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入职的非师范专业教师培养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8
/ 2

对新入职的非师范专业教师培养的思考

江卫巧

句容市华阳中学

[摘要] 现在非师范类毕业生也越来越多的加入了教师队伍,如何让新入职的非师范专业教师更快适应岗位,站稳讲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对他们的培养是学校管理者面临的实际且迫切的问题。他们需要夯实理论基础,重建知识结构;需要聚焦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技能;更需要重塑角色意识,培养和厚植热爱教育的情怀。

[关键词]  新入职   非师范生   培养

教师发展学校,学校成就教师,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发展中心。近些年来,随着教师的专业性需求和“二孩”陆续入学,学校招聘的新教师越来越多。同时由于教师招聘政策的放宽,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毕业生也越来越多的加入了教师队伍。非师范类毕业生有着知识体系全面,能够以非教育的视角更好地审视教育和学生等优势,但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他们大学所学专业跟自己入职后任教学科只是有些接近,并不完全对口;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其它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技能等等。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新入职的非师范专业教师更快适应岗位,站稳讲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对他们的培养是我们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厚植教育情怀,重塑角色意识

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他们之间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填报大学时的人生职业规划不同。对于非师范生来说,教师职业通常不是他们的首选,但是迫于家庭、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他们偏偏选择了做教师。他们还没做好思想准备,就匆匆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要他们有多远大教育理想、有多高尚教育情怀,这是不现实的。基于此,我们学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对他们进行职业角色重塑的引导,也就是让他们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人民教师。

培养和厚植热爱教育的情怀是他们入职第一课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职业熏染的重要内容。我们非师范生入职后的教育,首先要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的培养做起,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精神和情怀,积极主动的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献给学生和教育事业。牢记“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认识到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要有教育理想和追求、有教育责任和担当。

作为非师范专业教师,还必须明晰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是他们学习的第一课。网络上经常报道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等违背职业道德规范,造成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的案例,调查后认定是“代课教师所为”的结论屡见不鲜。当然这可能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托词,但更可能确实是未培训就上岗“代课教师”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这部分所谓的“代课教师”和新上岗的非师范生一样,他们对教师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并不熟知。而这些都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如果我们新上岗的非师范生不知晓、不遵守这些规范和要求,不仅会影响其个人发展,还会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甚至让教育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形象。

二、夯实理论基础,重建知识结构

有些考编入职的非师范生,平时学习很认真,考试能力也很强,但教学能力却很普通,这主要是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所决定的。作为学科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很重要。与师范专业毕业生相比,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新入职教师表现出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缺乏系统掌握,对教学法的内涵与运用不够熟练,对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及其对教学工作的理论指导意义缺乏必要认识的问题。所以,非师范专业教师重建自己的知识机构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类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教育基础性理论。该类理论是关于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知识,是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学好它们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有助于教师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措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依据,更主动而科学地选择驾驭教学的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各类工作,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

第二类需要掌握的是所任教专业的系统性学科性知识。包括任教学科本身的专业性知识和胜任该学科教学所需教法技能方面的知识。这一类知识的高低是决定了教师发展的高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要给学生一瓶水你就得拥有一桶水,或者是长流水”。尤其是初高中阶段尤为突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可能并不比老师差多少,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有丰富的教法、高超的教能去“征服”学生。非师范专业教师要在这一领域狠下功夫。

第三类知识是“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这对我们非师范生来说,又是一项新的考验,也是教师角色赋予的使命之一。因为相对普通教师来说,他们没有丰富教学经验,更没有不同时代下的教育经历和背景,甚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不十分清晰。所以在他的课程教学中,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实现课程思政的时代性?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也成为新时代下非师范生入职后以及工作过程中专题培训和教学研究的必要内容。

三、聚焦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技能

笔者曾经听了一位“古典文献学”专业的非师范生指教的一节语文作文课,大约5分钟,就无课可听了:老师就布置了一个题目叫“美丽的风景”,然后问学生怎么写,学生顿时低下了头或者窃窃私语。老师见学生没有什么反应,然后做了几个提醒和引导:可以写家乡的风景、学校美景、你旅游看过的美景等等,再想想这些景美在哪里?又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意义呢?大家按这个思路去写。学生们开始拿纸下笔,听课也就结束了。这篇作文如果按这个方法教学,学生可能也写不出立意新、内涵深的文章。作文课看似简单,包括练习评讲课也一样,很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养。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对非师范生的岗前、岗中的学科专业技能的名师引领、师徒结对、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等方式师训是刻不容缓的。对于非师范类入职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夯实教学技能势在必行。

教师这个职业虽然属于脑力劳动的范畴,但教师上课还要靠嘴说话、借手写字、用眼神观察来组织和驾驭课堂课,所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能力提升十分必要。我们非师范生在这些方面也没有经过师范院校“三字一话”专业训练和指导,上岗后这些基本功的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作为非师范生,首先要修炼课堂语言内功。我们做不到单田芳、刘兰芳他们评书时万人空巷,但基本的语言艺术还是要学习的。抑扬顿挫的声调,丰满而富有张力语音会让课堂更精彩、更生动。其次规范、漂亮的书法也是课堂的亮点。我们教师的眼神和肢体语言更是课堂的魅力所在。如何用声音抓住学生,如何用眼神锁住学生,如何用表情和肢体吸引学生,我们的所有新教师,特别是非师范生更是入门的必修课。最后,课堂的组织能力、教学智慧等等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升华。

未来,随着国家招生、就业政策的放宽,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生将走上教师岗位,我们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他们入职后的培养是否及时、有效,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区域教育能否均衡发展、优质发展,非师范专业教师的培养,我们还要许多路要探索,去前行。

参考文献:《课程思政概念及特征》张冬娥(《教育与职业》202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