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肠镜治疗大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急诊肠镜治疗大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疗效评价

袁秋霞 ,姚志新,李平平,刘健敏,杨光,徐淼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吉林 四平136000

【摘要】目的:分析大肠息肉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采取急诊肠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大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急诊肠镜)和对照组(电凝止血)各25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肠镜在对大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治疗中存在显著效果,可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急诊;迟发性出血;并发症;大肠息肉切除术;手术时间;肠镜

    在全球恶性肿瘤疾病中,结直肠癌属于位居第三位的常见病,同时在疾病早期,患者5年的生存率高达90%,但是对于晚期患者来讲,只有14%的5年生存率,并且该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始终处在逐年增加的趋势,对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在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中,腺瘤性息肉为最常见的一个,同时在年龄的增加下,其发生率也是显著增加,所以,对于已经发现的大肠息肉需要尽早进行治疗,避免其变为癌症。近几年,内镜技术在医疗条件的快速发展下,内镜下切除术已经变成了首选治疗大肠息肉的方法,但是也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等,其中最常见的则为出血,特别是术后迟发性出血,如果未适当处理则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2]。本研究观察EMR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患者采取急诊肠镜下止血的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大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36±0.71)岁;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28±0.66)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急诊肠镜。通过肛门放入电子结肠镜,确定出血位置后,对病灶使用氯化钠溶液持续不断的冲洗,通过肠镜活检孔道将金属钛夹推送器置入,对钛夹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瞄准病灶后按压后将钛夹释放出来,夹闭裸露血管或者出血位置。对于原有钛夹位置出血者,需要将钛夹合理增加在其附近进行加固止血,结合病变范围、止血效果而确定钛夹数量。再次使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通过不低于10min的观察后保证无出血后退出肠镜。

对照组:高频电凝止血。其他探查工作同观察组,明确出血点后进行高频电凝止血,出血点附近为灰白色停止电凝,保证无出血后完成治疗。

1.3 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感染、出血、渗血、腹痛。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8.0分析数据,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水平对比

组间对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水平比较(x±s)

分组

例数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观察组

25

6.24±1.12

45.25±5.25

21.31±3.27

对照组

25

9.52±1.91

62.36±6.84

29.13±4.16

t值

5.326

4.802

5.326

P值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间对比(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分组

例数

腹痛

渗血

出血

感染

合计

观察组

25

1(4.00)

0(0.00)

0(0.00)

1(4.00)

8.00%(2/25)

对照组

25

2(4.00)

1(4.00)

1(4.00)

1(4.00)

20.00%(5/25)

X2

13.502

P值

<0.05

3 讨论

在治疗迟发性出血患者过程中,若患者只是少量的出血,可通过止血药物、补液、禁食等保守治疗后,不通过其他干预即可停止出血,但是对于某些严重出血的患者来讲,通过保守治疗却无效者,需要及时实施急诊肠镜而找到出血原因、出血位置,同时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3]

内镜下存在较多的止血方法,如金属钛夹止血、电凝止血、肾上腺素注射止血等。通过肾上腺素注射在黏膜下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良好效果,但是没有理想的远期效果,再出血发生率较高[4]。而电凝止血会出现一定的热传导,易损伤肠粘膜,急诊止血时,常常有较多的钛夹残留在病灶处,所以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若情况严重则会导致穿孔的发生。金属钛夹通过对组织进行牢固的钳夹而将动静脉的血流有效阻断而实现止血的作用,是现阶段对于出血有效预防和治疗的措施,但是也会出现因为未全部夹闭血管、钛夹移位或脱落等原因而再次出血[5]。所以,通过钛夹止血同是否完全机械性的将出血血管闭合、钳夹钛夹的牢固程度、位置、操作者的经验等存在密切联系。本研究观察组中都利用钛夹止血,将钛夹钳夹在出血病灶或者原钛夹的边缘处,完全将裸露血管、出血位置夹闭,进而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总而言之,对于息肉不低于10mm腺瘤性息肉患者来讲,其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风险更高,常常在术后4天内出现,术后需要高度重视。对于已经出现迟发性出血的患者来讲,通过保守治疗而不能将其出血缓解时,通过急诊肠镜止血为最有效、最及时的方法,在止血期间利用金属钛夹或者多个金属钛夹止血可获得理想的止血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娇,王雯,李达周,等. 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11):1262-1267.

[2]徐威,胡学军,姚平,等. 内镜黏膜冷切除术和热切除术在结直肠6~10mm无蒂息肉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 中国临床医学,2020,27(6):1002-1006.

[3]施宏,陈建华,陈素玉,等. 改良型水辅助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28(17):839-846.

[4] 李小兰,袁刚,朱俊张,等. 健脾清热化湿法预防大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复发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1,29(7):460-463.

[5] 叶依霞,司徒树标,倪东升. 预防性放置钛夹对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