有必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任务,指导他们的探索、理解和讨论。在本课程设计中,以“《游园攻略》手册”作为讲义,指导学生对学过的园林设计元素进行搜索拍照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选择这些景物的原因。在这份手册中,选取了“园林框景”、“建筑种类”和“假山流水”三个部分让同学们去发现和欣赏,并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出自己对园林设计巧妙之处的看法,与其他同学交流表达。

作业-感悟表达

在充分的学习与体验之后,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可观的感受和表达素材,此时趁热打铁,让他们写一篇周记,或是用文学创作的形式,将自己对游园的感受记录下来,是合情合理且有意义的。通常来说,写作产出会令人感到头疼,但究其根源是因为心中没有足够的感情去抒发、脑中没有丰富的记忆去表达。此前的学习准备旨在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吸收语言知识并丰富自己的经历,在探索和思考中构建自己的园林知识体系,喜欢模仿练习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的构思和语言,依葫芦画瓢,写一写自己的游园经历;喜欢想象创作的同学,可以把园林的观感作为背景,发挥想象力写一篇小故事。这也属于分层作业,让始终没有想法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努力完成写作任务,并且在语言模仿和组织的过程中,总会对写作有更深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由课文《苏州园林》出发,所学内容聚焦课文内容而又不限于课文,观赏丰富的园林景物而最终回归课文的分析框架和表达手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形成并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参与度,及时引导纠正。教学结束后,也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了解学习更多中国建筑的特点,或者用美术、音乐、诗歌等多元的方式描绘园林、歌颂园林的意境。总之,语文与艺术的结合中有无尽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