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美术拓展课中的“示范”之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把握好美术拓展课中的“示范”之举

孟秀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南屏小学  浙江 绍兴 311800

【摘要】

     本文辩证地分析了美术拓展课教学中“示范”的利弊,结合具体事例,从“示范”的语言、时机、程度三个方面,探讨了“示范”的有效性问题,强调好的“示范”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为学生的创新服务的。

【关键词】示范  语言  时机  程度

【正文】

美术拓展课由于没有系统的教材,教学中的“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示范也是最令老师们头痛的问题,“示范”是把双刃剑:①一方面,由于知识往往是比较抽象的,需要生动直观的形象来展现,而“示范”给学生展现了制作过程或技能技法,给学生以感性体验,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试想一个人连走都不会,怎么能学会跑呢?另一方面,“示范”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学生的思维,处理不当,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陷入“依样画葫芦”的尴尬境地。

②美术教学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光凭嘴巴提问题、空洞议论一番,而不注意直接联系美术作品本身的形象因素,就难以构成美术课本身所应有的美术意味。因此,我觉得应该动态地看待“示范”这个问题,一堂课要不要示范,示范什么,怎样示范,重点示范哪些方面,这些问题教师都可灵活处理。那么如何提高“示范”的有效性呢?

一、精心设计示范的语言

示范讲解时,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往往能调动学生进入示范的情景中,而这一点却被很多美术教师所忽略,示范讲解时平铺直叙,语言啰唆,使示范的过程索然无味,因此精心设计示范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觉得示范的语言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感受。低段的儿童天真率性,自我表现欲望强,因此示范语言要生动有趣,不宜专业化。如给一年级的水墨游戏拓展课“吹墨画”,可边示范边用儿童化的语言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师先在绿色的卡纸上滴上一滴墨)看,一个小滴墨来到了草地上玩耍,这时吹来了一缕轻风,把小墨点吹散了(教师轻吹墨点),小墨点走啊走,走到草地边上,小墨点要掉进池塘了,大家来帮帮小墨点吧!对了,这时小墨急忙转身……(教师掉转卡纸方向继续吹),春天来了,看看小墨点又变成了什么?(教师添画桃花),这样的示范既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巧妙地渗透了吹画、添画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高段学生理解能力较强,但他们自我意识和表现力之间的矛盾突出,明确的技法指导,可为他们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示范的语言要精练一些,并适时进行提问,加强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灵活把握示范的时机

示范的时机把握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心理变化。很多教师美术课的示范一般都是安排在欣赏作品之后,千篇一律,其实只要教师巧妙的设计示范的方式,灵活的安排示范的时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导入时示范。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于漪)。对于有趣或奇特的一些技能示范,通过魔术或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一开始往往能调动学生极大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废纸利用系列《创意撕纸画》伊始,学生和老师玩有趣的撕纸游戏,教师可在学生中随机选几片报纸,转动方向,让学生说说分别像什么,然后,老师可再撕一些黑色的纸片添加上去,一幅有趣作品就诞生了。学生在饶有趣味的玩耍过程中,既看懂了黑白撕纸画的创作过程,又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可谓一举两得。

2、自学后示范。出示范作,让学生拆装重组,自学后让学生来教教老师该怎么做,给老师“找碴”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学生很乐意参与,好处有三:一是教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内化过程;二是通过适当引导,还可能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三是能弥补图片示范动态性差的问题。记得在上美丽的树林系列《绿化家园》时,讲到树的做法,在问学生折的方法的时候,学生告诉我对折法、四连折法等都是可以的,在讨论半棵树应该画在哪边的时候,有学生告诉我该画在左边,右边的的话,树就不相连了,还有的告诉我,整棵树也能画,还能画出不同的姿态呢!一些要注意的难点细节迎刃而解。有时可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示范,通过讨论,共同解决示范过程中出现的技法问题,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创作时示范。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老师发现的,有的是学生提出来的。如果是带有普遍性,那教师可集体指导。如果是个别现象,则随机点拔一下即可。例如:教学学生用丝线筒管做树,我直接让学生在网络上观看树的制作视频,片中示范很清楚(用圆筒作树干,然后把报纸卷成条做树枝……)。我想学生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我却发现,很多学生卷的枝条不够硬,都耷拉下来了。究其原因,有的是卷得太空了,有的则是卷的时候近似于折了。这时候,我觉得就有必要把卷报的过程作一个清晰的示范。

三、合理控制示范的程度

③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示范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抛砖引玉,把握示范的度至关重要。

首先示范要有重点,要少而精。过长时间的示范影响教学节奏,简单的技法可不讲,有时可先拿出半成品,重点示范学生感觉困难的地方,这种方法在央视的《艺术创想》中屡见不鲜。又例如,在教学《表情秀》,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学的表情变化,一边提问五官有什么变化,一边把这种变化用简笔画清晰在黑板上展示出来,造型只要求学生把人物五官画得夸张,情绪与色彩的冷暖表现作品则通过作品的对比欣赏感受,再自由表达个性之美。

其次,示范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是最难把握的问题,有时“希望看到与老师不一样的作品”这句话,并不起什么作用,这当然也和学生的造型能力有一定关系。我觉得,不管怎样,示范时一定要由浅入深,触类旁通,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就会增强。如教学《字形的联想》,我在黑板写了一个“木”(四个笔画由树的截段组成),问:树下还有许多花呢,“花”可用怎样来表现呢?花间彩蝶翩翩起舞,“蝶”又可怎样设计呢?木头可以作燃料,“火”字……随着问题的展开,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效果显著。

总之,要辩证的看待“示范”的问题,要把握好适人、适时、适度,恰如其分的运用,对学生就会起到“举一反三”、“点石成金”的示范效果。

【参考文献】

①《让“示范”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程明太

②《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示范”教学》(温暖的地铁博客)

③《现代法国文化教育学》P73自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