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教育与小学科学融合的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浅谈劳动教育与小学科学融合的实践策略

金晔

金昌市第六小学,甘肃金昌,737100

摘要:劳动教育是国家倡导的新时代教育理念,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下课程改革背景下,劳动教育正逐渐被整合到中小学课程体系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成为当今社会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小学阶段正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关键时期,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小学阶段开始探究科学与劳动融合相关问题,为今后实践提供一定启发依据。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科学;融合实践策略

引言: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重要载体,而劳动教育是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是学生必须接受和培养的一种能力和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学习一些东西,只有让学生有机会去参与劳动过程,学生才能学到东西。

一、以课题学习为依托,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劳动教育中,“授人以鱼”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新知识对他们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但是通过日常劳动可以使劳动成果更加全面和丰富。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去寻找并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让其成为老师的好帮手。但是由于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原因并没有对此进行相应的探索研究就有可能导致教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老师就需要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合理的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些植物生长的环境,如何对它们进行培育等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劳动实践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其在生活中的技能得到锻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大自然及其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也有助于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以及创造力,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1]

二、注重科技文化底蕴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文化的熏陶,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科技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动力。在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对科学的产生兴趣,并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基础,鼓励学生将课外学习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来。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全国青少年科技馆中的自然、人文展览馆以及地球的起源及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展馆,让学生们认识到大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通过参观可以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而青少年科技馆则是利用小学生熟悉的科技产品——航天飞船上的火箭发射原理、火箭喷嘴原理、航天飞船与火箭发射架结构原理等制作而成。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小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对祖国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从而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将有关科技文化知识普及给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科学素养[2]

三、拓宽教学思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当下时代特征,进行合理的拓展与优化,避免单一的理论学习内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如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力学”这个知识点,通过大量实验考查学生们对力学的学习情况,并且分析学生们对该知识点掌握的程度,避免学生在之后练习该知识点时出现“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结合当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让学生充分思考题目所需要运用到的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关联,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整个问题涉及的核心内容及其所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3]。此外,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小组间相互讨论与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们之间凝聚力强的同时将一些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事实予以说明与讨论,将理论中联系到实践中去;同时组织学生们分组开展实验活动并进行相互讨论总结。最后,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们对新知识应用方面所产生的困惑,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向学生通报,引导他们尝试探索出一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式、新方法。

四、创设互动体验式学习氛围

由于小学生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借助直观演示等方法来帮助小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光的颜色”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一节课为一个周期,让学生制作实验仪器。学生制作后不仅可以检验实验结果,也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与此同时可在课后开展讨论,将实验仪器与相应的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这一知识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将知识串联起来,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刻印象。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植物与太阳”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摆石头”和“摆花草”两种方式将活动开展起来。

五、注重学生参与劳动过程

虽然说让每个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学习,但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可以独立完成。在小学阶段就应该让每一个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获得发展,这才是教学追求的目标。每个学生都希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乐趣,从而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同时自己的爱好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实现价值和发展的目标。所以要想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寻找自己的乐趣,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就需要他们真正走出课堂与校园,参与到劳动教育过程中来。作为教师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参与劳动的机会,才能真正理解“劳动创造世界”这一说法[4]

六、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而良好的学习氛围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为小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乐趣。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生遇到问题时让他们去与他人合作,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愿意与他人合作,才会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并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设计一种实验方案,首先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最后经过教师的引导并进行小组讨论后将其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实验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良好动手动脑素质。

结语:小学阶段劳动教育与小学科学融合是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课程和劳动教育是紧密结合的、相互融合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多来获取相关知识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劳动习惯。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劳动中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劳动过程以及劳动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亓兴华.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界,2022,(20):5-7.

[2]刘艳阳. 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策略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05):24-25.

[3]李慧敏. 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导学,2021,(18):56-57.

[4]林建平,赵秋燕,吴秋影. 小学科学课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7(03):17-19.

作者简介:金晔(1998.5--)女,汉族,甘肃永昌人,本科,金昌市第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