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林黎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351152

摘要:  新形势之下,心理教育课程与体育课程进行充分融合,从而为身心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创新路径,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渗透在小学体育课当中,让学生能够有良好的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同时能够形成健康且安全的意识,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渗透进去是需要不断的探索,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坚持心理教育的原则,善于观察、抓住实际,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一、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

一名教师不仅应当拥有充实的专业储备,同时还应该以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来教授学生的同时,能够以足够健全的人格和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引导学生正确感知、正确认知。从而充分体现“教书”和“育人”,并合格的完成这两项任务,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只有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有效进步,使其能够在教学中以正确教学导向发挥最大的教学能力,以自我良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而一个心里健康且积极向上的老师也往往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生,从而将自己身上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传递给学生,进而促进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的人格,所以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应当十分注重,同时,这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

二、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

       在不同阶段,由于小学生自身原因及环境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而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从而缓和学生心态。在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维护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以体育活动中的“踢毽球”这一项目为例。在训练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的不断增加,学生会对训练内容产生一种厌倦感,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踢远比赛,这就让学生的训练热情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同学将毽球踢到了自己的身后,对此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以后,学生会有着良好的心态去进行各项体育运动,加之在良好的环境下,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完成体育课,同时潜移默化促进整体心态的转化。以毽球为例,除了克服学生对于毽球的固有印象外,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进行一些传毽练习,也可以通过组织毽球比赛,将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充分展示。

三、利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强化

男女同学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差异性,即使是性别相同的学生,他(她)们在个性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性格差异进行充分了解,进而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一次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性格相对内向的女生,第一次上课,我虽然对该生进行了善意的提醒,但是她却在课堂上哭了十几分钟。在跳大绳训练课中,发现她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在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她喜欢乒乓球运动以后,我借助学校举办的乒乓球比赛,让这位同学参与到班级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拔活动之中。对该生在乒乓球运动中的表现进行鼓励以后,这位同学参与体育训练的主动性开始得到了提升。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到,在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的融合渗透的过程中,除了应当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次还应该是团结友爱的课堂氛围,进一步增强,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关心和关怀。因而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提升,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重要目标。

四、利用公平的竞争模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竞技性本身也是体育运动的魅力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以可以适当的借助竞技机制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小学阶段的篮球运动为例,竞技机制除了可以作为教师用于巩固课堂知识的一个措施之外,在竞技之下,学生能够有较强的投入感和好胜心,也有激发冲突矛盾的可能,由此可通过具体事例来让学生进行良好的感知和分辨,进而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魅力和作用。

、面向全体、关注个别,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情况不同,总会有那么几个脆弱、内心失调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往往体现在缺乏自信心、自尊心。这样的自卑使学生处于一个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之下,由此,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关心氛围。可以通过鼓励、微笑等形式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同时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在不经意间降低要求,让他们通过努力就能有所进步。同时,一对一的谈心也是必要的,老师不能完全从一个长辈的角度进行出发,而应该作为他们的朋友,学会倾听、帮助、关怀,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他富有爱心的同学与他们成为伙伴,使其能够真正融入这个群体,感受到温暖。

六、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中,不能一味地过度关怀,而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将锻炼与测验挂钩,同时将课堂成果与游戏进行挂钩,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应当给予一定的但不过度的压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相应的回报。可以尝试在体育教学中设定一定的惩罚机制,由于一些人的过失或不足够积极导致出现失败,获得了最后一名可以通过俯卧撑或者蛙跳等一些具备一定挑战性的体育运动来给予他们心理压力,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团队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的有效增长。而对于失败的学生,除了进行惩罚之外,还应当给予足够的鼓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好胜心,激发他们的勇气来赢得更多的胜利。总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应当通过较为灵活的形式融入到体育教育当中,从而提升学生全面的心理素质,激发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指导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常用的方法:

(1)学会放松。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通过音乐的等具备一定艺术的方式进行放松,从而使身心达到一个较为舒适的状态。

(2)和师长谈心。学会交流,学会求助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所以应当让学生们知道,当自己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该主动求助,同时积极面对困难。

(3)写日记,记周记。通过用笔与自己谈心,将自己心灵的一些感受进行输出其实本身就是符合心理健康的一个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自己心理健康。

(4)体育锻炼。当学生情绪低落时,通过进行户外锻炼,加强有氧运动,能够快速的消解不积极、不愉快的心态,同时有助于自己调节心态。

        八、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师除了应当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还应当充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将二者进行良好的权衡之后,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才能有效实现心理身体教育并举。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心理的各种矛盾,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增长。此外,除了体育老师本身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外,还应当联合学校、家长等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教育,从而更好地破除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做好心理教育工作的同时增进体育教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翠.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1):56-57+90.

        [2] ;梁永顺.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5):131-132.

        [3] ;杜红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路径[J].甘肃教育,2019(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