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故事”,上好班会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8
/ 2

巧用“微故事”,上好班会课

程凡

福建省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     361026

摘要:提升学生德育能力,培养道德素质,是小学班主任教学的任务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导理论知识,更在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现如今,减负增效是小学教育目标,教师要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德育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强化德育教学能力,改变德育教学路径,从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出发,将道德素质教育进行到底,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在实际小学教学中,班主任忽略德育发展,本文从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出发,针对道德素质教育方式和影响道德素质教育的因素,探讨德育思想渗透的路径及方法。

关键词:德育思想

     小学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方式对学生有重大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为了培养三观正、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小学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也要为学生做好榜样,从自身出发,提升德育教育能力,增加师生互动,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确保做学生心理的导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德育对个人人生成长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对个人,也是对社会,为了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优质的下一代,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双减政策意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德育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背景提出的原因,因部分学校部分教师没有很好的转型,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符合双减背景,也是我国现当下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只有培养学生德育,增强学生个人修养,才能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前:依据目标,选好“微故事”。

班主任选择德育教育方式时,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喜欢理论和哲理性的东西,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时候,“微故事”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实际生活出发,以现实中的例子为教学素材,有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学生容易理解吸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微故事”说话。选择故事,要做到“准”“切”“精”。

“准”,就是故事内容既要围绕教学目的,又要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使选择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思想健康,知识正确。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喜欢理论和哲理性的东西,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引领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会,认识学习德育的重要性,置身于提高道德素质修养,发展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切”,就是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理解水平,故事不能照搬到课堂,要进行删、减、补,选择其中某一方面为教学服务。比如: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怎样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呢?笔者尝试利用阅读课带领学生阅读绘本《大卫上学去》。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的过程当中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从而让学校的规矩通过故事渗透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己受到启发,乐于接受。

“精”,就是一堂课所选的故事不宜过多,一般1~2个,最多不要超过3个,故事中有连续性的要注意层次,从不同角度实现育人目标。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为教师的辅助工具,是教师丰富教学方式的重要媒介。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时,教师也能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视野面,让学生对社会有基本了解。例如,每周让学生观看新闻周刊或普法栏目,让学生通过观察视频或者综艺节目,了解现如今社会上的大事件,面对一些民事纠纷,专业人士是怎样解决的?白岩松是新闻周刊的主持人,通过他细致入微的讲解,学生能学到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提高道德素质能力,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社会。

二、课中:整合教材,讲好“微故事”。

根据每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故事巧妙穿插其中,让故事成为教学内容的导线或教学重点。根据课堂设计的不同,故事的呈现时间和呈现方式可有所不同。

以故事为开头,激发学生兴趣。

在主题班会《家乡的传统节日》,我把厦门特色“博饼”,让学生上来体验,并顺势讲“博饼”习俗由来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充分“动起来”、“活起来”、“参与进来”。“博饼”故事的导入,充分营造了“和谐、和睦、团结、团聚”的浓厚节日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心生温暖、意义非凡的中秋节。同学们不仅从中了解到了中秋传统习俗,学习了中秋古诗词,重温了古人、今人对中秋的思乡情结,而且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汲取了学习的力量。

以故事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在主题班会《垃圾变宝贝》一课时,我将学校的卡通形象“小唯”和“小美”进行故事创编,形成了连环画故事,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评故事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意识到垃圾分类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及早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把生活能耗降到最低,争做生活中的小小垃圾分类宣传员,告诉家人朋友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后:指导品行,内化“微故事”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比如:高年级的孩子在与同伴相处中出现语言暴力、肢体冲突的现象,怎样借助微故事引导规范言行、促进集体团结呢?可借助《石头汤》的故事:三个和尚来到一个饱经困难的村庄,这里的村民长年在艰难的岁月中煎熬,心肠变得坚硬,不愿意接纳任何人,可是,和尚们用煮石头汤的方法,使村民们不自觉地从自己家里拿来各种调料和食物,真正煮成了一大锅又香又甜的汤,最后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享用美味……

孩子们发现:大家生活在集体里,心理常常想着他人,遇到问题时,学会换位思考;只有愿意多为他人付出一点,你的生活就会充实而快乐。趁热打铁,建立班级《闪光集》,专门记录好人好事,由值日班长轮流书写。学生在班级日记中不仅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而且对那些有损于班级形象的人和事业进行了批评,同时还对班上同学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有时甚至开展讨论。在这样正确舆论的引导下,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开始关心班集体的荣誉,维护班集体的形象,从而使大家都加入班级管理的行列之中。

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学时,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道德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其次,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自身行为,双减政策与德育教育共同结合,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增进个人修养,用正确的观点解决问题,在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班主任在形成德育管理体制时,要从多方面入手,注重评价体系的建构,有始有终,最终融合学生多方面发展,制定综合性的教学策略,有效推进德育教育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白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教育界,2021(25):69-70.

[2]蔺海玲.多措并举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0(19):47-48.

[3]姚凯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思想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0(04):55.

注:本文系福建省“十四五”规划课题2021年度编号为FJJKZX21-524《以儿童生命成长需求为核心的“微故事”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