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践行—基于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的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4
/ 2

“生活即教育”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践行—基于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的调查研究

张宁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核心,虽在特殊背景下产生,但对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仍然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生活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幼儿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大班幼儿即将进入人生的新阶段,如果缺乏必备的生活能力,势必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个性、社会性等各方面。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大班幼儿;生活能力

生活能力教育是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们不能忽视生活能力培养的意义,幼儿的生活态度、好的习惯、甚至思维方式都是从生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习得的。

一、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的现状调查

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首先,为了解大班幼儿在家庭中生活能力的状况以及家庭的影响因素,我们从不同幼儿园的大班家长中,随机抽出六十位进行访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健能力与简单劳动技能。交谈中力求问题的准确、清晰,如:孩子穿鞋之后是自己系鞋带还是别人帮系?知道走丢了后怎么办吗?知不知道遇到野狗等危险动物该怎么应对?吃完饭后能帮家长擦桌子、摆椅子吗?其次,我们给教师发放了大班幼儿生活能力评价问卷,请他们现场填写;再次,为收集大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我们深入幼儿园,观察大班幼儿的生活能力。

结合家长反馈、教师问卷、自身观察,发现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现状如下表。

评价项目

观察内容

较好

一般

较差

自我服务能力

能自己大小便

自己会系鞋带

自己会整理床铺

自我保健能

能力

饭前便后洗手

懂得眼睛、牙齿的简单保健知识

会根据天气的冷暖增减衣服

会处理简单的危险

对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警惕

简单劳动技能

能自己收拾玩具,整齐迅速

会当值日生,能做好擦桌椅等事情

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

能运用工具、材料自制简单玩具

调查结果表明:大班幼儿的生活能力总体水平较好,但存在个体差异;生活能力在不同评价项目上表现稳定,即生活能力强的幼儿在各项生活能力方面表现较好,而生活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各项生活技能力方面表现欠佳, 这与其他研究略有不同。 [1]

二、“生活即教育”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践行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2](p.368)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并且过什么生活便要受相应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明确规定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思想。“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3](p.738)的教育观念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反映现代精神。

调查显示大班幼儿生活能力有待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那么,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如何践行“生活即教育”?

三、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家长形成正确的生活能力观念,给幼儿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

本次调查发现,大班幼儿的生活能力的强或弱,与教育者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观念呈正相关。许多家长观念有误,“小孩子嘛不会做事很正常,有的事会做但太慢了,瞎添乱,不如不要他干。”“不会没关系,长大自然而然会。”“孩子只要聪明,将来学习好就行。”家长的观念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也不能延伸学校教育的效果,全面发展变得不可能了,只能是畸形生长。

3-6岁幼儿学习能力、可塑性极强,生活中如果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束缚或代替他们的双手、双脚,会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锻炼的方式很多,可以生活技能的练习,如洗袜子;可以委托其任务,如做小帮手;可以组织比一比活动,如,比比谁的被子叠得好。让孩子在实践中练出本领,也就不至于出现所谓的“什么都不会”的现象。当然,孩子在实践中总会碰到困难,家长要给予鼓励和必要的指导,而不是越俎代庖。

(二)帮助幼儿了解初步的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幼儿认知水平低,生活经验有限,教育者应该教给幼儿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怎样保持个人卫生?如何保管自己的私有用品?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哪些?如何整理书包?简单玩具的制作过程等。幼儿如果不知道用气、用电的常识和简单的操作方法,不知道发生烫伤、摔伤、出现火灾的基本求救、自救常识,哪能会自我保健?没学会正确使用剪刀、锤子、胶水等常用的工具,又怎能获得简单的劳动技能?

学前期是幼儿性格发展和初步形成期,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要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养成积极的自我服务的生活态度。良好态度和习惯的养成要放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必须以活泼多样、寓教于乐的形式和内容开展,使幼儿和同伴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唤起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运用适宜的方法,促进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

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很无奈:教了孩子不听,或教育效果不好。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方法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1.编口令、唱儿歌、讲故事。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把生活能力的教育渗透于编的口令、儿歌、故事中,这样学习就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如,教幼儿叠衣服时,教师编了“小衣服、小裤子‘做操’”的口令:“伸伸臂”、再“拍拍肩”(将二只袖子向内叠)、再“弯弯腰”。叠裤子时,先让裤子“立正”、再“二腿并拢”、再“下蹲再下蹲”。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教育的基本方法,能激起幼儿愉悦的情绪,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一位教师为了训练的孩子塞裤子,拿出一件毛衣告诉幼儿:“毛衣哭了,因为找不到它的老朋友毛线裤了,你们快帮忙呀!”看到小朋友热心帮助寻找时,教师连忙拿出毛线裤,告诉孩子:“快点把自己的毛衣塞进毛线裤里,让二个好朋友碰碰头,拉拉手,这么一来毛衣就不会哭了。”接着又用此方法教会了幼儿让棉毛衫、棉毛裤找朋友。这样,在形象的比划及讲解下,幼儿很快掌握了塞好衣裤的要领。

3.榜样示范法。榜样行为具体、生动、形象,教育意义很大,对大班幼儿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家长与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身教胜于言教,教育者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求孩子物品摆放整齐,而自己用过的东西乱丢,那么对孩子的要求就被自己的反向行为抵消,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教师还要善于肯定同伴中的好样板,“某某小朋友把桌椅摆放地很整齐”,这样的言语对其他小朋友起到替代性强化的作用。                                                                                                                                                                                                                                                                                                                                                                                                                                                                                                                           

4.正强化法。运用强化手段,不仅可以塑造幼儿新行为而且可以改变旧行为,能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定向控制和引导,最后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4](p.95)正强化的效果远远优于负强化。《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对幼儿更多的鼓励、赞美,使幼儿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促进幼儿生活能力提高的动力。当幼儿学会一项本领或取得点滴进步时,教育者要及时的表扬“你好厉害”、“你真棒”,这类肯定的话语能让幼儿充满信心,激起幼儿更好地模仿学习,提高生活能力。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渗透“生活即教育”思想,绝不包办,让幼儿自己动手,玩中学,做中学,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循序渐进地提高生活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梅梅.浅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大班幼儿生活实践能力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

[2]胡金平主编.中外教育史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孙培青著.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4]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