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衔接背景的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基于幼小衔接背景的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研究

李 ,玲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张岗中心小学  湖北襄阳  441034

摘要:幼小衔接阶段,小学生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小学生自身需要在课堂上做出努力,教师也需要予以辅导,帮助小学生适应新环境、新课堂。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幼小衔接时期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发展现状,接着基于幼小衔接的背景探究了提升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为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学规律;低学段;语文教学

幼小衔接指的是学生从幼儿园至小学学段的转换,学生所面临的教育从以往以游戏为中心的学前教育逐步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教育。教师需要把握学生学习适应程度,运用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衔接期。下文即对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问题进行探究。

一、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发展现状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拼音和生字。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工作者逐步探索与教育改革理念契合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从实际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发展情况来看,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例如在拼音教学时,仅将引导学生认识拼音、会读拼音作为基础教学目标,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使得学生个性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对于低学段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基本语文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拼音、学习兴趣。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低学段小学生产生疲劳情绪,学习积极性不足。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以识字教学为例,教师认为小学生生活在汉字语言环境下,只需要会写、会识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了解字义,在上课时教师并不需要着重讲解。在实际的教学阶段,教师仅仅通过板书的方式讲解汉字笔画顺序和发音,粗略带过汉字的字义字理。为了让学生迅速习得生字,教师应用重复识记重复书写的教学方法,整个学习过程较为枯燥。

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还存在着教学重点不准确的问题。以阅读教学为例,不同的阅读材料存在着差异,教师未能把握阅读内容的中心思想,就无法抓住教学重点,在阅读过程中仅仅引导学生读课文,以读通顺、读流利为核心,不利于学生读书方法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教材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资源,教师未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阅读教学效率偏低。

二、提升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有效提升幼小衔接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开始初期,教师就应当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呈现出活泼多彩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导入课程知识学习,利用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思考。教师还可以运用猜谜语的手段导入课程内容,激起小学生的探索欲,以拼音“k”学习为例,语文教师可以设置谜语,即“黑豆水中游,尾巴细,头儿圆”,让小学生踊跃猜谜底,得出谜底为蝌蚪,接着顺势引出拼音“k”的学习。这个谜底导入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抓住小学生的关注点,通过解谜过程,蝌蚪这一谜底发挥了拼音“k”学习的示范作用,整个拼音教学氛围轻松愉快。问题引导与游戏教学相融合,小学生将加深知识学习印象,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锻炼学生洞察力

幼小衔接阶段的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内容,语文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培养小学生的洞察力。以声母、韵母学习为例,为了帮助小学生认识其发音和字形,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配备的故事情境图素材,通过色彩鲜艳、别致活泼、生动精彩的情境图展示丰富多彩的拼音元素,弘扬饱满立体的人文精神。通过饭后家庭情景图引导小学生观察拼音的形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情境图上展示了什么样的画面”,由学生自主观察,对图中的情境进行描述。爸爸在玩电(dian)脑,妈妈在喝饮(yin)料,蓝(lan)天上飘着白云,狗狗在玩圆(yuan)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讲述情境图上的内容,激发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热情。小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根据自身的理解组织语言表达情境内容,潜移默化之中加深对字母音型的记忆。

(三)全面把握教学规律,引发学生联想

幼小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学涉及到字词句、音形义。小学生性格活泼,语文教师应当全面把握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特性培养创新思维。语文学习的字词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字词之间的联系,把握汉字学习规律。教师可以融合字形教学、字音教学、字义教学,引导小学生多思考、多发问。以“渴”字教学为例,加深“渴”字记忆,教师可以利用“喝”字进行对比教学。针对“渴”字,教师应当做出解释,当一个人口渴了便需要水。针对“喝”字,教师可以解释为来水了张开口喝。这种对比的记忆方法能够加深学生的汉字印象,分析汉字部首和所处的语境,充分把握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差异。幼小衔接阶段,小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生字,教师可以从已学的知识出发,将新知识与已学的知识相互融合。以《树之歌》一文教学为例,引导小学生学习“松、柏、梧、桐”等生字,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对比生字,发现其中的规律。生字均为木字旁,说明字具有树木的内涵。联系以往的字词学习,杏、杨、柳等字同样表示着树木。后续学生发现具有木字旁的生词就会与树木相联系,把握了学习规律,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幼儿教学转变为小学教学,学生学习环境、目标内容、标准要求都发生了变化。教师需要将这一系列因素与教学活动融合,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鹏程.浅谈小学低学段语文趣味高效教学策略[J].教育文汇,2021(09):45-46.

[2]杨幸福.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13):52-53.

[3]刘娟.小学语文低学段“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的初探[J].智力,2021(02):99-100.

[4]郭海燕.儿童绘本在农村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使用[J].新课程,2020(44):171.

[5]向仙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低学段语文“三位一体”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