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纳税实务》课程中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在《纳税实务》课程中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李海英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不仅能够有效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还能够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因此,早已成为备受广大师生青睐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利用混合式教学,以提升《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笔者即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与个人研究经验,对混合式教学在《纳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展开粗浅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达到一个最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纳税实务》课程    混合式教学    应用

前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开展《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时,尝试引入混合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力,用以转变传统过于被动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们的主体学习地位,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事实证明,将混合式教学应用到《纳税实务》课程中,恰恰对提升《纳税实务》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做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尤为重要。基于此,以下笔者即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与实践教学经验,从多个角度入手,就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纳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展开粗浅的分析,以供广大教育同行参考借鉴。

1.在《纳税实务》课程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第一,有助于丰富《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本身数量十分庞大且种类丰富,能够为教师开展更加具有深度、宽度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恰恰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资源引入纳税实务课堂, 以此为学生带来更多趣味性、新奇性兼具的教学内容,大大提升《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二,有利于拓宽《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路径。混合式教学在《纳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与知识存在的时空壁垒,使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开《纳税实务》学习,也就有效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路径。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情,依托微课、数字化课件等媒体,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主的学习、交流平台,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传统的《纳税实务》课程,多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难以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混合式教学在《纳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恰恰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营造出一个更为良好的互动氛围。

2.在《纳税实务》课程中做好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对策

第一,充分借助网络视频资源。众所周知,《纳税实务》这本课程本身较为枯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让《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呈现趣味性,也就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视频资源,让《纳税实务》以视频、图像的形式被呈现出来,摆脱“教材+口授”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做好混合式教学在《纳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切实提高《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做好网络视频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此,在授课前,教师应对学生所掌握的《纳税实务》理论知识程度、兴趣 爱好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教学类视频,以此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将其注意力集中,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在课堂上,教师可在学生观看各类网络资源时,结合视频内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纳税实务》问题,以此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进一步思考、讨论,增强其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热情。

第二,做好微课视频的引入。正是因为《纳税实务》的相关知识点较为庞杂,学生在记忆、理解上往往存在较大的难度。长此以往下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对《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信心。而将混合式教学应用到《纳税实务》课程中,充分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微课视频,恰恰可以将《纳税实务》课程中存在的难点、重点归纳入微课之中,通过针对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其铺平《纳税实务》知识的学习之路。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的实际制作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并做好以下几点要素:首先,要尽可能的精简微课内容。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纳税实务》课堂,其每个微课时长都应控制在3-5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精心挑选纳税实务知识点,并采用更为简单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以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纳税一般知识;其次,微课视频必须要具备趣味性。学生观看微课的时间一般都被安排在课前,缺乏有效监督,若是微课不能在一开始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那么学生在观看时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制作的微课必须要具备趣味性这个要素;最后,要做好疑问的巧妙设置。受到微课时长的限制,学生在观看《纳税实务》微课时,很难进行深入思考。基于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在视频最后设疑,以促使学生对微课内容产生深入思考,这在无形中恰恰强化并且加深学生对《纳税实务》知识点的理解。

第三,做好线上平台的搭建。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纳税实务》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搭建线上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高效、更加科学的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定期将课堂中用到的微课、媒体视频、数字化文档等上传到线上平台,让学生能随时得到想要的知识内容,从而打破其与纳税实务知识间时空壁垒,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为学生安排一些电子化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利用表格、文档等形式将作业上传,教师可在线上批改,并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这样既能拉近师生距离,又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结束语: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本身喜欢参与性学习,但是学习持续性不高,喜欢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但又讨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喜欢图片视频,讨厌文字。由此根据高职学生的普遍学习特性,在《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引入混合教学,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互联网高新科技技术手段,恰恰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加深对《纳税实务》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有效提升《纳税实务》课程教学质量。所以,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更要加强对混合教学的研究与应用,从而达到更好良好的教与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迪.混合式教学在《纳税实务》课程中应用[J].中国农业会计,2021(09):80-81.

[2]王燕. 三段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纳税实务中的应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1.

[3]黄燕琴,杨金梅,黄海琴.《纳税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文化,2021(02):140-142.

[4]娄玉花,焦蒙蒙.高职纳税实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4):54-55.

[5]任伟峰,刘洪锋,肖桂芹.基于《纳税实务》问卷调查的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情分析[J].会计师,2019(1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