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中的小学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2
/ 2

“双减”中的小学数学

马涛 

铁厂镇铁铜小学 711503

摘要: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生面对学校和家庭双重压力,学校过度重视学生书面成绩,为学生布置过多作业,使学生到很晚才完成,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睡眠,同时家长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接受课外辅导,长此以往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基于此,国家颁布“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本文将从“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出发,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前言:“双减”政策颁布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课业压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成长中得到全方位发展。而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层面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除去过去单一重复的作业,借此达成“减负增效”的意义。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

依据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其中心思想应是减少学生作业量及课外辅导班的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据“双减”政策要求,教师需对以往教学方式及作业设计进行创新,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有趣味性及探究意义的作业设计,减少学生负担。并且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同时,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作业设计,都必须以增强学生道德修养及能力发展为目标,帮助学生在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学以致用。

二、双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减少学生心理负担

数学是小学教学主要科目之一,然而针对小学生来讲,想要学好数学具有一定难度。因数学抽象性特点,多数小学生对学习数学会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减少学生学习主动性,最终使数学课堂效率降低。根据这种情况,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借此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减轻对数学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学课堂中。

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时,依照以往课堂教学手段,教师根据课本教材对学生实施定义以及计算方式的讲授,这样做很难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且学生会感到教学课堂十分无趣,难以真正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对课堂学习产生心理负担,进而形成排斥心理。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创新,把七巧板教学设备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程开始之前引导学生使用七巧板组装成各种图形,从而使课堂氛围进入高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再进行知识内容的融入,向学生提问:由七巧板组成的多边形面积该如何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优化学生探索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之后教学环节中,教师仍可以采用七巧板指导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依靠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而减轻对数学的陌生感,减少学习心理负担,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探索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综合能力[1]

(二)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数学抽象性

多数学生认为数学难以理解,不但是因为数学涵盖大量理论知识及繁杂的计算工程,还因为数学拥有极强的抽象性。在以“双减”为背景的教学中,为了减少这种教学难题,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并使用数学知识,教师需结合先进技术手段,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减轻数学抽象性,使其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促使教学贴合学生思维认知水平,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时,因为其教材内容包含对空间的思考与理解,单纯依靠教师口头传输,或者在黑板上进行书写,都将使学生感到非常抽象,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能够在计算机软机上制作多个小立方体形成的大立方体,同时可以借助交互控制,把这些立方体分解出来,向学生进行教学演示。这样做,学生能够直接、形象地了解到观察物体的过程,从而减少事物抽象性,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三)改变“题海战术”,提高作业探究性

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完全依靠“题海战术”模式。然而减轻学生课后作业压力,是“双减”政策主要要求之一,因此教师需彻底摒弃“题海战术”作业设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作业形式,以作业方式扩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有效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和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等相关数据统计和统计图制作教学时,过去教师使用的作业设计方式,往往是让学生依靠习题的多次反复练习,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然而为了提高课后作业的探究意义,可以引导学生回家后针对家中物品展开信息统计工作,如家中日用品种类、数量、颜色等,通过调查了解家中成员分别对哪种日用品的使用率最高、最喜欢的颜色等。最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并制作出统计图,只需要统计图清晰反映出统计数据,不对学生做过多要求,借此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比一比谁更有想法,以此贴合“双减”政策对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

[3]

(四)完善评价机制,保护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还应对评价机制进行创新与完善,使其可以保护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坚定学习信念与信心。因此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过程性、激励性评价,不应把学生某一次作业成绩、考试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而是应该整体观察学生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状态、言行及方法的表现,同时是否具有探索意识、创新理念,且要多注意学生取得的进步,哪怕是一小步,都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与鼓励,使学生对自身能力及今后学习情况充满信心。如在进行分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课堂融入情况,在课程结束后对小组及学生个人参与度分别进行评价,形成优秀个人并给予奖励,这样做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形成良好竞争意识,以榜样作用使学生在下次分组学习时加快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应避免直接、严厉的批评,以免伤害学生心灵,减少厌学心理的出现,教师应委婉地指出学生不足之处或单独把学生叫出来进行指导,并为学生提供改进的具体指导意见,同时要表现出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改进并取得好成绩。

结论:总而言之,以“双减”政策为导向,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以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为依据,同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保证“减负不减质”,从而确保“双减”政策真正得以落实,借此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卫平.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 求知导刊, 2022(20):3.

[2]赵仕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1(35):2.

[3]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8):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