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3

门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的影响

谢华玲

桂林市临桂区茶洞镇卫生院,广西桂林  541199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开展门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探讨该护理方法对其病情管理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以姓氏首字母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命名为参比组,组内包括40例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命名为分析组,组内同样包括40例患者,护理方式为门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比较分析组间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参比组,分析组护理效果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方面,门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作用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门诊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冠心病;病情管理能力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这与当前生活水平提升后,人们高盐、高油、高脂饮食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有着直接联系[1-2]。近些年该病的发病人群正向着年轻化方向发展。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性硬化心脏病的简称,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狭窄甚至闭塞,心肌供血能力明显下降,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若未及时接受救治,心脏运行负担越来越大,将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3-4]。临床多以药物干预改善血脂、血压,提升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促进心肌血液能够充分供应,减小临床症状发生。但患者出院后,往往在多重因素影响其,不能保证其病情管理能力,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落实一定护理策略,使其对病情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加深认知,提升病情管理能力,促进预后[5-7]。门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作为两项护理方式的结合体,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其对于提升患者病情管理能力有着积极影响[8-9]。因此,为了对这一理念加以证实,本文于2020.07-2021.07期间,随机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以不同姓氏首字母分为病例数均为40例的参比组与分析组。参比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7岁-74岁,平均年龄(66.42±1.31)岁。病程区间:1年-7年,平均病程(4.45±0.64)年。分析组中男性病例25例,女性病例15例;年龄:56岁-73岁,平均年龄(66.39±1.29)岁。病程区间:1.5年-6年,平均病程(4.48±0.57)年。对比组间基本信息,P>0.05,可参与对比。

纳入标准:①患者能够与护理人员正常语言交流;②患者生活能够自理;③患者及其陪同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同意参与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肝脏或肾脏功能不全患者;②临床依从性极差;③因其他原因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方法

    参比组干预方法为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协助其对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以此为基础评估患者病情,在沟通中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如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不良爱好等,指导其应做到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医嘱、护嘱做到戒烟忌酒,制定落实常规护理方案。

    分析组干预方法为门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1)由科室护士长为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为组员构建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小组,制定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表。(2)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以富有亲和力的口吻与患者沟通,在患者神情及语言中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完善健康教育需求表。(3)根据需求表中内容,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护理工作,比如:患者初次因冠心病入院,不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干预措施以及干预结局等。此时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对其冠心病发病原因进行介绍,包括发病后的临床表现、治疗干预措施以及整个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等。使其对该病有着更深层次的认知,打消心中顾虑,树立疾病康复信心。针对掌握一定疾病知识患者,护理人员在口头宣教的同时,向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使其能够对疾病了解的更深入,比如:发病后首要自救方法,冠心病与血脂、血糖之间关系等,使其能够通过健康宣教了解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遵医嘱、护嘱的重要性。心理干预:不论患者是第几次因冠心病入院,在临床症状以及医院环境影响下,患者均难免产生恐慌、不安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找准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缓和其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引发血压增高,加重病情。

1.3观察指标

    指标包括:病情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不良情绪变化、护理满意度。(1)病情管理能力由疾病管理能力调研问卷综合评定,其包括情绪管理、应急处理、遵医用药以及症状管理四项。每项内容均由1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0-10分,每个指标满分为100分。总分越高代表病情管理能力越好。(2)生活质量由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进行综合评定,包括活力、物质生活、生理功能和情感功能四项,每项分值都在0分-100分间,最终总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负面情绪变化由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体现,二者分别由SAS与SDS评估量表进行综合评定。分值区间均为20分-80分。最终总分越高表达负面情绪越严重。(4)以院内自制护理满意度调研问卷综合评定护理满意度。问卷以100分为最高分,最终90分-100分为非常满意、50分-90分为比较满意、0分-50分为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数据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组间病情管理能力评分

    分析组病情管理能力较参比组更好(P<0.05),如表1数据。

表1.病情管理能力的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情绪管理

应急处理

遵医用药

症状管理

参比组

40

84.95±3.84

85.14±2.67

86.29±3.97

85.43±2.64

分析组

40

88.47±3.91

89.47±2.73

90.17±3.88

88.58±2.75

t值

4.062

7.171

4.420

5.226

P值

0.001

0.000

0.000

0.000

2.2对比组间生活质量评分

    分析组生活质量改善趋势更明显(P<0.05),如表2数据。

表2.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活力

物质生活

生理功能

情感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比组

40

71.43±3.58

79.43±4.17

72.18±3.61

78.17±3.55

72.84±3.27

79.48±2.95

74.19±3.96

81.48±1.76

分析组

40

71.59±3.61

83.49±4.21

72.26±3.54

83.19±3.64

72.91±3.34

83.51±3.13

74.21±3.78

85.65±1.66

t值

0.199

4.333

0.100

6.2443

0.094

5.925

0.023

10.901

P值

0.842

0.000

0.920

0.000

0.924

0.000

0.981

0.000

2.3对比组间负面情绪变化

    分析组负面情绪得到更大程度缓解(P<0.05),如表3数据。

表3.负面情绪变化的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比组

40

64.51±3.12

53.81±2.41

65.28±3.18

52.17±2.36

分析组

40

64.49±2.88

47.64±2.53

65.32±3.22

46.61±2.33

t值

0.029

11.167

0.055

10.603

P值

0.976

0.000

0.955

0.000

2.4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

    分析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比组(P<0.05),如表4数据。

表4.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参比组

40

26(65.00%)

6(15.00%)

8(20.00%)

32(80.00%)

分析组

40

34(85.00%)

4(10.00%)

2(5.00%)

38(95.00%)

x²值

-

-

-

4.114

P值

-

-

-

0.042

3讨论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慢性疾病,其有着病程长、难治愈,需长期用药干预的特点,患者多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主,主要因为这一年龄段人群年龄较大,机体代谢缓慢且对疾病发病原因了解较少,在生活中往往伴有高脂高油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为冠心病的发病埋下了隐患[10-12]。为缓解病情,临床多通过药物进行干预,使其血脂、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冠状动脉进步一狭窄。为提升预后干预效果在治疗的同时不可缺少临床护理工作[13]。在常规护理理念下,通过病情评估、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方法,能够满足患者对冠心病护理的基本需求,针对提升其病情管理能力却少有侧重,患者往往难以做到自主遵医用药、情绪管理以及发病应急处理等[14]。而门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作为作为两项护理对策的结合体,其充分结合了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的优势,通过制定健康教育护理小组,对患者临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评估,从而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侧重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及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培养其病情管理能力[15]。基于心理干预对其所伴有的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疏导,使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同时情绪平稳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稳定,降低临床症状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分析组采取门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相比于参比组,其护理效果更显著,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P<0.05。

综上所述,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方面,门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作用明显,同时能够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病情预后。

【参考文献】

[1] 袁悦,孙国珍. 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8):141-143.

[2] 冷娜. 健康教育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233-234. [3] 王珍,姚鸣华,朱丽群. 反馈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172-175.

[4] 梁艳华,王向阳,王真.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理应激及心理指标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8):72-74.

[5] 祝巾玉. 时机理论护理对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1,19(19):2670-2672.

[6] 李嫚嫚,王新娟,王素英. 护士引导下的同伴支持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7):650-654.

[7] 王丽娜.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4+X"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17(1):145-146.

[8] 林少娜.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222-224.

[9] 周静,张琳,王淑玲.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5):2066-2069.

[10] 翟冬梅,赵凤来,冯文静,等. 双心护理结合遥测心电监测对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0):1561-1563.

[11] 冯莲. 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双心护理对其情绪与病情管理能力的影响[J]. 糖尿病天地,2021,18(1):211.

[12] 姚娟,葛赟. 移动APP管理对冠心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2):1809-1812.

[13] 王建强. 健康管理对提高冠心病患者依从性降低危险因素的积极意义[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4):286.

[14] 张盼.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水平影响的疗效分析[J]. 科学养生,2019,22(12):275.

[15] 朱攀攀,娄静静,史磊,等. 双心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1):3019-30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