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教育模式在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赋能教育模式在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

金卫宏,郑玉琼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广州)510700

【摘要】目的:分析赋能教育用于慢性心衰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慢性心衰患者(n=8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0人,前者采取赋能教育,后者行常规教育。对比疾病认知度等指标。结果:关于疾病认知度,试验组数据(89.54±4.27)分和对照组数据(70.21±5.31)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依从性:试验组数据97.5%和对照组数据80.0%相比更高(P<0.05)。关于生活质量,以试验组成效更优(P<0.05)。结论:慢性心衰用赋能教育,疾病认知度、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改善。

【关键词】慢性心衰;认知度;赋能教育;依从性;生活质量

    临床上,慢性心衰十分常见,可由各种心脏疾病所致,并以心功能降低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具有难治愈和病程长等特点,可引起下肢水肿、气促、心悸与乏力等症状,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引起严重后果[1]。赋能教育是一种强调将主动权赋予患者的护理模式,能促进患者主观能动性。本文选取80名慢性心衰患者(2021年8月-2022年8月),着重分析赋能教育用于慢性心衰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慢性心衰患者80名,随机分2组。试验组40人中:女性18人,男性22人,年纪范围51-78岁,均值达到(60.24±4.27)岁;病程范围1-9年,均值达到(4.21±0.58)年。对照组40人中:女性17人,男性23人,年纪范围50-79岁,均值达到(60.58±4.83)岁;病程范围1-10年,均值达到(4.35±0.67)年。纳入标准:(1)患者对研究知情;(2)患者意识清楚;(3)患者认知和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精神病者;(2)中途退出研究者;(3)意识障碍者;(4)恶性肿瘤者;(5)严重心理疾病者。2组病程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采取赋能教育,内容如下:(1)确定问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沟通,如:心衰的病因有哪些?临床表现有哪些?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对饮食的要求等,让患者能够知晓自己对疾病的认知程度。(2)指导患者表达心中的情绪。护士需用眼神、语言或手势等鼓励患者,并正向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对治疗和疾病的态度。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施以系统性的心理辅导,以稳定患者的心态,减轻患者心理负担。(3)确定目标和制定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其在不同阶段中的护理目标,然后再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以提升其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进程。(4)评估疗效。患者离院后,定期对其进行随访,如: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等,以充分了解其康复情况,同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向患者提供饮食、用药和运动等方面的指导。

对照组行常规教育:由护士采取口头教育的方式向患者讲述慢性心衰的知识。

  1.3 评价指标

1.3.1 评估2组对慢性心衰的认知度:内容有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常见病因、饮食要求和治疗方法等,总分100。得分越高,患者对慢性心衰的认知度就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处理数据,t作用是:检验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是(),χ2作用是:检验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是[n(%)]。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认知度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至于疾病认知度:试验组数据(89.54±4.27)分,对照组数据(70.21±5.31)分。对比可知,试验组的认知度更高(t=11.2954,P<0.05)。

  2.2 依从性分析

至于依从性:试验组数据97.5%,和对照组数据80.0%相比更高(P<0.05)。如表1。

表1 依从性评估结果表 [n,(%)]

组别

例数

不依从

部分依从

完全依从

依从性

试验组

40

1(2.5)

13(32.5)

26(65.0)

97.5

对照组

40

8(20.0)

15(37.5)

17(42.5)

80.0

X2

7.1459

P

0.0273

2.3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分析中,结合WHOQOL-BREF量表,以试验组成效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析(x±s,分)

组别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

周围环境

独立能力

试验组(n=40

18.65±3.21

18.36±2.43

18.63±2.96

16.46±2.21

17.96±2.09

观察组(n=40

21.02±3.33

20.63±2.46

22.98±2.34

20.76±2.11

23.04±2.18

t

3.434

2.315

4.356

4.093

5.024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慢性心衰可损害患者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2]。对于多数慢性心衰患者来说,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都比较低,加之受疾病折磨与长期用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心理负担加重,依从性降低,进而对其疗效造成了影响

[3]。赋能教育乃新型护理方法,主要包含问题确定和情绪表达与确定目标及制定护理方案等环节,可让患者了解到其自身对慢性心衰的认知度,并能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改善其预后[4]。本研究,至于疾病认知度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至于依从性: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慢性心衰用赋能教育模式,疾病认知度、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关双弟,敖梅,王碧映,等. 授权赋能教育在慢性心衰患者的知信行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8):162-164.

[2] 时光,冯燕英,罗嘉敏. 多媒体教育的赋能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4):176-178.

[3] 周冬梅,李英,吴张平,等. 188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健康赋权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6):722-725.

[4] 阎淑婷,张广清,滕中华,等.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赋能教育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20,27(19):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