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提升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提升路径探析

王军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工作部;辽宁 大连; 116052

项目信息:本文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2年度规划课题《职业技术教育面向“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研究成果,项目号CANFZG22179。

作者简介:王军(1981.09—),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学士学位,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生进校时的素质与现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要求的差距构成了高职素质教育的特质,解决两者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进一步提出解决高职素质教育提升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教育;提升路径

高职教育应全面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职业教育的战略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施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浅谈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提升路径。

    一、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促使高职学生把在校求学与毕业后求职紧密联系在一起,高职学生明天的求职必须立足于今天的求学。这对髙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必须注重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技术领域发展的新态势;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能要求来设定课程目标。高职学生应从入学开始,就要根据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目的的构建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引导大学生把求学和就业求职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生源类别、专业类别、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求学与求职指导,制定出指导计划和实施方案;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四种能力。分别是学会求知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实践能力,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适应能力,学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我认为,这四种能力的要求与高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相契合,即高职人才所要求的“能力”不仅仅是岗位能力、专门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综合能力。因此,髙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的变化,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要配套实施、整体优化

    1.树立现代教育价值观,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树立现代教育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律。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在“第一课堂”,素质教育的思想应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各专业职业技能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将素质教育有效地内化到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体系中,有效地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以育人为核心,围绕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坚持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事业性原则,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既要考虑到普遍性,又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个性化的舞台。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其心理感受,让他们有更多地受到肯定与鼓励的机会、拥有成功的心理体验和切实可行的追求目标。让每个学生素质和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这就要作为教育主环节的第一课堂教学要突出丰富性与多样性,要分层分级教学、模块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大的选择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髙学生竞争力。

    3.加强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实施“三课堂一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模式就是将素质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课堂即理论教学模块是主渠道,包括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等。把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深入调査、分析、了解社会对职业素质的需求,确定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把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中,渗透到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即将学生在职业素质中必须具备的各方面能力,分项落实到相关的课程和教学大纲之中,使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教师有目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品格、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第二课堂即实践教学模块是主阵地,包括实验与实训和顶岗实习及各种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它对培养和提髙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増强学生自信心及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系统,即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素质的培养按照专业认知实习、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就业,逐层深入、梯进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髙。

    第三课堂即社会实践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除了不断扩大校外实践基地、生产实习基地为广大学生提供锻炼平台以外,还要根据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着力建设一批素质教育基地,利用丰富的校外实践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接触社会、锻炼能力。建立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考核机制,把参加一定数量、完成一定标准要求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出明确考核要求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素质教育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高职院校要把学生的素质教育贯彻到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中,从日常看得见、摸得着的吃、穿、用、行等小事入手,加强文明行为的养成、健康心理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挥等。不断加强学风建设、考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制定校园公德和行为规范,开展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和争当文明大学生的活动,提髙学生的道德文明标准;要求学生守纪纪律、重承诺、讲风格、认真处事、善待他人、团结同学,作为一种养成教育,应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量化记录,不断规范,逐步形成高职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5.建立健全“五位一体”考核体系。建立学校对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对各系、各系对辅导员、辅导员对学生、企业对学生“五位一体”的全员育人的素质教育目标考核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效率与实效相结合原则,保证考核工作公平、公开、公正,为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主动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拓展到企业,引入企业介入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实习或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可以筛选社会信誉好、企业文化富有特色、管理规范、业绩突出的单位作为学生素质培养教育基地,发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对学生的辐射和陶冶作用。通过引入企业评价机制,努力构建“教学部门指导、管理部门搭台、学生广泛参与、企业介入评价,”的素质活动模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竞技性和实效性。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文明行为、生活方式的形成,往往起到课堂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髙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感化、约束、导向、凝聚和激励等多项作用,创造一个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一是注重抓好以办学理念为灵魂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凝聚师生精神,坚定师生意志;二是髙度重视以校园自然生态环境和鲜明特色的人文景观为具体内容的物质文化建设,使学生耳濡目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质;三是注重完善以各项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文化,规范师生行为,健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四是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抓好活动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自身文化修养和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尤其要注重校内实训、定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的开展,突出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在生活和工作体验中推进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