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蔡小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

摘要:分层作业是巩固所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可在能力范围内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作业模式,发挥出它的育人价值,在多元化的设计中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年级

数学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有利于了解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针对性辅导,为数学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现阶段的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采用一概而论的方式布置任务,导致无法满足优等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后进生而言难度又较高,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本文针对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一、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夯实学生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基本学情都存在差异,“一刀切”的模式不能满足他们的整体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对原始课堂中单一的作业模式进行创新。多数教师都会给班级同学布置相同的任务,便于课后的统一批改,但是从本质上说,并不符合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难以满足优等生对于深度学习的需求,也阻碍了后进生夯实基础的目的。为了改变当前现状,教师应设计分层作业,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以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为例,教学目标是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对于优等生而言,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展开竖式计算,比方说227乘5,603乘4,518乘7等等,需要将完整的流程展示出来,教师根据具体的过程检验大家的掌握情况;对于后进生,主要以“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为主,例如,30乘2,10乘6,40乘6,500乘6,从而总结出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后面添几个0,以此强化基础知识。通过分层的设计使得全班同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合理性问题的辅助下,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凸显出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二、注重作业的实用性,强化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中年级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利用学科特点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行,对于小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成绩不再是衡量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所以,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应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实践型作业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索、总结的能力,从而将问题顺利解决,强化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还有利于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活跃性,为日后的深入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应结合大家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完成作业的设计,让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所在,扭转原本的错误认知,从内心生成对数学的热爱,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为例,要求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能够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个季度的天数。在作业的布置上应以实用为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进行设计,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比方说:“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天出生的?”再用计算的方式推算出自己的出生年份并加以验证。让大家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展开的学习,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作业的创新性,培育综合素养

    在设计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注重创新性原则,使得作业形式更加多元化,在丰富的内容驱动下有效调动他们的研究热情,促使更多人加入到该环节中,使得发散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他们展开的作业设计凸显出主体地位,实现内容的创新与完善,打破了原始作业模式的束缚,在个性化活动中培育其综合素养。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为大家精心设计任务,保证作业的质量,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育目的。以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为例,教学目标是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掌握与它们有关的形式,并利用以上内容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设计作业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绘制不同的锐角和钝角,并测量出具体的数值。强调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并发挥自身的价值,在交流与讨论中强化对本课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取得良好的作业效果。这样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还在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上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此保证了他们学习效率。

四、注重作业的主体性,发挥主观作用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元化的设计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利用所学内容和现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并带动情感态度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自主探究意识为主要任务,将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自行发现数学的奥秘,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要求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它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并且正确的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时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的规律。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融入生活中的事件加以完善。例如,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张表格,是班级四名同学的体育成绩,其中小军2.93米,果果2.88米,小丽2.84米,王强3.05米,要求学生给他们排出名次,并总结出小数比较的规律。先比较整数部分,因为3

2,所以3.05一定是最好的成绩,接着比较小数部分的十位数,98,所以2.932.8,十分位相同则继续比较百分位,84,所以2.882.84,以此推断出正确的答案3.052.932.882.84。围绕学生在现实中的素材完成推断,强化他们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在逐渐摸索中形成全新的认知,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年级作业设计不仅体现在层次性、实用性、创新性和主体性这四个方面,还有更多有效的途径有待挖掘,以此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保证学习效率,对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提高教研能力,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经南.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35):18-19.

[2]吴静环.试析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40.

[3]卢秋霞.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及管理研究[J].读写算,2019(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