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早期静力性收缩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产后4~6周)静力性收缩训练(SCT)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ES),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产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产后DRA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于产后早期,对研究组产妇DRA采取SCT联合NES治疗;而对照组产妇仅采取NES治疗。2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腹围、双侧腹直肌间距(IRD),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产妇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治疗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t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806),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2组产妇本次分娩孕龄、剖宫产术分娩比例、孕期体重增加值、第一与第二产程持续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占比,产次、剖宫产次数≥2次占比,以及治疗前人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占比、腹围、双侧IRD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2组DRA产妇治疗第2、4、6周时,腹围和双侧IRD,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F治疗×时间=4.214、2.193,P治疗×时间=0.062、0.241)。进一步对DRA治疗措施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对产后DRA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治疗=6.874、8.291,P治疗=0.032、0.012),研究组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总体较对照组分别偏小4.1 cm(95%CI:1.2~5.3 cm,P<0.05)与偏短0.17 cm(95%CI:0.06~0.31 cm,P<0.05)。对时间因素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产后DRA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4.286、9.574,P时间<0.001、=0.004)。对治疗不同时间点2组产妇腹围、双侧IRD分别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第4、6周时的腹围和双侧IRD,均显著偏小和偏短于治疗第2周,治疗第6周时的腹围和双侧IRD,均显著偏小和偏短于治疗第4周,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及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治疗×时间=6.721、7.284、8.277,P治疗×时间=0.024、0.017、0.012)。进一步对治疗措施的单独效应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治疗第4、6周时,研究组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第6周时,研究组产妇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5、4.336、7.798,P=0.008、<0.001、<0.001)。进一步对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时间因素的单独效应分别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及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分别组内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F=155.488、229.732、598.316,均为P<0.001;对照组:F=83.498、92.179、765.398,均为P<0.001)。对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组产妇治疗第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均较组内治疗第2周显著增高,而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则较组内治疗第2周显著降低,治疗第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均较组内治疗第4周显著增高,而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则较组内治疗第4周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产后早期,对DRA产妇采取SCT联合NES治疗,可促进腹围及双侧IRD恢复,提高盆底肌力,缓解其腰、背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