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难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中学物理教学难点分析

刘其友

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  四川攀枝花617061

摘要:物理不仅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也是一门很难讲的课程。摘要:本文针对物理学习的难点问题,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教学难点和解决方法,通过讨论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使物理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

关键词:实验;概念;比喻;严谨;物理

一、概论

很多学生最不愿意上物理课,但同时也有学生表示物理是最有趣的课程。从教学实践分析,我认为还是因为很多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学习物理的技巧,长此以往会导致对物理课的排斥。然而,一些物理老师不顾技巧和创新,把物理课的知识讲得深奥难懂,使课堂气氛僵化死板,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实对于一个物理老师来说,物理本身就很有趣,但是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如何上好物理课,尤其是对于一些教学难点。每个老师都知道,只有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课程本身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更愿意学习。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简单的经验,探讨了物理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并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概念性问题的误差

一般情况下,学生自然会把生活常识带入学习中,从而导致观念上的错误。在我们对浮力的研究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说到大家对浮力的理解,很多同学会想到木头、泡沫、橡胶球等物体。只有当它们很轻的时候才会产生浮力。但是在课堂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说,铁和石头直接沉入水中,不会感觉到浮力。在实践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授浮力的概念。然而几经周折,只有少数同学能想通这个问题,更多的同学对铁的浮力感到不解。后来经过反复摸索,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简称“钓鱼实验”。也就是我们先买冻鱼,让学生先在实验班用弹簧秤测量鱼线在空中吊起的鱼的重量,然后在水下称吊起的鱼的重量。通过减重,学生可以认识到,即使是沉入水中的鱼,也会在水中产生浮力。结合课本上的理论,可以引导学生改变生活中形成的观念,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个实验很有趣,很受学生们的欢迎,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实验只是纠正了偏差,改变了一些传统观点,真正的学习还是要靠理论的积累。如果没有正确引导,那简直就是做实验。如果离开这个问题,学生在其他问题上会很困惑。所以通过实验来强调理论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三、加强对比和比喻

中学生的年龄是他们强烈接受新事物的年龄,也是他们从形象思维进步到抽象思维的年龄。学会思考,学会相似地思考,是这个年龄段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如果在这个教学阶段把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直接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会因为缺乏生活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难以接受。比如在教授电流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只知道可以点灯,可以看电视,甚至可以电死人。然而,仅仅通过语言很难说出这个看不见的东西是什么。在这门课上,很多年轻老师往往无法将原理形象化,以至于学生无法快速理解。即使是传统的电流实验也很难解决问题,因为它们不够直观。针对这个教学难点,我们构思并制作了一个透明的水缸和水箱。在实验课中,通过向水箱中注水,水箱中的水被压向前运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水压可以促进水流。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电流比作水流,将电压比作水压,通过直观的水流运动引导学生想象抽象的电流运动,让学生自然理解电流的概念。

四、语言不严谨容易引起的误差

生活语言和科学语言是不一样的。无论在教还是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重书面语的严谨性,不把严谨的概念和规律融入生活,或者为了便于记忆而有意识地把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变成生活语言,就很容易产生误解或错误。随着课程的深入,有些错误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不必要的误导。比如物理教材中使用的语言非常精确简洁,涉及到概念、定律、定理等都绝对不能有错误。,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无法逆转的。在光反射定律中,“反射光在入射光和法线确定的平面内;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省略“索”字,也不必刻意在“平面”字前加任何修饰语。不能互换“反射光”和“入射光”的位置,更不能互换“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和逻辑要求。这个时候,如果语言不严谨,只是为了记忆而篡改法律,人们可能一时半会儿就能看懂。但是,一旦他们深入学习,这肯定会造成决定性的错误。如果语言不严谨容易导致错误,则视为教学难点。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带领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探索。所以老师也要定期背这些定律和定理,才能严谨。

五、缺乏感性认识

“所谓物理,见物思理”。这是对物理学特点的高度概括。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而获得的感性认识,既是物理思维的素材,也是建立物理规律的条件,是理解物理规律的基础。现在孩子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能看到的制作工具非常少,自己动手做一些具体的教具也非常有限。适用于滑轮组、车轴、水泵、内燃机、拖拉机飞轮等。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实验能够清晰地展示相关的物理现象及其与教学的关系,或者不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案例所体现的物理知识,学生就很难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物理意义、适用条件等。从而影响对物理规律的掌握和运用,进而造成学习物理规律的思维障碍。所以,学好物理,一定要让学生深入生活,让演示实验走上讲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实验,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见多识广。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再回到生活实践,让物理教学回归本真。

六、相关知识的干扰

相关知识的干扰表现之一就是物理之前概念的干扰。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之前,已经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一些概念,这就是所谓的前物理概念。在这些物理前概念中,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一些生活概念基本是正确的,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有些概念是不正确的,会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应用产生负面作用,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往往对学生正确理解物理规律起到严重的干扰作用。比如在对物体惯性的认识上,学生总认为运动快的物体惯性大,运动慢的物体惯性小;在运动与力的关系上,人们往往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样物体受力就能运动,而不受力的物体就不会运动。这些都会阻碍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理解。比如在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学生认为摩擦做功一定会减少机械能,认为摩擦做功都是有害的摩擦功,会对他们理解“有益的摩擦功增加机械能总量”造成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物理规律就是用反映物理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概念来代替头脑中错误的先入之见。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科学的物理规律来改变头脑中已经形成的错误的先入之见。如果这个替换过程很难完成,错误的前概念无法消除,必然导致学习物理规律的思维障碍。

概念不清是相关知识干扰的另一种表现。物理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本质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规律揭示了某些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的内在必然联系。比如声波从空气中进入水或钢中,频率不变,波速变大,波长变长。当光从空气(真空)中进入水或玻璃时,学生往往误认为是光速变大,波长变长。上述例子中的物理现象虽然非常相似,但其物理机制却完全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的密度、弹性、温度可以促进声速,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介质的密度、温度、类型会阻碍光速。只有对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才是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概念不清,就不能正确理解物理现象,准确处理物理问题。另一方面,掌握物理规律可以使我们从运动变化和物理对象与物理现象的关系中进一步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结束语:

物理是一门让人苦苦思索的学科。学好物理可以让我们认识生活,融入生活,热爱生活,激发我们去探索,去创造。物理不像语文、英语那样直接用于日常生活,也不能像数学那样通过计算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死板的学习物理,物理会很深奥,很枯燥。所以我认为了解教学难点是基础,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是关键。只要教师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物理的境界,那么物理就会像语文、英语一样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0.

[2]梁树森.物理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