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孙硕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随着“新常态”的到来,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制造2025”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企业大力推动产业智能化已成为一个战略目标,其中机电一体化是其价值的重要支撑。为此,中职院校的教育必须根据当今社会的需要,优化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职机电;教学应用

1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的内涵及意义

理实一体化是中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把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密切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策略。“理实一体化”是一种教学策略,我们不能把它看作是一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把它当做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注重“知行合一”。即通过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训练中不断总结专业理论,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既“学中做”,同时也要“做中学”,认知过程与实践过程完美融合,合二为一,融为一体。这种教学策略常见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和案例教学等。该种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教育的现状,从而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训技能,对学生今后的专业技能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育现状

(1)教学大纲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目前,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框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虽然大部分院校都对“机”与“电”这两个学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是,两者的教学内容却是不均衡的,即在“机”中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多。在此背景下,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偏颇,造成了机械知识的增长、电子知识的匮乏,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很难得到切实的提升。教学内容设计上理论课程偏多,实践教学比重偏低,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不平衡,在实际教学中,真正难以产生高素质的人才。(2)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不足,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制约,中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没有把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社会人才需求与学生的将来发展联系在一起。因此,中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过于单一、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点制约了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的质量。(3)师资力量的重要性。师资力量是保证机电一体化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促进教育的发展。但是,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师已经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还存在很多差距,包括:机电一体化教师理解不足,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对市场人才需求进行详细研究,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3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对策

3.1合理调整教育内容

“液压和气动传动”过程由“液压传动系统基本组成”、“基本液压回路”、“典型液压传动系统”、“气动传动系统基本组成”七个模块组成。最后对张力系统和气压系统进行了列举和分析。在教授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可以采用以实验课程表现形式的教学方式,避免理论与实验相脱节,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定理公式。课程的无聊不利于掌握知识和技能,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合理简化和删除教材内容,简化复杂的计算和指导过程,积极落实于实际教学应用当中,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要打破目前所使用的教材编写体系,将教学内容和自身的教育规划进行,有效地结合为了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板块,然后进行整合如此就可以有效地实现项目化的教学,所有的项目都是基于液体压力和其他软件等展开的,并且对其液体压力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插入实践环节,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程度。课堂教学通过任务导入和任务驱动,在学生学习、操作和排序的过程中,逐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2创新使用教材,整合并优化专业课程,奠定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实施的基础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虽经过多次改编,但是其本身的理论知识比较系统。所以,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授课教师要创新使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关注构建机电专业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训能力训练涉及的相关课程内容优化整合,重新设计教学过程,以防止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形式化。例如,在教学机械制图相关课程内容时,适当增加一些计算机制图的教学内容,并与公差互换、测量等相关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差、测绘、计算机制图等相关实践技能,也使学生掌握机电产品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以及传感器、检测技术等综合实践能力。

3.3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机电一体化中职院校,要实现真正的提升,就必须放开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把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微观课堂分析、现场教学等方式,促进了学生在多种教学方式下进行深度的理论学习,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在中职院校中,要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习教学质量达到最佳,也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自身的专长、对问题的分析、对现状的判断、以及制订各种教学计划。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进行教学方式与创新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3.4重视实践教学

根据目前中职院校的机电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特点,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对机电一体化教学的优化,综合提升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目前,中职院校普遍开设了一体化训练室,但由于装备和使用的问题,造成了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培训的成效大大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运用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例如,学生完成PLC程序设计之后,可以进行有效的实训,使学生对编程指令的操作要领进行体验,同时将电气控制和机械加工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以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等职业学院在实施“按需”的培养人才方案时,可以根据当前人才的需要,有效地弥补学校的教育缺口,联合企业,相关公司与学员签订合作协议,为学员提供实习场地,并以企业实践为契机,加深对企业的理论认识,从而切实提升企业的素质。

结论

总之,中职学院在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时,要根据目前的人才需求特征,结合目前中职院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重塑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和完善教学评价,不断提升中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曾娇娇.提高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3):191.

[2]张慧群.浅谈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5):127.

[3]于海艳.关于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AUTOCAD绘图“智趣”课堂教学的研究[J].职业,2019(1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