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郑美花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学生学习好这一基础性比较强的课程,对其他环节以及课程知识的学习也大有助益。在学习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关键点,也是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在当前,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因此,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有一定的主动性,并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立足小学语文这一课程,提出了几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希望通过理论的研究,能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意义重大。具备这一能力意味着,当面对一些困难时,能够调动已有知识来解决。如果已有知识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则会主动学习其他知识,最终解决问题。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面对语文知识时,会由内而外迸发一种探索欲望,并积极去践行。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对陌生知识的理解、深化。拥有这一项能力,学生便可以在课堂上和语文老师更加紧密地配合,从而大面积提升学习效率。基于此,针对这一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准备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如果处在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会更敢于思考以及表达。所谓宽松的学习环境,即指整体气氛不压抑、沉闷,而是欢快而活泼的。学生、老师均可以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共同讨论,学习语文知识。宽松的学习环境还应该是民主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所发表的见解都应该被尊重,而不是在老师发表见解之后,学生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其实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小学生在看待老师的时候,有一种尊重加畏惧的心理[1]。例如语文老师针对课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此时学生虽然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敢表达。这样的课堂无疑禁锢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大忌。而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之后,学生会更大胆地思考并表达,自主思考就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先决条件。

落实到具体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在了解小学生学习习惯以及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小活动来实现营造宽松环境的目的。例如,老师可以从平时的课堂语言入手,加以调整。语调可以轻快、而不是一味地严肃;若能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那就更好,会让学生觉得十分亲切,从而将老师当做自己的好朋友。例如在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提出:同学们,大家喜欢吃海鲜吗?一提起吃的,这些小学生会十分兴奋,纷纷回应。随后提出: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篇课文,它里边有好多海产品,大家想一起看看吗?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后,再展开阅读教学,整体课堂氛围也变得十分融洽,给学生后续的自主分析课文以及思考课文打下基础。

二、多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自学能力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上,自然是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做自主分析、实现自主感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地思考。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老师需做好长期准备,同时,要帮助学生认清现实,不要妄图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或者对一两篇课文的自主思考,就实现对自己自学能力的提升。

基于能力培养的这种特点,语文教师就要从平时的教学活动入手,加以调整,这样才能将自学能力的培养有效落实到课堂上。在这一环节,对于教学方法的调整自然就映入眼帘,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成效。例如,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方法和提问导学这种方法相比,自然是后者对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强度大。因此,本文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多提问。围绕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提问,引领学生思维发展,深化自主感悟[2]。在写作教学中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写出独树一帜的作文。

在提问的时候,也有一定的讲究,提问一定是有计划、目的的,例如在讲解《桂花雨》这一篇课文时,先提出:同学们,桂花雨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天上不断地掉落桂花吗?这样一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开始思考课文,要集中注意力。同时,引起他们对这一题目的分析,感受题目背后的深意。提问的计划性则体现在,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多个问题,它们互相联系,层层深入。同样以这一课为例,基于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爱恋以及领悟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这一教学重点,在“惜花”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问题:课文中写到,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院子里的桂花。”你觉得母亲说得对吗?显而易见,杭州小山的桂花比故乡的桂花更香,但母亲却为何那样说?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学生向更深处思考,不是将目光局限在文字表面上。这看似是提问题,实则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文本的方法,能有力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信息化助力,为学生的课前、课后自学提供帮助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生若能不断地加强训练,自然会缩短这一过程。对此,除了在课堂上多落实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进行延伸,将课前以及课后的时间也利用起来。学生本就要进行预习以及复习,将这两个环节的学习也做一定的调整,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然可以让自学能力的培养收获良好成效。

小学生自控能力并不强,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前、课后自学中给予一定的帮助。而受限于时间、空间,教师很难做到有效指导。不过,有信息化助力,此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加之在教学时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所以,将其用于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是势在必行[3]

语文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微课视频,结合所要讲解的内容,再设计一些预习或者复习任务。不同的是,预习环节,需设置问题类;复习环节,则可设计一些检测题。例如在《故宫博物院》这一课的教学中,则可在微课视频中将生字、主要教学内容简单展示出来,给学生的自学一个方向性的指引。可设计一些探究题目,如: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课文?根据不同任务,阅读材料。课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围绕课文,引导自学[4]。在复习的视频中,则可在回顾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测试题,如图1、2:

图1

图2

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提供的帮助远不止于此,仅就微课视频这一项来说,还有很多种类,例如拓展类视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可以延伸的点,制作视频,激发学生在课下探索的欲望,从而实现对他们自学能力的锻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任务,应被积极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需立足环境创设,让学生敢于自学,优化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时,一直处于自主思考的状态,还要跳出课堂,将预习和复习两环节紧紧抓住,找准一切时机,锻炼学生的这一能力。现如今学生的学习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因此,要将这一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各个环节,方能收获良好的成效。因此,语文老师要积极应对,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永远生效的,因此,多调整,才能让其针对性、适应性更强。

参考文献

[1]章振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J].天津教育,2022(06):105-107.

[2]王静.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课外语文,2022(03):104-105.

[3]万媛.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J].家长,2022(01):91-93.

[4]张育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