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 欣赏美 表现美 创造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感受美 欣赏美 表现美 创造美

朱秀春

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小学 364400

摘要: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美育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家乡特殊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最珍贵的教育资源。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环境中挖掘有效的教育资源,是我们优化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基本构建欣赏(感知)——实践(参与)——交流(拓展)的艺术教育活动模式,把传统艺术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继承和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到范画中、书中寻找答案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形象去感人,同时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从而了解美术的基本因素等。立足地方,立足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内容和信息,通过多种形式、不同渠道的渗透,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形成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从而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构建艺术教育活动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情境中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并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教师应利用多种媒材为美术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或把学生带进大自然,感受家乡丰富的资源,激发他们美化家乡、绿化家乡、繁荣家乡的积极情感。并把这些活动与美术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渗透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去,形成了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优秀教学活动。

1.贴近生活--感受美、欣赏美。

我市新桥镇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有自身较为成熟的艺术特色。它立足本土,联系生活,吸收传统艺术精华,把民间味、乡土味、装饰味、融为一体,具有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主观性极强、装饰意味浓厚的艺术特色,集意化、夸张、抽象等特点,极富地方特色,甚至成为地方的标志和名片。为更好地开发本土资源,传承地方文化,让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下学习美术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本土农民画中蕴含的文化现象,独特的艺术特征以及从中反映出的劳动人民的智慧、浪漫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的精神,都是学生可以汲取的营养。因此,在美术教学领域中,通过学生手、眼、脑的协调运作过程,对各地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让优秀的美术文化通过物质形态,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从而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感受,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达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目的,体现文化传承的价值。

2.艺术实践--表现美、创造美。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多种尝试、表现的情境与条件,鼓励尝试、支持创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投入、动手参与,达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完成创作全过程,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创造出充满个性和活力的作品。

例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元宵节里挂彩灯》、三年级上册的《对称的美》等这类课型中,用家乡传统的舞板凳龙猜灯谜等活动导入;安排了年画、剪纸、刺绣、传统手工艺等民间美术表现形式进行授课。让学生以感受多种形式的民间美术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观察欣赏等多种方法,了解民间美术造型的艺术性、表达的装饰性、图形的夸张性纹样的抽象性、色彩的丰富性等特点。在表达自己对民间美术感受的同时,关注民间美术在形式上向我们传达的质朴、率真之美,体会民间美术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个过程中学生脑海中以深深地植入了关于传统民间艺术的特征、艺术表现手法等,从兴趣出发进行创作,让学生得到美术技能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变得自然、亲切,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真正做到继承和发展。

教学研究中我们注重挖掘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传统民间乡土艺术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和信息,让学生亲密接触乡土艺术,让学生走进艺术,感受艺术,在乡土艺术活动中参与、体验,亲近生活,亲近艺术,让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充分培养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发学生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探究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方法。

作为美术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应多注重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对现有教材上的欣赏课涉及的传统知识,教师要进行合理补充和拓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研讨了《弘扬传统文化艺术 打造特色美术课堂》、《农民画与其教育价值》、《小学艺术教学中开展传承

地方传统艺术的探索与研究》这样的课题,编写《家乡农民画进课堂》这样的校本教材,紧紧抓住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例子来渗透传统教育意义,使大家更深刻的认识到让地方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性。

QQ图片20170525072758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201

微信图片_20221109120208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寻找身边可传承的文化。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做一道拿手》一课时,为了能够营造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家乡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先让学生欣赏家乡的菜系等,再通过家乡特色菜系层层诱导深入,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

3.在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学校的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让学生融入社会,发现与感受生活中的艺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除了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传统文化的传授,还利用我校第二课堂社团活动时间,开展国画、农民画、剪纸等艺术学科的校本课堂教学。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等自主选择,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让他们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乐在其中,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10 

9

4.开展各项美术竞赛活动。

为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绘画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全校学生绘画水平。每学期举行一次美术竞赛活动、每年学校艺术节举行一次美术展示活动等。

DSC06973DSC07206                                    

总之,积极投入、动手参与,才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完成从观察到思维直至表达的创作全过程。要使学生想学,积极主动地学,就必须从美入手,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他, 给学生创设宽阔的舞台,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获得内心深处美的体验,发现新的知识,进一步认识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熏陶,尽情发挥创造力,实现了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我们以地方传统文化为主,打造特色美术课堂,让学生走进艺术,感受艺术,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形成对家乡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从而积极参与乡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立足地方,立足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充分培养与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