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劳动教育新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劳动教育新路径探究

靳胜军

兰州市第七中学7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现代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育事业中。将互联网中的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能有效地突破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所以,教师可以在劳动教育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利用现代化新式技术可以为学生创建高效的劳动教育课程。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劳动教育;新路径

引言

面对当今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切实抓好劳动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当下的现实上,劳动教育资源的局限促动着劳动教育寻求数字时代的技术魔杖,藉由技术对现有劳动教育要素重组和混合,达成协同效应和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劳动教育的变革必然与国家教育革新同命运,关于“谁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问题的时代拷问,是明确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如何变革的根本性方向定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中明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为数字时代的劳动教育如何高质量地实施和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对综合育人、优化和创新劳动教育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向。因此,依据劳动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基于“五育并举”理念和数字时代的技术,分析混合式劳动教育的特征和形式,设计具有数字时代特征的混合式劳动教育结构和具有较高指引性的实施策略,希冀为劳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劳动教育的内涵分析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领悟劳动精神,进而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勇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在时代不断发展改革的过程中,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现代化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通过有效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较强的技能素质,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为社会培养专业型劳动人才,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技能。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五育并举”和素质教育已经成了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劳动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劳动教育通常是发展德智体美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创造性的结合。而且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崇的背景下,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全面提升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中学教育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对各个学科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劳动教育新路径探究

2.1以互联网时代为坐标,构建劳动教育新理念

当前,劳动教育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放眼长远,必须准确识变、主动求变,在紧扣时代大势中开拓进取,展现中学劳动教育的新担当、新作为。新时期的劳动既包含传统形态的劳动也不断涌现新型劳动形态,随着产业新业态的迭代更新和人类实践能力的持续提升,劳动的创新性和复杂性不断突破原有的范式。学校要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立足互联网时代的新视野,全方位地理解新时期劳动,科学设置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

当前,学校劳动教育要实现综合性的人才培养,一方面必须完善教育目标,增强启发性和实践性,以多元教育内容对学生起到综合引领作用,制定能力品格、知识储备、价值情感于一体的目标体系;另一方面,必须立足于中学全科、全程,统筹设计,注重不同年级的循序渐进,实现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劳动教育彰显新的活力,为学生成为优秀的劳动者奠基。

2.2劳动教育共同体的数字画像

劳动教育共同体实现平台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全面感知和获取学生劳动教育数据,经过长期的标准化、多元化的数据生产,形成大量、高速、多样的大数据特征,经过分析与处理,能生成劳动教育共同体的数字画像,为探索劳动教育的发展态势和综合施策奠定数据基础。

有效塑造数字画像的前提是数据的多维化,一方面是基于结构化数据进行统计,如在干系人、区域和学段的基础上,对劳动教育的课程、实践、比赛进行量化,形成精确维度的数据描述。另一方面是基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充分研究劳动教育与周边环境的关联性,通过聚类分析、知识图谱等技术,从语料库生成热词和用户特征标签,形成模糊维度的文字描述,通过以上两个维度的刻画,形成劳动教育共同体的综合数字画像。

通过数字画像技术,在微观上可以细粒度地研究个体对象,实现“因材施教”和“一生一策”的个性化教育建议,在宏观上可以掌握全局性的数据概况与趋势,洞见潜在的教育规律,增强综合治理能力。

2.3课堂教学和劳动教育融合期间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把握教学节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期间,应提前制定好活动计划,按照教学知识内容分布,保证关键知识点与实践活动相联系。此外,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善于对学生潜在发生的事件予以判断,强化对学习过程的合理引导。其次,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对劳动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自身应当提升教学能力,搭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善于从劳动中提炼出和教材内容有关的素材资料,实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结语

劳动教育应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应充分结合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教育作用,在这样的方式下保障人才的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进而促使学生创造劳动价值。

参考文献

[1]魏志玲,聂伟.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的困境与突破[J].职教论坛,2019(07):161-164.

[2]王晨,叶鸿霞,孙华.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14):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