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探究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袁宇明

遂溪县岭北镇岭北初级中学 广东湛江 524338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德育价值,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渗透优秀文化,使学生能热爱传统文化,从中获取对行为、思想、心理发展有益的养分。红色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革命精神、革命故事等内容融合下的产物,在课上指引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利于其听党话、跟党走,在心中深埋敬党爱国种子,使学生能自觉地肩负民族复兴使命。本文通过探析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与策略,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道德修养

新课标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指引学生产生政治认同感,还能增强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并树立责任意识。因为在课上渗透红色文化利于学生激荡家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更加认可党的方针政策,还能从革命先辈的身上学习优良品质,如团结奋进、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等,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因此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基于此,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探析红色文化融入教学活动的意义与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具有提高德育质量的先天优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优化德育效果。德育有一定的综合性,教师不仅要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要助力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心理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多维度引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德育力度,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教学时,可从“我党为了人民当家作主所付出的努力”这一角度出发,从红色文化中筛选具有实证性的事例。毛泽东作为我党的伟大领袖一直在为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懈奋斗,他曾肯定并推广了“鞍山宪法”,实施“两参一改三结合”政策,要求干部参与劳动,给工人参加管理的机会,优化规章制度,将基层工人、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团结起来,为工人当家作主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在举例论证我党致力于让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中,给学生机会提问与分享,其目的是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使学生能接纳红色文化及革命思想,因是中国公民而产生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这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益,同时学生能在伟大领袖的带领下增强责任意识、团结意识,继而优化其道德修养[1]

二、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习惯机械灌输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存在红色文化与教学活动脱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知行合一与“六大解放”,使学生可以在解放手脚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学习进取,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增强学科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创新改变生活”的教学时,可指引学生上网搜集整理与“创新发展理念”相关的资料,并扩宽眼界,在党带领国家走向富强的“时间轴”上选出能够说明“创新发展理念”实施意义的事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并能发现“创新”是我党发展的主旋律,亦是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作战计划、治理方针均具有创新性,创新已然是我党发展的精神内核。有些学生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利用思维导图绘制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战斗机的发展图谱,这不仅能体现出国家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还能说明“创新助力强军”这一事实。学生不禁因国家军事装备的长足发展而感叹,进而增强“四个自信”及政治认同感,同时向我党学习,积极创新争优,依托红色文化传承我党创新精神[2]

(二)丰富教学方法

将红色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需教师丰富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此前提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延续文化血脉”的教学时,可采用“信息技术+主题式活动”的教学方法,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组织学生看一些与革命战争有关的优秀影视剧作品,如《长津湖》、《八佰》等,在此前提下组织学生畅聊观后感,还可引领学生合作配音或表演影视剧中的一个片段,拉近革命战争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在生动的情境中体悟我党精神,因我党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而感到震撼,同时从党的身上学习乐观、勇敢、坚强等优秀品格,实现基于红色文化加强德育的目标。相较于教师单方面地讲解革命战争历史,虽然影视剧有一定的艺术处理成分,但能增强革命历史的直观性与感染力,便于学生产生感性认知,积极参与“传承红色文化”的主题活动,提高红色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性。

(三)充分运用社会资源

红色文化综合性较强,革命历史、革命英雄人物、革命根据地、我党政策方针等元素共同组成了红色文化,因为课程内容有限,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渗透红色文化,使学生能坚定信念,并在党的带领下学习进步。例如,教师可抓住课后服务时机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战争历史纪念馆,亦可利用寒暑假的机会游览红色景区,充分运用文旅资源,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及多样性,使红色文化能转化为一把步枪、一本笔记、一个会议室、一条曲折的小路,用更加直观的形式感染着学生,解决红色文化过于抽象的问题,确保学生可以在研学活动中深入体悟革命精神,向革命先辈学习,树立跟党走、听党话的意识。

(四)积极开发课程

为了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红色文化的融合度更高,教师要开发课程,高效地整合利用网络资源、社会资源、历史资源。例如,教师在进行“建设美丽中国”的教学时,可将山水田湖林草一体化发展理念视为开发课程的支点,该理念是共筑生命家园的一大动力,可协调与解决生态保护中的矛盾,进而落实生命家园建设目标。教师可利用微课呈现理念内涵、典型实例、建设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引人深思,指引学生思考与讨论建设美丽中国的办法,使学生能在我党先进理念的驱动下增强社会责任感,紧跟党的步伐,强化生态保护观念,继而赓续红色血脉,实现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利于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加大德育力度及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引学生解放手脚,自觉拥抱红色文化,丰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并开发微课,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更具扩展性与趣味性,继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提高红色文化的融合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越湖.红色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2(23):52-54.

[2]孙新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智力,2022(18):114-117.

[3]万应孝.红色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2(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