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探讨

张惠芬 ,董丛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21.4-2022.4期间收治的12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通过ELISA检验方式对患者痰液予以培养检验,判断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126例患儿经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获得细菌共120株,其中格兰阳性菌、格兰阴性菌以及真菌数量分别为27/80/13株,所占比例分别为22.50%、66.67%、10.83%。分析导致患者发病的病原微生物中主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检出菌株数量为94株,所占比例最高者为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肺炎支原体(MP)。结论: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分布具有差异性,格兰阳性菌分布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格兰阴性菌分布较为平均,不受患者年龄因素影响。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分布以1岁以下儿童为主。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根据儿童年龄以及其致病病菌分布情况予以对症下药。

【关键词】: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属于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以及致死率也较高,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1]。儿童脏腑娇嫩,呼吸道发育不完全,该疾病发病率较高,该疾病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导致患者发生该疾病的主要病原包括细菌性以及病毒性两类。研究对我院12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予以检查,分析不同病原体菌株情况,并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病原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126例,收治时间(2021.4-2022.4)。所选儿童年龄均介于0-6岁之间,均值(3.62±0.53)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伴有寒战、发热等症状,经检查白细胞计数下降,确诊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②不违背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标准;③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病症;②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家长合并精神系统疾病;⑤临床资料存在缺失。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集样本。样本采集前清理患者口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减少对样本的影响。吸取患者口腔分泌物,该过程中借助电动吸痰器、无菌吸痰管完成。抽取患者静脉血液,样本采集量均为2ml。采集完成的样本置于4℃保存。将患者痰液标本接种于哥伦比亚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假丝酵母菌属显色平板进行培养。鉴定培养情况,鉴定期间使用法国BD公司细菌鉴定仪。使用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作为质控菌株。以ELISA检验方式将患者体内8种病原体予以检验。

1.3观察指标

判断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病原菌分布情况

12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培养所得菌株为120株,见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情况 (n/%)

病原菌

种类

例数

所占比例

格兰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12

10.00%

肺炎链球菌

10

8.33%

表皮葡萄球菌

5

4.17%

格兰阴性菌

大肠埃希菌

26

21.67%

肺炎克雷伯菌

20

16.67%

铜绿假单胞菌

14

11.67%

产气肠杆菌

11

9.17%

流感嗜血菌

9

7.50%

真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

10

8.33%

热带假丝酵母菌

3

2.50%

2.2非细菌性病原分布情况

94株其他病原体感染菌种分布情况如下所示,见表2。

表2 非病菌性病原分布情况 (n/%)

组别

例数

所占比例

RSV

24

25.53%

HRV

20

21.28%

PIV

18

19.15%

MP

17

18.09%

ADV

6

6.38%

IAV

4

4.26%

IBV

3

3.19%

CP

2

2.13%

2.3病原体年龄段分布特点

革兰阳性病菌中,0-3岁所占比例较高,格兰阴性病菌中,无明显年龄分布特征,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分布中,以0-1岁儿童所占比例较高。

3.讨论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病原因复杂性较强,致病病原菌体种类较多,以格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治疗方式。格兰阴性菌与格兰阳性菌感染下患者的用药也存在不同之处[2-4]。针对格兰阳性菌,可使用亚胺培南以及他唑巴坦进行治疗,若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则为其提供万古霉素治疗。对于病毒感染患者,通常情况下不能采用抗生素治疗干预,在临床治疗中应重点关注降温以及祛痰止咳方面,同时以抗病毒治疗方式相结合,辅助治疗工作开展[5]。研究结果显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与患者年龄有关。细菌以及病毒检出率随着患者年龄的上升,呈现递减趋势。产生该情况的主要原因与婴幼儿期间患者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有关。同时,导致患者发病的病原体除了能单独对患者造成影响外,还能联合出现,导致患者出现混合感染,于感染检验中,患者RSV混合感染发生率较高。该病毒是导致小儿发生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能经过空气传播,对1岁以下婴幼儿造成较大影响

[6]。RSV属于致使患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合并多种病毒感染,发病时间以及门诊时间较长,发病程度也更加严重。针对该临床疾病患者,可于门诊治疗中,为患者提供静脉激素治疗干预[7]。该治疗方式下,能减少患者发生细菌性感染的概率,并逐渐降低该症状对患者产生的危害性,且不同病原体混合,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也更高。混合感染除病毒之间混合感染之外,也存在病毒以及细菌混合感染等,且具有先后性以及依赖性,亟需进一步研究[8]

综上所述,借助微生物培养的方式鉴定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从细菌与病毒方面判断患者感染源,并结合患者年龄,感染源情况等,实行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为抗生素药物的应用提供合理指导,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少强,林凤飞,梁珪清,等. 骨科医院感染2 662例次的临床特点及其变化趋势[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1,39(6):358-362.

[2] 何义林,张璇,管沄浩,等. 2012-2019年泰州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综合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9):1073-1077,1101. 

[3]董晓莉,荣霞,陈月洁,等.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J]. 热带医学杂志,2017,17(5):654-657.

[4]曹倩.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分析[D]. 山东:山东大学,2012. DOI:10.7666/d.y2184953.

[5]濮晓霞. 住院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3):376-377.

[6]沈军,朱启镕,王晓红,等. 冬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原学分析及临床流行病学特点[J]. 微生物与感染,2007,2(3):144-147. DOI:10.3969/j.issn.1673-6184.2007.03.004.

[7]毛彩虹,汪庆洋,徐文君. 200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相关因素与病原菌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J]. 抗感染药学,2021,18(10):1483-1485.

[8]涂秀英.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3):1934-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