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与CT诊断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超声造影与CT诊断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观察

高洁

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中心  213300

【摘要】目的:在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诊断过程中采用超声造影和CT的效果分析。方法:从2019.9-2022.9年在我院诊断的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15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和CT检查后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情况。结果:病理诊断得到肾脏实质良恶性性病患者达到100%(15),超声造影和CT诊断影响表现不同,分别为93.33%(14)和86.67%(13),P>0.05,无差异;超声造影和CT诊断时,前者恶性肿瘤的增强强度、假包膜和增强消退时间表现与后者差异显著,超声造影诊断相对于CT诊断的效率更高,P<0.05。结论:对于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患者而言,采用超声造影和CT诊断方式均具有疾病诊断效果,但是超声造影诊断效果更好。

【关键词】超声造影;CT诊断;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

肾脏肿瘤是由于泌尿系统肾细胞异常病变导致的,属于泌尿系统一种常见疾病,发病初期并无特异表现,指导中晚期时由于病情表现而被确诊,因此预后效果不好,为了预防该疾病需要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1]。对于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诊断而言,采用常规超声无法达到定性诊断目的,而超声造影则可以提高诊断效果,安全方便,CT诊断则能够定性判断肾脏疾病并对其进行分期,可以帮助后续治疗。基于此,本研究从2019.9-2022.9年在我院诊断的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15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和CT检查后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9-2022.9年在我院诊断的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15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23-78岁之间,均值(54.42±1.36)岁,病灶在0.4-8.5cm之间,均值为(5.20±1.09)cm,经对比P>0.05。

1.2方法

超声造影检查时,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和声维诺造影剂进行检查,取俯卧位,先用二维灰阶模式检查肾脏情况、集合系统分离、病灶、病灶内部回声等等情况,并使用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察病灶血流情况。造影扫描范围为病灶及其周边肾组织,使用0.9氯化钠稀释造影剂,采用肘静脉团注方式将上层2.5ml微泡悬浮液注入其中,之后使用5ml0.95mol/ml氯化钠冲洗注射器管,观察大约4-5min情况。所得图像上传到专业医师处进行影响分析观察得到结蜡[2]

CT检查时,使用CT机并在检查前30mi服用3%的泛影葡胺(800ml)使患者胃道充盈,取仰卧位对两边肾脏进行平扫,之后重建曲面图像、冠状面图像、矢状面图像,进行增强扫描前需要从肘静脉注射80ml的碘佛醇,完成后扫描肾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整个过程患者保持呼吸屏气状态[3]

1.3观察指标

观察超声造影和CT检查影像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SPSS24.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计数治疗进行卡方检验,并进行Kappa一致性判断,P<0.05具有价值。

2.结果

病理诊断得到肾脏实质良恶性性病患者达到100%(15),超声造影和CT诊断影响表现不同,分别为93.33%(14)和86.67%(13),X2=0.3704,P=0.5428>0.05,无差异。

超声造影和CT诊断时,前者的增强强度(明显12例)、假包膜(有11例)和增强消退时间表现(快进慢出12例)与后者差异显著,P<0.05。

超声造影诊断相对于CT诊断的效率更高,前者在恶良性诊断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Kappa分别为98.50、90.34、96.35、0.911,后者在恶良性诊断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Kappa分别为99.25、82.74、94.28、0.857,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些年,肾脏恶性病变发现率由于CT检查和超声造影应用率提高而不断提高检出率,可以达到50%左右。其中,超声造影嫩egg将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病灶情况反映出来,动态扫描病灶,注意病灶情况,而CT检查可以对病灶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分辨图像等,但是无法动态检测。而肿瘤细胞需要丰富血供实现增殖,而血管结构和分布异常会使病灶内部初选动静脉瘘、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血流动力学有所变化,基于此进行超声造影诊断。本研究得到,病理诊断得到肾脏实质良恶性性病患者达到100%(15),超声造影和CT诊断影响表现不同,分别为93.33%(14)和86.67%(13),P>0.05,无差异;超声造影和CT诊断时,前者恶性肿瘤的增强强度、假包膜和增强消退时间表现与后者差异显著,超声造影诊断相对于CT诊断的效率更高,P<0.05。

综上所述,对于肾脏实质良恶性病变患者而言,采用超声造影和CT诊断方式均具有疾病诊断效果,但是超声造影诊断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孔迅,张秀梅,刘毅,等.超声造影检查在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0,41(3):185-189.

[2]杨博文,王攀霞.不典型肾脏错构瘤CT和MRI影像学诊断探究[J].家有孕宝,2021,3(10):206.

[3]马海鸿,谭娟,赵波.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在肾脏占位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5):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