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的“变”与“不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互联网+”视域下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的“变”与“不变”

翟昀

 安徽省滁州市解放小学  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美术学科逐渐受到更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关注。为了实现学生鉴赏能力、美术素养的提高,教师需全面分析“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明确不应发生变化的内容,并灵活运用教学情境、教学软件、趣味竞赛等教学方法,逐步落实美术教学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

对于美术课堂来说,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一种全新、有趣、有效的教学方式,可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习和了解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搜集多样化的教学素材,选择更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日后学习、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互联网+”给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的可“变”机遇

(一)运用多样化、多类型的信息化教学工具

面对当前的信息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可融入到所有教学环节中,促进教育领域的稳步发展。互联网所具有的特性、功能可在美术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教师可运用移动平台、多媒体、微课等进行知识讲解,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美术知识的吸引力。

(二)融合多类型的教学素材和资源

网络给美术学科的教学带来更多便利,同时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可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借助网络传递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适宜资源的帮助下实现能力和知识的提升。相对于教材中静态的素材、知识来说,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可让美术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使美术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因而可保证教学效果的提升。教材内容毕竟是有限的,网络资源的应用可带领学生多方位感知艺术之美,可在鉴赏各种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互联网+”下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的“不变”因素

(一)始终围绕着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应用“互联网+”时,部分教师会出现过多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导致教学逐渐偏离原本的教学目标,需要传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缺少紧密关联。虽然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较为理想,但最终的教学成果存在较多问题[1]。无论是确定教学内容,还是筛选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切勿脱离教材内容。在正式教学前,教师需细致分析教材内容,深入探究该节课的教学核心与教学目标,再分析应用信息技术的时机和切入点,发挥信息化工具的辅助教学作用。

(二)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在每节课中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美术教学也是如此[2]。在融合信息技术与美术知识时,教师同样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喜好、能力、特点等选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逐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在教师和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增强主体意识。

三、“互联网+”视角下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合适APP助力学生创作

美术学科具有多元化,涉及到手工制作、绘画、作品鉴赏等多种内容。在美术课堂中加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为学生提供更多教材中缺少的美术素材,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美术创作的机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围绕着美术知识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即自行搜集与美术知识相关的美术资源和素材;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资源包,包括该节课的各种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在上课时,教师就可运用恰当的APP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课前学习的知识进行自由创作。在选择APP时,教师必须要保证谨慎性,并非所有的APP都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3]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梦”时,教师就需提前筛选适合当前学生的绘画软件,如Windows自带的绘画软件、漫芽糖绘画、创可贴等。在课前,教师可布置一个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回忆近期所做的梦,既可以是美好的梦,也可以是噩梦;围绕着这些梦做好记录,融入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开展小型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在组内分享自己近期做的梦。有的学生说:“我梦到我成为了一名巫师,进入一个魔法学院学习魔法,还成为了那一年最优秀的学生。”有的学生说:“我做梦梦到我成为一只漂亮的蝴蝶,煽动着我的翅膀欣赏世界美景。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西湖,还看到了兵马俑、长城、长白山。”在学生分享完各自的梦境后,教师就可介绍绘画软件中的工具和使用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软件将自己的梦境绘制出来。教师可随机抽取几张画作进行点评,讲解其中的美术知识。

(二)利用趣味竞赛激活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活泼好动,也具备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望,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可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不同主题的竞赛活动。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围绕着美术知识筛选美术作品,并将这些美术作品分成多个板块,为这些模块标上序号,再绘制对应的颜色,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在上课时,教师就可运用提前准备好的素材开展竞赛活动。

例如,在教学“十二生肖”的内容时,教师就可提前搜集我国与十二生肖相关的名家作品,并将这些作品分为多个板块。在上课时,教师需先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会开展一个有趣的竞赛活动。”学生在听到“竞赛活动”时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和主动,也对竞赛内容产生好奇。之后,教师需认真讲解游戏规则:“大屏幕上会显示不同的板块,各小组的学生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板块的拼合,组成一个正确的画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作品拼合的小组即可获得竞赛胜利。”教师会提供多个不同的画作,每个小组需要采用轮流上台操作的方式。在学生拼合和检查的过程中,教师需在一旁进行观察,做好记录。在竞赛结束后,教师需根据最终结果和学生表现评选出最佳小组,并给予适当奖励。此外,教师还可开展填色游戏,再次带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会得到显著发展,也能从更多角度感知美术作品的魅力[4]

(三)利用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互联网+”创设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更加立体化、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5]。例如,在教学与剪纸相关的美术知识时,教师就可运用全景影像技术,利用更加立体的方式展示我国不同地区制作的将至作品。如,在欣赏“鸳鸯”造型的剪纸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只鸳鸯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析二者之间的位置和距离等。又比如,在讲解与泥塑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同样可运用全景影像技术展示一个恐龙泥塑作品,引导学生全方位观察作品的身体、轮廓、尾巴、头部等部位,确定好作品的整体比例,掌握制作泥塑的方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互联网+”形式,信息化教学逐渐进入教师的视野,其具有较多可取之处,如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高效有趣的信息化教学工具等;但同样也具有一些不可取之处,如盲目使用、过度适应等。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权衡利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明确适应信息技术的合适时机,改善当前的美术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迪.基于"互联网+"将茶道理念融入美术教学新路径探析[J].福建茶叶,2018(11):1.

[2]陆灵明,刘娜娜,禤世丽,等."互联网+"时代区域中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效提升的路径与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11):5.

[3]杜玉霞.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8):7.

[4]冯强.小学信息技术和美术课程整合对低年级学生的促进作用[J].教育研究(2630-4686),2019,2(6):2.

[5]刘金阳.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美术教学创新[J].核农学报,2021,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