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20”思考如何做好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从“7.20”思考如何做好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

于伟娟

(许昌市气象局,许昌,461000)

摘 要: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灾害。河南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等多地出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其中,郑州市最大小时降雨量突破我国大陆小时降雨量的历史极值,出现3天降雨量相当于以往一年的降水总量的极端现象。特大暴雨导致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城区大面积停电、交通严重受损,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次郑州特大暴雨暴露出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思考。在梳理河南省郑州市“7·20”特大暴雨灾情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洪涝灾害带来的深刻教训,论述了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响应”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气象科普体系,并介绍了构建这一体系的相关事项。全面提升各部门及公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展握防灾减灾知识技能,从灾害中全身而退,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科普;防灾减灾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重大气象灾害风险动辄被称“百年不遇”、“千年一遇”,不断突破已知的经验。按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有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成为“特大暴雨”。

暴雨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从而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刻汲取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大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为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支持。同时,做好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尤为重要,灾情来临,如果公众能及时意识到灾情的严重性及危害性,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就轻或避免损失。因此,引导公众充分认识洪涝灾害并掌握科学的应对措施,是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特大暴雨灾害及教训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灾害。河南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等多地出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其中,郑州市最大小时降雨量突破我国大陆小时降雨量的历史极值,出现3天降雨量相当于以往一年的降水总量的极端现象。特大暴雨导致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城区大面积停电、交通严重受损,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次郑州特大暴雨暴露出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思考。总结本次特大暴雨的深刻教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暴雨常识及应对知识了解不足,对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灾害预警信息不够重视;对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力度不够。无论是政府各部门还是社会公众,都缺乏应对特大暴雨的相关知识,公众对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特大暴雨来得快、来势猛,天灾无情,不可避免,但只要我们能知己知彼,了解暴雨及城市洪涝灾害的危害,明晰极端天气状况出现时各自应当做的事,超前部署、果断决策、迅速反应、有效应对,就能将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度,了解更多气象知识,展握更多气象防灾减灾技能,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防灾避灾的能力。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气象科普体系

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是一项公益性活动,与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响应”三个层面共同努力,构建起“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气象科普体系。

  1. 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是各项工作的总指挥,自始至终起着主导作用,各部门在政府主导下相互配合有序开展工作。

(1)是提升党政领导和行业部门干部风险认知。

推进气象法律法规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各级党校,纳入各级党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和专业培训课程。把气象法律法规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的重点内容。

(2)运用多种渠道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公众对于防灾减灾教育的淡漠有多方面原因,比如:灾害的概率小、意识弱、概念介绍枯燥、体验差、模拟演习机会少、经验少、对天气预报、预警不关心等。

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相关的防灾减灾气象知识,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围绕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组织策划,组织开展专家访谈,推进气象科普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组织气象台站开放等,打造精品气象科普课程、展板资料,开展气象法规宣传月活动。

2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

各部门作为防灾减灾的中坚力量,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向公众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相关知识。

(1)健全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联动机制。

开展暴雨诱发内涝阈值研究,探索暴雨内涝气象风险联动机制,加强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开展与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交流座谈,建立联合会商研判机制。

(2)是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

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科学防范气象灾害,逐步形成全社会自觉响应主动防御的机制。加强《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等宣传,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媒体,提高气象科普覆盖面。在汛期来临前组织群众进行灾害防御演练,教会公众识别逃生标志与指示,了解地铁、隧道等潜在风险区的逃生设施。

  1. 增强公众展握防灾减灾知识技能,提升应对灾害能力

在暴风雨中,那些暴露于户外、“在路上”进退不得的人,是最为脆弱的人,灾难发生时,对安全多一份关注,关键时刻就多一份保障,生命才能有一线奇迹。郑州“7.20”水灾给我们沉重深刻的启示。暴雨预警发出后,很多市民仍选择乘坐地铁回家,随后部分地铁站点出现雨水倒灌,导致车厢中乘客被困。这也反射出我们的日常防灾教育不够到位。所以,更需要个人展握防灾知识技能,从灾害中全身而退。

(1)加强学习,提高对灾害危险

公众要积极参与政府及各部门组织的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和科普活动,加强对所在地区常见的灾害(如洪水、台风、泥石流)及其他灾害(如地震、火灾)等知识的学习,通过有组织的培训、活动及自发性地阅读宣传册、报刊、网络等材料,加强对灾害危险性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掌握避险常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了解基本避险常识,掌握紧急避险的基本技能、逃生方法和预防保护措施,增强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如暴雨天气不走涵洞,大水淹车时及时弃车,小心暴雨导致的房屋倒塌,被困时及时联系救援队寻求救援等。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原则,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时,以保证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

(3)自身积极参与,带动影响身

公众除自身积极参与政府及各部门组织的防灾减灾知识科普活动外,还要鼓励家人和同事共同参与,互相学习,互相传递,共同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有条件的还可协助政府及各部门制作宣传海报及视频,通过网络媒体向亲人、朋友等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三、结 语

我们要从郑州“ 7·20 ”特大暴雨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坚持将深刻汲取特大暴雨灾害教训;从政府、部门、公众三个层面构建“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气象科普体系,我们要从灾害防御及应急管理的角度思考应对之策,解决脆弱空间的风险识别,传统的防灾减灾意识也需要反省;做好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大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各部门及公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

[1] 王飞,张婷 .淮河流域水旱灾害成因与减灾策略探讨[J].中国水利,2012(17) .

[2] 苗利芳.2016年“7·19 ”安阳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分析与反[J].中国水利,2017(13) .

[3] 左其亭,王鑫.防汛抗旱中的人水和谐观[J].中国防汛抗旱,2018(2).

[4] 苏强生.泉州防汛应急避险转移工作实践启示[J].中国水利,2020(17)

作者简介:于伟娟(1980.09)汉族,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从事综合气象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