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策略研究

段颖

鲁能巴蜀小学

摘要:在当前中国学校的美术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新型教学理念开始得到应用,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育融合理念就是其中之一。五育教学理念模式的使用,可以较好推动该校美术课程教学的发展变化,并提高学生的全面美术素质,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能力。文章主要是介绍了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明确五育融合意义的基础上,从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展开鉴赏教学、进行实践探索等方面,探讨了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策略。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美术;创新教育

引言:在小学新课标体系全面推行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得到全面贯彻,各个学科的教育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时还要依托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融入多元教学元素,使得学科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切实提高学科教学的综合效果。基于这些考量,就有必要结合五育融合理念深入探究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策略。

一、展开信息化教学

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需要积极引入现代信息,优化课堂环境,以调动学生的学科兴趣。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本身就非常有限,教师如果直接开展教学活动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果能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将原本比较枯燥的美术学科知识,转化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形象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感知体验水平。直观的学习体验对于学生来说必不可少,这时宝贵的学习印象,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感知能力。在具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也应该针对班上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提前分析,能够在多媒体课件中融入一些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元素,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给小学生带来的亲和度。如此一来,学校美术课堂环境将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和提升,从而显著激发小学生对美术艺术课程的兴趣。

二、展开鉴赏性美育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入一些名家作品,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艺术鉴赏,进行美术学科素养的专项培育。小学生的美术素养虽然并不算太高,但是他们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同时对于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名家作品,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分析这些作品,逐步完成美术鉴赏能力的锤炼。特别是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智育和美育也变得同等重要。而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同时也起到了较好的美育作用。但在具体鉴赏名家作品的时候,教师也要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保障美术鉴赏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

三、展开素质型德育

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也要积极融入其他教育模块,实现五育融合与联动。当前我国很多小学都开始关注德育教育,同时也将其作为小学教育关键任务。小学美术学科具有开展德育教育的优势,并且这也是推动五育融合理念全面贯彻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也应该充分明确五育融合理念的内涵,同时还要分析德育教育与小学美术学科的关联点,探索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德育教育元素。在进行德育教育联动的时候,教师应该避免出现强行说教的情况,真正突破灌输式教学法的束缚,灵活使用多种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生动性,不断锤炼学生的道德品质。

因此在学校四年级的“中国龙”课程中,老师也可以开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龙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龙在造型上的变化情况,明确中国龙各个部位的含义。通过这些内容,小学生就可以清晰认识中国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并依托于此感知中国龙的精神内核,形成较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达到相应的德育教育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元宵节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赛龙舟等多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件,引领学生深层次感知中国龙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粹的认识,逐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四、展开实践型教育

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设计一些美术实践活动,使得五育融合理念可以在学科教育体系中得到较好的贯彻,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单靠理论学习是很难具备较高美术素养的,同时也无法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升,必须要开展一些美术实践活动。但部分教师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有效设计美术实践活动。但在五育融合理念支持下,教师就可以通过“德、智、体、美、劳”等多个角度设计针对性的美术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得到多方面素养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剪纸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认识剪纸艺术以后,开展一些剪纸实践活动。剪纸艺术实践活动兼顾了美育、劳动教育、智育等多种元素,是五育融合理念的有效载体。教师在学生进行剪纸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在掌握各类人物、纹样等剪纸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故事背景,使得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艺术认知,设计剪纸人物组合,形成系列剪纸艺术品。通过这些方式,就可以显著提高剪纸艺术的开放性,凸显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五育融合理念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能够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来说,其应该充分加强自身对于五育融合理念的认识,并明确五育融合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具体设置课程内容的同时,老师需要积极运用现代技术,同时介绍学生关心的知识点,活跃课堂气氛。在学校具体进行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强化美术艺术审美鉴赏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融入德育、美育等多种元素,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得到较好的培养,推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军涛.当前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建设的探讨[J].新课程,2022(21):180-181.

[2]谢慧君.小学美术课堂中美育与德育的整合思考[J].新课程,2022(21):234.

[3]邵勋.在美术学科渗入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农村小学美术单元化课程设计初探[J].新课程,2022(21):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