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浅谈3-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杨娜 

江心中心幼儿园    安徽省马鞍山市243000

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适应幼儿园的基本生活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目标2中明确指出幼儿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1]。因此,教师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有关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这对于幼儿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3-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指的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穿鞋袜、衣服,独立收拾玩具、床铺等。因此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幼儿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和承担一些基本的家务劳动,培养幼儿自我独立性和责任感,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2]。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有助于适应集体生活

幼儿园与家庭环境是不同的,陌生的老师、小朋友和新奇的玩具都无比强烈地吸引着幼儿,让幼儿慢慢喜欢上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但由于幼儿的自理能力不强,很多事情不能独立完成,无法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日常生活。

2.有助于适应未来生活

幼儿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不仅应该储备丰富的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时期,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速度特别快。如果在这个时候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既能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发展。

3.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动手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自己吃饭、穿衣服和如厕都是很难的事情。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习生活技能,渐渐树立自信心,懂得自己的事情应当自己做,别人无法做好的事情还要尽量帮忙,有利于独立个性的培养。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成因

根据观察,幼儿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问题。有少数幼儿能够独立进餐,独立如厕,穿脱简单的衣物;而大多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待培养,有的缺乏独立进餐的意识,只等着喂,或没有掌握独立进餐的方法;有的根本没有掌握穿脱裤子的方法,甚至有的小朋友站在厕所里尿裤子。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长习惯包办

如今的幼儿越来越娇气,在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宠着,成了活脱脱的“小霸王”。其实幼儿可以独自做很多事情,但家长习惯包办,生怕孩子磕了碰了。时间长了,养成幼儿唯我独尊的性格,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形成任性自私的不良性格。

(二)家长缺乏耐心

这个时期的幼儿是有独立意识的,想去做但是家长却不让,觉得让幼儿做太慢,耽误时间,还做得不够好。例如收拾玩具,因为幼儿收拾的乱七八糟,家长还得花时间去整理,耽误时间。家长的这种不放手,会使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与人格独立的发展。

(三)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

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太小,不能自理也很正常,即使教也很难学会,等到幼儿长大了,就容易学也学得快。因而家长在幼儿生活自理方面几乎全部包办了,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觉得这些生活照顾是必须的,无需自己动手完成,慢慢地幼儿的依赖心理就越发严重,同时,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在一日活动中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

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特点,设置一些相关的活动,使幼儿乐于参与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我们可以通过儿歌和歌曲的学习,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指导幼儿扣纽扣时可以用“小纽扣,小纽扣,各找各的小窗口”,叠衣服时可以配上儿歌“弯弯胳膊,点点头”, 在洗手时可以用“洗小手,洗小手,先卷袖子后洗手 ,手心手背搓一搓”等等。教师也可以根据一些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相关的绘本,组织早期阅读,结合图片了解该怎样正确的洗手、入厕 、进餐 、穿脱衣和午睡,帮助幼儿学习生活技能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创设游戏,培养幼儿自我展示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每个幼儿都喜欢游戏,他们在游戏中,更容易接受新理念。教师要给幼儿创设多样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充分展示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有的家长反映,个别幼儿不会刷牙,也没有刷牙的习惯,这是生活自理能力薄弱的表现。为此,教师设置了这样的角色游戏《宝宝爱喝水》,幼儿听到音乐就会自己拿口杯接水、喝水,再把口杯放回杯架等。当幼儿做得不错时,教师可以用小贴纸、小爱心奖励幼儿。小班幼儿喜欢重复游戏,当他们得到正向鼓励时,能很好地强化喝水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觉自己一直在游戏,丝毫不觉得是在“练习”,不知不觉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组织比赛,培养幼儿学会整理的能力

幼儿对比赛比较感兴趣,具备好胜心。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比赛活动相连接,尽可能地依据幼儿能力发展的水平,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比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师发现中班幼儿午睡起床时,有的幼儿不整理床铺,床上乱糟糟的。因此,教师可借助比赛,逐步培养幼儿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将幼儿集中在一起,请会叠被子的幼儿展示叠被子的方法,再让幼儿学着折叠自己的被子。如果幼儿忘记了某个动作,教师再对其进行指导。最后,教师让幼儿自我评价,并在现场表扬将被子叠得最好的幼儿。幼儿在比赛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养成主动叠被子的好习惯。

(四)加强家园联系与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髙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坚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幼儿学习品质等各方面的发展。一方面要给幼儿充足的锻炼机会,耐心地对待幼儿。当幼儿做不好的时候,不抱怨,多以包容和鼓励的方式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要多进行沟通交流,统一教育思想,年轻家长要耐心,向老人逐步灌输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的重要性,不要包办代替。

由于每个孩子都具有差异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针对自理能力提升不明显的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家访和微信群等形式,取得家长的支持,根据幼儿近期的表现进行交流,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实现自我服务的满足,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意识。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断地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2]蔡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浅析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A].学周刊,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