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警评分在临床危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早期预警评分在临床危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陈林林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市404100

摘要:研究临床危重病人护理时使用早期预警评分情况,并且分析该类评分使用进展,以便后期在危重病人临床护理中应用,减少危重病人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保证危重症病人护理安全。以此,本文分析早期预警评分概述,研究其在临床应用进展,同时发现其不足,展望未来发展,以便早期预警评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其为更多的危重症患者服务。

关键词:护理;危重症病人;早期预警评分

1.前言

危重症病人在临床上属于特殊群体,这种患者其病情重,治疗过程中死亡率高,因此在护理工作时容易出现意外事件,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安全。传统临床上为了减少危重症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采取预警评估方法,这类方法以护士经验评估为主,其缺点是缺少客观性,并且临床操作复杂,新年资护士难以应用。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危重症患者预警评估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在现代的危重症患者预警评估中,采取早期预警评估模式,这种评估方法使用EWS评估量表,根据量表量化评估患者危重症情况,及时分析患者治疗中存在风险,以便护士采取措施预防,减少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保证临床护理危重症患者安全。

2.早期预警评分概述

2.1早期预警评分

早期预警评分主要使用在医院各科室的危重患者中,是一种系统评估患者危重病情的评分系统。这种系统在临床上应用后,其主要的优点有以下内容,首先是使用的客观性,该评估系统使用量化指标评估,能够客观的评估患者危重病情情况,使其准确度更高。其次是操作的简单性,早期预警评分和传统的预警评分相对照,传统预警评分需要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对护士的专业技术要求高;而采取的早期预警评估,其采取量化指标评价模式,护士可以根据量化指标操作评价患者病情,因此对护士操作技术要求低,使其操作更简单。最后是临床使用费用低廉,早期预警评分使用的指标为临床患者身体体征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比如使用的体温指标、心率指标、呼吸指标等,对这些指标的量化评估,以此来评价患者危重症病情,基本评估不会产生临床费用,可以降低患者治疗经济负担。

2.2早期预警评分量化标准

护士在临床上评估危重症患者时,可以根据表1内容,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从而来了解患者危重症病情情况。

1早期预警评分量化表

评分

3(分)

2(分)

1(分)

0(分)

1(分)

2(分)

3(分)

心率

--

<40(次/min)

40-50(次/min)

51-100(次/min)

101-110(次/min)

111-130(次/min)

>130(次/min)

收缩压

<70(mmHg)

70-80(mmHg)

81-100(mmHg)

101-199(mmHg)

--

>199(mmHg)

--

呼吸频率

--

<9(次/min)

--

9-14(次/min)

15-20(次/min)

21-29(次/min)

>29(次/min)

体温

<35(0c)

35-36.5(0c)

36.6-37.5(0c)

>37.5(0c)

--

--

意识

--

--

--

清除

对声音有反应

对疼痛有反应

无反应

3.早期预警评分临床应用

3.1急诊患者中应用

急诊科室开展患者治疗过程中,这种科室患者一般病情重,患者病情变化速度快速,随时会导致患者死亡。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时,急诊科护士需要在1到2分钟内准确的判断患者危重症情况,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从而减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急诊科护士如何能够及时评估患者危重症情况,是急诊科临床护理难点。我国医院急诊科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为了解决护士评估患者病情难点,在急诊科护理中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这种量化表评估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使护士能够准确的采取护理措施,从而来减少急诊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在文申英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在急诊科开展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时,评估患者危重症情况可以使用早期预警评分中的血压、意识、体温、血氧饱和度、既往病史等指标评价,可以准确了解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病情情况[1]。在赖碧莹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使用早期预警评分,可以根据临床经验调整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量化指标,使其准确度提高,从而更精准评估患者病情[2]

3.2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症产妇中应用

产妇在临床分娩过程中,其死亡率也是非常高,根据相关的文献分析,全世界每天产妇的死亡人数在830例左右,而我国医疗系统发达,其产妇死亡率相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的产妇死亡率也是非常高。因此,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对于危重症产妇,需要评估患者病情情况,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发生,从而保证患者护理安全。在彭玲的研究中指出,对妇产科危重症患者使用早期预警评分,可以了解患者危重症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危重症产妇,减少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在徐凌燕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对妇产科危重症患者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时可以根据妇产科危重患者来设置量表评估标准,使其评估准确度提高。

3.3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患儿中应用

重症儿童在发病初期,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生理指标的不稳定性,从而恶化为重症患者。因此,在儿科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及时评估患儿护理风险,并采取措施预防危重症患儿发生,从而保证儿科护理安全。在王明明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儿科开展急诊诊断时,可以使用早期预警评分,帮助临床对重症患儿筛查。在姜叶洁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儿科开展护理工作时,使用早期预警评分,可以准确了解重症患儿病情变化,从而早期采取措施预防,减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4.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不足和未来展望

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后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该种方法应用时也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改进,使其更好的为危重症患者服务。首先,在临床护理危重症患者使用早期预警评分过程中,该种量表对16岁以上危重症患者使用者多,而在儿科、妇科等危重症患者中使用率低。因此,在以后的临床研究工作中,还需加强早期预警评分在儿科、妇科等科室中应用研究,使其为更多的危重症患者服务。其次是早期预警评分主要应用在危重症急诊护理中,在医院其他科室中应用率低,这种情况很难早期发现其他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加强其在其他科室的预警评估效果,使其早期筛查出医院其他科室危重症患者,减少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发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使用早期预警评分能够及时评估患者病情,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减少临床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同时,在早期预警评分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需要临床不断研究,以便更有效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文申英,程辉.急诊危重度指数联合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者分层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04):424-426.

[2]赖碧莹,周兰芳,邓顺谊.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科评估和抢救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6):59-61.

[3]彭玲.危重孕产妇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护理的具体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12):128-130+167.

[4]徐凌燕,项珍珍,冯素文,刘根红,尹秀秀,石芸,陶秋英,严晨琪.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妇产科急诊分诊中的运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7):804-806.

[5]王明明,谭志勇,杨帆.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0):127-130.

[6]姜叶洁,冯庆红,魁艳凤,廖燕玲,李桥换.急诊儿科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病情评估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05):103-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