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怎样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怎样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谭琴华

徐闻县下洋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136

摘要:德育教育教学要想取得实际的效果,严格的制度、教师的引导是基础,激励策略的实施也必不可少,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要有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在不断的探索中丰富激励策略的方法和手段,借助语言激励、精神激励、物品激励、积分激励等多种方式,多方位、多层次的实施激励策略,让奖励激励策略成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让小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看到激励策略带来的荣誉感,从而达到落实德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激励策略

前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德育是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难题之一。其中,德育难题就在于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引领、价值观引领、道德精神引领的效果不明显。很多情况下,受学生个体性学习差异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态、情感态度及知识接受度都有着较大差别,他们对思想品德、道德观念及文化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积极特别关注、针对性关照,并施加一定的激励措施,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践行社会公德。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激励策略的必要性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策略无论是从行为语言上还是精神上表达出的是一种正向的外界评价和反应,对于正处于认知体系初步建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外界的评价对他们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成长也依靠其他人的反应,从这些反应中判断自身行为的好与坏,并且在这种经常性、长期性的认识中形成一种习惯。比如一个小学生可能一次、两次偶尔的助人为乐的行为,得到了师生的肯定,也有可能会经常性地听到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这位小学生心地特别善良,平时非常乐于帮助其他同学。那么这种良好的评价对这位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认可和鼓励,会以外界对其特有的评价为行为准则和标准,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常以这种优良品德要求自己,久而久之形成自身一种特有的品质。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自己的看法、评价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德育教育的开展如果过多地使用负面的语言或者行动,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而如果以榜样引领或者正面鼓励、奖励的方法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情感影响下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而且教师的鼓励对小学生内心的触动也是巨大的,他们内心要做好、要向班主任证明“我可以”的天性会得到充分的释放,带来的是更为明显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

1.灵活运用多种激励策略

语言、形态、肢体的激励,这几种策略是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简单易行但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眼神,有时会让他们信心百倍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地管理自己,争取做到最好、最优。

例如上课过程中有个别小学生爱玩一些小玩具,如果班主任用吼叫或者严厉的眼神进行制止,可能学生在当时会因畏惧放下手中的玩具,但内心却生出与教师相抵抗的逆反心理,索性课也不认真听。如果班主任稍微改变一下方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表扬:某位同学的想象力非常的棒,能够利用身边有限的材料创造出非常多的有趣的玩具,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一般同学能够具备的。但是老师认为如果你能够将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放在学习上,那么肯定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成绩。教师一个善意的提醒、一个鼓励的微笑,带给这位同学的将会是启发与唤醒,让小学生在班主任智慧的教育中打开一扇门。

2.运用情感激励和说理教育

情感激励的作用就是通过外界手段,给予学生精神、情感上的感化,让学生朝着更好的目标发展,使学生去履行使命。而说理教育,则是在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情况下,采用说教的形式,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要坚持情感激励与说理激励融合的原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班会活动,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场景搭设,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因子,引导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以创设“感恩父母,你我同行”的主题班会为例,班主任可以充分借助教室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感恩父母类的音频,如《时间都去哪了》《母亲》《父亲》《烛光里的妈妈》《天亮了》《天之大》等。通过音乐播放,创设一个情感场景。然后,班主任采取说理教育形式,在音乐的配合下,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沉浸在感恩课堂之中,实现“情感激励+说理激励”融合,更好地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班主任邀请每一位学生上台演讲,分享自己生活中与父母的故事,在激励中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3.激励教育坚持适度原则

激励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成长,促进个人乃至整个集体的发展。根据行为管理理论,个体行为会在得到激励后重复出现,这时激励的作用会让人不断纠正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若激励过度,被激励者会对这种方式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导致叛逆心理,行为偏离预期,即所谓“过犹不及”,影响最终激励效果。小学德育工作中确保激励策略的有效性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例如,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物质和精神激励无法疏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的自我成就感被自我挫败感掩盖。班主任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水平提出科学学习目标,切忌目标过高,要充分体现教学指导的参差性和差异性。同时避免频繁激励,为学生预留自我发展的空间,并适当采取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措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激励需求,促使学生在适度激励中不断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班主任自身而言,更要给学生树立榜样,通过引领与影响,间接激励学生向自身学习,向身边道德模范学习,以各种激励措施促进小学生道德观念养成。

参考文献:

[1]袁华芳.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33):79-80.

[2]徐曼,高肖.浅谈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有效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